《走向共和》中,開篇袁世凱因為什麼落魄,為什麼要去找李鴻章?

宋安之


在《走向共和》中,袁世凱落魄到讓一個妓女養他,但後來他發達後,把這個叫沈玉英的妓女娶回了家,成為了九大姨太太之首。

他為什麼會落魄,在劇中也講了:

袁世凱去見李鴻章,劇中首先就提到了翁同龢與李鴻章不合,李鴻章先說了:

“在朝鮮你是立了功的,後來朝廷派吳大澂去殺你,那都是翁同龢他們搗的鬼。”

這件事是發生在甲申政變(1884年朝鮮)之後,袁世凱再次回朝鮮(1885年)之前,可見劇中倆人的談話時間應該是1885年。袁世凱之所以賦閒在家,有機會跟紅顏知己鬼混,主要原因也是為了躲禍。

在甲申政變中,就是袁世凱率領清軍擊退了日本護衛隊,維繫了清朝在朝鮮的宗主權地位。有個人確實嫉妒袁世凱,他在朝鮮是袁世凱的上司,說袁世凱是“妄開邊釁”、“擅挪軍款”。

而劇中這個吳大澂是朝廷的人,在見到袁世凱之後,瞬間被袁的氣質所折服,上趕著袁世凱要做親家。但他並不是翁同龢的人,李鴻章這句話是冤枉了人家。

倒是日本人對袁世凱是:

“憾之刺骨,百計排陷之。”

在這種情況下,清朝跟日本簽訂了《天津會議專條》,主導者就是李鴻章。也因為李鴻章賞識袁世凱,條約中並沒有提袁世凱的事,但最後袁世凱還是被免職回了國。

回國後不久,李鴻章再次出手,半年後又把袁世凱派回了朝鮮,使得袁能左右朝鮮局勢,類似於朝鮮的太上皇:

“明尊親之義,定搖惑之志,內修政治,外聯邦交。”

不過劇中這段歷史有點問題,慈禧皇太后六十歲壽辰是1894年(甲午年),頤和園重修是在1888年開始。劇中提到的張之洞漢陽鐵廠,是1890年開建,1893年投產,劇中為了照顧第三男主袁世凱,刻意把他回國時間給延後了。

在劇中,翁同龢為什麼要給袁世凱搗鬼呢?

主要還是因為李鴻章跟翁同龢不合,至於他們為什麼不合,因為篇幅關係,我們後面一期會重點講的,這裡先略過,劇中李鴻章是這樣說的:

“他們看你嗣父袁保慶是我的人,也就把你當成了我的人!”

他們倆的關係其實應該從淮軍名將吳長慶這裡論,袁保慶和吳長慶是患難兄弟。後來袁保慶得了霍亂去世,吳長慶前來弔喪,拍了袁世凱的肩膀,並在後來成為了袁世凱的上司。

可以說,袁世凱的第一個貴人就是吳長慶,沒有他,就沒有袁世凱的後來。

而吳長慶,則是李鴻章創建的淮軍手下的一員大將,戰功卓越,也是他把袁世凱帶到的朝鮮,後來在1884年因病去世,袁世凱在朝鮮就成了老大了。

所以在劇中袁世凱回答:

“我當然是中堂您的人,過去是,將來也是,一輩子惟中堂馬首是瞻。”

後來有人講甲午海戰後,袁世凱改投翁同龢去了,還曾經替翁同龢做說客,勸李鴻章放掉權力。實際上,這件事應該是捏造的,袁世凱對李鴻章還是相當尊敬的。

袁世凱落魄是因為有人要整他,而去找李鴻章,也是為了圖謀再起,實際上,史書中袁世凱是不想再回朝鮮的,是被李鴻章逼著回去的,這麼說來,也算是成全了他。


楊角風發作


非常簡單,因為《走向共和》的第一集說的是1890年。

這一年,如果模仿黃仁宇寫《萬曆十五年》的筆調,也可以寫成:

當年北京城歌舞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縱是氣候有點反常,然而也是正常,北方自來多沙塵嘛!——葭明通

中國之恥——甲午海戰還要等4年後才開始打!

這一年,太后正在建造頤和園,數千萬兩銀子的超級大工程,給北京創造了巨多的工作崗位,市面為之繁榮,很多人感到了“幸福”。

在南方,張之洞辦起了“漢陽鐵廠”,也是花錢無數的事業,讓中國進入鋼鐵時代的大事業,善莫大焉!

