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云上”+“云下”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进度和质量

根据学校开学分批错峰返校工作方案,5月18日,已有3085名民大学子回到雨花湖畔。从18日起,学生学习形式由线上教学转为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互补搭配的形式开展,在漫长的寒假之后,云南民族大学第一、二批返校学子重新回到课堂。

严肃有序 确保安全

在教学区,路上的同学全程佩戴口罩,根据指示标识靠右分流有序走进教学楼,自觉进行体温测量、记录后有序走进教室。学生课后不逗留,不串班,不扎堆聚集,按指示标识有序走出教学楼,行动严肃而又有序,行动规范而又自然。

云南民族大学“云上”+“云下”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进度和质量

疫情之下,学校进行了错峰开展上课,有效避免人员的大量聚集,各学院也根据实际情况“出招”减少同学的流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家明老师介绍了该学院正在实施的“教师流动,学生不流动”的办法,尽可能把学生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在一个教室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流动性。

课堂上,老师同学都自觉的坚持戴口罩,教师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要求坚持每节课点名,各学院每日掌握任课教师、学生动态及健康状况。对于国际学院来说,留学生的管理丝毫不敢松懈,副院长唐志颖老师介绍:“疫情期间一直留在中国的大部分留学生已经返校,有跨省经历的留学生我们都要求他们做了核酸检测”。

“线上”“线下”互补搭配

线下教学的第一天,老师同学都难掩心中的喜悦和期待。在博济院A区201教室,外国语学院罗德荣老师早早就在教室准备着,今天她的《英语听力》课将线下和线上的形式同步进行。她说:“语言类课程线上和线下的区别也不是太大,但今天第一次面对面在教室上课,觉得格外期待,在教室里上课更有教与学的感觉,师生的互动也更好。”鲁春洁、张盼两位同学一见到罗德荣老师就围了上去,跟罗老师聊起了线上学习中的情况。鲁春洁同学说:“结束了长时间的线上学习回到教室里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这个教室的温暖与老师的温暖,让我觉得在学校学习的日子是如此的珍贵。我们应该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和好好利用每一份学习的资源。”张盼说:“经历了这次史上最长的“寒假”后,终于返回学校了,有一种可以专心学习的踏实感,在见到几个月不见的“网友”的时候,也是欣喜万分,终于可以继续我们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了。”

云南民族大学“云上”+“云下”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进度和质量

博雅院C区107教室,13名同学交叉落座的同学面前,和勇老师进行了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白:“我见到各位同学感觉非常亲切,甚至有了些许劫后余生的那种感觉。能够跟同学们一同开启这一学期的线下课程感到非常开心。”话音刚落,同学悄悄提醒他:“老师,您还没有开启网上的直播”。

云南民族大学“云上”+“云下”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进度和质量

文学与传播学院田老师对于线上线下搭配教学的形式还在摸索,她说:“我讲的是公共关系学,所谓教学相长,同学们都已经是大三了,这个阶段互动式教学是比较好的,有同学在教室,上课的氛围会更浓烈点,和同学的交流互动也比较开心。”来自云南曲靖、扎着马尾辫的郭莉同学坐在第一排,整堂课下来,她提了很多问题,她带着淡淡的微笑说:“我差点把两个月来没提的问题都提了,老师很快给我反馈,这种氛围很好,效果也好。”

云南民族大学“云上”+“云下”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进度和质量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陈旭娇老师则认为,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也是当下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各有优势,可以很好的互补,结合起来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两种教学形式的结合,一是满足了学生和老师课堂互动环节的答疑,让学生能够及时听懂老师教学的内容,老师能够针对学生的接受度调整课程的重难点授课进度。二是结合线上课程可以回看的优势,让部分未能及时跟进课堂进度的同学课后还能观看课程回看,进行课程的复习。

