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中国最专业的财经媒体也洗不白你

2020年了,没有哪种爱情是不可以被接受的

除了“养成系”

除了被制造的“爱情”


1

高管性侵养女这件事已经发酵了一段时间,坦白讲,第一次看到“高管性侵养女”这则标题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没什么波澜的,毕竟2020年了,写东西的人也好,看东西的人也好,对于这种“扶不扶”式的高能反转标题,都累了。谁是清官、能不能断什么事我们不清楚,但罗生门之中的撕扯,我们见得太多了。

只是我后来还是关注了这个事件,因为我一直很喜欢的财新发了道歉信。原版财新的文章已经被删除,我只能在微博上找到原文的截图,读完我问我的同学,你读完这个文章对这个事情有什么感受,他说:

对不起,中国最专业的财经媒体也洗不白你

当然,我更多的朋友表达了另一种看法,同情和愤怒占了多数,其中女孩子们的反应格外激烈。我想也是,可能某种痛,的确是跨性别无法体会的。

对不起,中国最专业的财经媒体也洗不白你


2

这次事件,有两篇文章博得了最多的眼球,分别是南风窗的《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以及财新的《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这两篇文章代表了两种不一样的视角,南风窗以女孩的视角切入,从受害者的角度讲了一个禽兽祸害小女孩的故事,财新则从高管的视角切入,讲了一个心机小女孩摧残傻白甜Daddy的故事。

对不起,中国最专业的财经媒体也洗不白你

可是两篇文章都读下来,甚至缓了一天以后,我仍然没办法平息我心中的那种愤怒和悲凉,和很多彼此对峙的性侵题材文章不同,这两篇文章的共性是,不管哪篇文章是成立的,14岁女孩发生性关系、被看恋童视频、被这个中年大叔精神圈养都是不可洗白的,哪怕财新的文章是成立的,也无法否定鲍某是一个变态人渣的事实。

看完气到说不出话的感觉,真是太难受了。


3

而让这种难受的感觉更上一层楼的,是4月13日,财新迫于压力发布的道歉声明。

对不起,中国最专业的财经媒体也洗不白你

如果你真的读完了这两篇文章,你就会发现,这个道歉根本就没办法稳住立场。

首先,这个道歉翻译过来就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你觉得我们写的有失偏颇,但我要告诉你,我看到的事实就是这样,我奉行新闻专业主义写出来的就是我的所见所得,是真相本相,新闻专业主义你懂吗?你们不爽是你们不专业。”

这个道歉读起来让人挺难受的。

我想这个道歉也不需要面对读者,我更希望财新能对小女孩道歉。

其次,最让我愤怒的是,财新这篇文章默认了“小女孩爱上大叔”是正常的。这算什么?齐鲁大地的一树梨花压海棠吗?

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解释这个问题,“霸道总裁爱上我”听起来没问题对吧,是不是还有一种甜甜的感觉?但是“霸道总裁爱上14岁的我”呢?听着是不是就变味儿了?那“霸道总裁爱上和14岁的我啪啪啪”呢?简直恐怖好么?

财新在这次报道中做的最大的恶,就是用自己看到的事实,在自己的文字环境中正常化了14岁少女和中年男人的性关系,让“霸道总裁爱上和14岁的我啪啪啪”等同于“霸道总裁爱上我”。这一手偷换概念玩的确实是漂亮,但不管谁是谁非,站在一个14岁女孩的立场上去看这一手偷换概念,都让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憋闷和悲凉,

这和技术作恶有什么区别?

对不起,中国最专业的财经媒体也洗不白你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一说新闻专业主义。每一个新闻专业的科班生都一定考过相关的名词解释,所谓新闻专业主义,指的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情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这篇道歉稿说自己是新闻专业主义,但我却未曾从他们的文章中看到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主义要求客观、真实、准确,但我在行文之中只看到了鲍某的一家之言;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客观公正,但他们决口不提14岁少女和大叔发生性关系的不合理性,反而把它拟合成了一段畸形的爱情;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可悲的是,在鲍某怎么洗都不可能洗白的情况下,在不管怎么算都是小女孩是受害者的情况下,财新仍然选择了一个很诡异的立场,而这个立场,让我嗅到了“利益团体”的味道。

作为一个新闻人,看着自己最喜欢的媒体发出一份打脸的道歉稿,我心底一片荒凉。


4

说到底,媒体人都习惯了吃瓜,吃瓜其实也没什么,但要分时候。有时候我们嬉笑怒骂搏一搏共鸣,也有时候我们抖一个机灵期盼更多的流量,这都没什么。但真正落到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上时,我却仍然能感受到文章背后的沉重。

我依稀记得上学时学到的媒介伦理原则:生命至上原则、真实性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善意原则和良知原则。文章只能求客观但永远不可能客观,在它成文发表的那一刻就不可避免的混杂着写作人的思维和立场,这永远无法避免。但我想说的是,即便我们永远无法仅凭文字还原真相,也请不要忘记这些原则,更不能在悬殊关系中,把矛头指向弱者。


5

最后,我想回到这个事件本身。这场悲剧说到底,其实是复刻了封建时代的童养媳制度,在那个时代,权位高的人会找来贫穷人家的孩子做童养媳,玩的一手养成系,但在这么一个至少温饱没问题的时代,这种现象却仍然变相存在着,他们或许是14岁的少女,也可能是读大学的女学生,甚至是足球队里的男性研究生,在这一段段的悲剧中,不变的是高权者对低位人的控制,是低位者对高权着的依附。

对此,或许知乎某答主的一句话最为合适:权力不平等的情况下产生的感情,既不动人,也不值得歌颂,任何人都应该对此警觉。你不是14岁的李星星,但是你可能是职场中的李星星,商场、情场……每个人都随时可能被权利(信息差)玩弄于股掌之中。

所有关于性的暴力,都是以全社会的方式共同完成的。

希望媒体的力量不再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