這一年,李鴻章儘管已經67歲了,垂垂老矣,但他還有十一年好活,張之洞還有十九年好活。

舞臺仍然是李鴻章和張之洞這些老傢伙們的。

袁世凱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小站練兵”還要等5年後。

袁世凱在這時候應該做的是“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張佩綸雖然只活了56歲,但也比李鴻章晚死了兩年,他還要在中央舞臺上演上13年。

袁世凱現在要忍受的就是張佩綸等一幫人。

本來,6年前,袁世凱在朝鮮做的不錯,打跑了日軍,維持住了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可謂有功有勞了,坐上了朝鮮的“太上皇”,飛揚跋扈,和朝鮮年輕王后不清不白曖昧交纏,畢竟只是一個血氣方剛的26歲年輕人呀!他還一度準備廢黜朝鮮國王李熙,年輕有為呀!

沒落王朝的通病,會幹活,工作能力強的人一定招受嫉妒受排擠被誣告,因為他佔著被人覬覦的好位子呀!

他的同僚吳兆有等人就開始攻擊他亂打仗,挪用軍款,有貪汙嫌疑,朝鮮國王李熙也一再請求李鴻章換掉袁世凱。

朝庭內呢,張謇和張佩綸這兩位大佬也認為袁世凱有點狂!不堪大用!

這時候的袁世凱敵人多朋友少!

於是回京找朋友!

幸好李鴻章還是認可他的才能的,又把他派回了朝鮮繼續做太上皇。

而,《走向共和》說的晚清大清滅亡的事情,說的是中華民國開國的事情。

這兩個事情怎麼能少的了袁世凱呢?這部劇就是以袁世凱稱帝失敗孫中山演講做的結尾嘛!

大劇開始的人物群像也一定不能少的了袁世凱呀!不然何以成為大劇?缺少了主要主人公啊!

不可能去描寫袁世凱在朝鮮的生活吧!不可能去描寫袁世凱和朝鮮國王的鬥爭吧?不能去描寫他和朝鮮王妃的情感交割吧!

這是正劇!正劇!正劇!

那就從袁世凱在北京有限幾天的“落魄生活”開始吧。把袁世凱這個主要人物提上一提,拉開大幕。

編劇大才!


葭明通半瓶歷史


袁世凱的發跡與李鴻章密切相關,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細緻地展示他們之間的關係。原來袁世凱科舉落榜,奮而從軍,投奔的就是李鴻章的淮軍將領吳長慶。1882年,袁世凱跟隨吳長慶到藩屬國朝鮮平亂,立功後被提升,成為幫辦朝鮮軍務。之後,袁世凱與日軍交鋒,挫敗了日軍控制朝鮮的企圖。但袁世凱也受到同僚的嫉妒和彈劾,被迫卸任回國。這時,李鴻章堅定地支持並提攜袁世凱,任命袁世凱為駐朝鮮大臣,在1885年再回朝鮮,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甲午戰爭是一道分水嶺,清朝在海戰和陸戰中都失敗了。袁世凱從朝鮮逃回國,在遼東前線做後勤工作。李鴻章下野,不得不出頭和日本談判,簽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走向共和》中,榮祿接替李鴻章執掌兵權,他去看李鴻章,和他談起編練新軍的事宜,其中議論的人選就是袁世凱。後來,袁世凱去拜見李鴻章,請李鴻章推薦自己,開始受到冷遇,但李鴻章還是把自己的金手槍贈給袁世凱。這既表明了李鴻章的態度,又預示著一種交接。

1895年,在李鴻章、榮祿等人推薦下,袁世凱受命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北洋軍從那裡起步。《走向共和》裡,在袁世凱的統領下,北洋軍的大佬們陸續出場,“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還有徐世昌、曹錕、張勳,他們後來都成為推動共和的骨幹力量。在袁世凱後,徐世昌、馮國璋、曹錕當了大總統,段祺瑞幾度出任總理,張勳還上演了清朝復辟的鬧劇。

1898年的戊戌變法中,李鴻章被康有為等人排斥,袁世凱為自保而告密。1899年,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第二年,李鴻章履職兩廣總督。同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西奔西安。東南的總督們發起“東南互保”,不參戰,不率兵勤王,袁世凱也參與其中。1901年,李鴻章被重新任命為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全權大臣,和11國代表簽下《辛丑條約》,不久就去世了。在《走向共和》裡,慈禧太后流淚讀著李鴻章的遺言,李鴻章推薦袁世凱做他的繼任者。

袁世凱繼任了李鴻章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在慈禧太后死後,他在1908年受到排擠回老家釣魚。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多個省份宣佈獨立,能掌控北洋軍的袁世凱臨危受命,出山擔任總理大臣。1912年,袁世凱和南方和談,逼清朝退位,共和時代來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