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經常有一些媽媽,微信發來校園欺凌的視頻,希望我能多關注。

每次我看一會,就沒有勇氣繼續看下去。

施暴者的暴虐和受害者的無力,都會給人帶來痛苦。

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自己也有過這樣類似的記憶。

還記得我讀中學的時候,因為家裡離學校近,所以住家。

每天早晨6點前就要趕到學校做早操。

有一次我看錯了時間起早了,匆匆趕到學校。

離住宿生起床還要很久。

因為天氣很冷,我就在教室外邊的窗戶下等,順便看看睡教室的同學怎麼樣。

那時候條件差,學校宿舍不夠,男孩們都是晚上拼桌子,幾個人睡一塊,第二天早上再把桌子擺好。

就在我等待的時候,學生會的巡查隊過來了。

有一個為首的是學生會部長。

應該是覺得我不該出現在那個地方,而我卻爭執了幾句,如今忘記了當時的具體對話。

但記得後來他直接用力地捶了我的頭,還打了耳光。

當時根本不知道怎麼反抗,也無法申辯。

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這件事我並沒有做錯什麼,我在日記裡寫道。

但一直沒有跟家裡人說。

當然這件事對我的身體傷害不大,跟很多嚴重的校園欺凌事件來說,可以說這是很輕微的。

這個學生會長也是習慣了對人施暴。

後來有一次打了我的朋友。

這個朋友就叫他的表哥在放學的路上,把這個學生會長打得鼻青臉腫。

後來聽說他收斂了很多。

我們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或見證過校園欺凌,在層出不窮的校園欺凌裡,有著不同的角色。

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前段時間,在小區的門口遇到幾個吵架的孩子。

有一個清秀高挑的孩子從小區裡往外邊走,另外有兩個孩子進大門剛好看見他。

其中一個男孩拿著手裡的橘子就砸了過去。

他的夥伴就在邊上助威,“打他,見一次打一次!”

那個孩子匆匆地跑開了。

我跟老婆說了這件事,做媽媽的更敏感。

會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果遇見怎麼辦。

因為小小魚就在家門口的小學上學。

原本回家吃中飯可以不要接送,放學也可以一個人回來。

就算對交通放心,卻對大孩子們不放心。

因為大孩子們爭著進電梯,在電梯裡推擠打罵經常發生。

一年級的孩子還應付不了。

雖然一直說孩子要獨立好,但在這安全方面,誰能真正放心。

前段時間,有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兒子不想去上學了。

她說為了讓孩子讀好一點的學校,就特意送到了縣城讀書。

但是家裡人都忙,根本沒辦法去陪讀。

才小學四年級就不得不讓孩子寄宿。

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她自己其實也擔心寄宿時孩子會不會被欺負。


但是半學期下來沒有發現問題就放心了。

但是這次孩子的反應很不正常。

問他為什麼,也一字不提。

最後沒法子,他去了學校三趟,從他室友的口中得知了真相。

原來兒子從開學就被高年級的幾個學生盯上了。

那些學生要他每個星期交一點活動費,不給的話就帶到頂樓威脅。

難怪這一個學期,孩子每次都要多要一些生活費。

還以為是他自己大手大腳花了。

她知道自己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不知道怎麼辦?

是不是要給孩子轉校。

她跟老師說了之後,老師說會重視這個問題。

可孩子不相信,他說老師介入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

他們的整人的辦法很多很多。

最後她還是給孩子換了一個學校。

在這件事上,沒有媽媽敢冒險。

當校園暴力愈演愈烈,爹媽的心都是懸著的。

孩子在學校遭遇霸凌之後,很多校方或者家長經常會用“小孩之間鬧著玩”來解釋和安慰。

然後就不了了之了。

旁觀的人仍舊冷漠的旁觀,甚至作為談資。

施暴的人仍舊不知收斂,甚至洋洋得意,變本加厲。

而受傷的孩子,卻知道自己正遭遇了什麼。

承受著這個年齡無法承受的壓力和痛苦。

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不管什麼時候,請好好傾聽孩子的話,不要自以為是地去否認孩子。

前面這個在寄宿學校被欺凌的孩子,幸好自己的媽媽有時間來關注這件事。

因為很多的孩子,父母不在身邊,或者沒有時間關心他們。

就給了欺凌者繼續作惡的機會。

曾記得有一個新聞。

父母花高價給讀高中的女兒請來頂級的家教。

結果這個老師對孩子動手動腳,有猥褻行為。

當女兒多次跟父母提出要更換家教,但父母誤認為她不願意學習,一直沒有更換。

結果讓這個女孩蒙受了更大的侵犯。

雖然最後犯罪的家教老師被判刑,但這樣的傷害卻很難修復。

原本可以在第一時間避免更嚴重的傷害。

就因為父母對孩子忽視,甚至懷疑否認,導致了這個結局。

如果孩子的行為突然變得異常,或者跟你提出一些不可思議的想法。

請不要急著去否認孩子,而要去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這就是他們的“求救”信號。

有時出於一些“羞愧感”或者害怕的緣故,信號就難以清晰具體。

倘若父母對孩子有足夠的關注,肯定會發現孩子的變化。

在事件發生早期干預,能最大程度減輕傷害。

切記不要責罵孩子,說孩子慫,為什麼別人沒有被欺負,就你被欺負。

這樣的氣話一旦說出口,孩子將不再信任你,而只會選擇默默承受。

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在平常的教育中,不要一味地追求把孩子養成“乖乖羊”。

因為父母長期過度要求孩子順從或服從的家庭,更容易養出被欺凌的“乖孩子”。

瑞士有一項調查發現,男性霸凌受害者一般在家庭關係中,與父母過分緊密,或者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

因為很多欺凌案例中,很多被欺凌的孩子一直默默忍受,他們就算有機會反抗,甚至有些被欺凌的孩子比實施者還要強壯高大,可就是不敢反抗。

這跟一個人的體格沒有直接關係,而跟這個孩子的性格息息相關。

孩子在一個集體中的位置,往往反應出他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

那些在家庭裡常常被漠視、沒有存在感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欺凌。

甚至在遭受欺凌時,他們內心會啟動順從模式,因為在家中早已經習慣了順從。

哪怕將來已經成人,還是那隻任人宰割的羔羊。

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而溫順懦弱的小羊,更容易成為施暴者的目標。

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是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需要父母來教會他。

怎麼保護自己,從幼兒時期開始,就需要父母引導,什麼地方不能被觸碰,鼓勵孩子講出異常的遭遇,給予孩子幫助和引導。

關於校園欺凌,我們更需要看到孩子們內心的需求。

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他們都需要被父母看見。

這樣就能避免那些惡性事件的發生。

那些真正內心強大獨立、尊重他人也自尊的孩子,不會遭遇到欺凌,也不會去欺凌他人。

雖然欺凌常常發生在家庭之外,可根節卻在家庭。

為人父母,一定要把好這道安全門。

-end-

圖|源於網絡,侵刪

來源 | 養育男孩

ID | breedboy

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