云南民族大学“云上”+“云下”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进度和质量

“一课一策” 多措并举

学校按计划实行“一课一策”开展教学。恢复专业课线下教学的第一天,艺术学院的黄大广老师正在为2019级表演专业的学生上《云南民族歌舞传习》课。由于舞蹈类课程男女生动作不同,黄老师将按性别分班授课,他说:“《云南民族歌舞传习》属于本土化艺术教育课程,也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为了保证疫情期间的教学质量,我先用在线的形式讲了理论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非遗传承方面的情况。该课程本来分单双周教学,单周在多媒体教室讲理论,双周去排练室练习,但因疫情的关系,在线教学期间,把理论的内容提到前面来进行教学。”

云南民族大学“云上”+“云下”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进度和质量

公共必修课(不含体育课)、素养教育课不在教室进行授课,各课程承担单位继续以线上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线上授课。黄大广老师本学期还担任《舞蹈艺术鉴赏》素养教育课。跟随黄老师的鼠标,记者看到,虽然一直是线上教学,但是他在钉钉“圈子”功能里布置作业,让同学们提交视频或者音频作业,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带领家人一起来欣赏舞蹈艺术之美……活跃的授课方式弥补了线上教学不能面对面的不足。“我现在已经对线上教学软件很熟练了,只要老师用心引导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我认为,线下教学应该是最主要的,网络授课可以做很好的补充。”黄老师说。

记者了解到,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各任课教师要根据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在充分分析线上教学工作进展、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等多方面教学实际情况后,制定学生返校后课堂教学对策,做好教学计划衔接。

舞蹈系教师陈姣正在为2019级舞蹈编导专业的8位同学上《民族民间素材舞》课。“由于是舞蹈课,线上授课的时候主要通过摄像头教动作,学生把自己练习的视频拍下来提交给老师,我再一一做点评。”陈老师介绍,虽然此前在网上授课,但是效果还很不错,跟着音乐的节奏很快就合起来了,说明同学们都掌握了这些动作。

云南民族大学“云上”+“云下”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进度和质量

对于考核方式,各学院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多样化考核以保障教学成果。“按照教务处的规定,重视课程考试和考试工作管理,鼓励过程性考核和考核方式多样化,着重考核和评价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和水平,鼓励创新性思维,考后做好考试材料存档。”

创新服务 自习借阅无忧

一进图书馆,就可以看见大屏幕上显示的已到馆的人数,“像车库一样,有没有座位都可以显示,同学可以根据微信公众号预约座位,到自习室就可以扫描座位下面的二维码。这是图书馆疫情以来新购置的‘座位管理系统’。”图书馆负责人介绍道。

学校图书馆5月6日起恢复开馆,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校相关要求,有条件恢复读者入馆,实行限流限时服务。分步有序开放自习区域及各书库、阅览室。根据防控需求,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目前实行每日进馆人数总量控制和同时在馆总人数控制。

王老师指着自习室前放置的一台黑色的机器说:“以前这个机器可以触摸预约,现在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机预约,避免间接接触。阅览室内实行闭架管理,如果需要借阅书籍,师生在咨询台办理借阅手续,由老师跑库。”除了“座位系统”,两台“自助图书杀菌机”也是图书馆的“新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依次把所带书本放到里进行杀菌,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取出。“好像吃了定心丸”同学们表示。

云南民族大学“云上”+“云下”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进度和质量

同学陆续量好体温,进入图书馆,工作人员耐心地提醒看书时也需要戴上口罩,洗手间、图书馆门口等公共区域配备洗手液、免洗消毒洗手液。

见到李涛时候,他正坐在自习室里复习英语,他是法学院2017级诉讼法学的研究生,“我们宿舍的三个小伙伴都回来啦”他轻声说,“我来自红河,其他两个舍友分别来自普洱和曲靖,我们都是为了考试返校,我们等下还约着一起去打球,但是还得戴着口罩打吧。”他觉得回到学校的感觉非常踏实,想起第一天返校在学门口看见很多检查的保安和医护人员还有点紧张,但是被辅导员老师“认领”之后顿时放松,“我感觉是找到亲人一样,在辅导员老师叫我名字的那一刻”,他顿时开心的笑了。他希望自己能够顺利毕业,找到工作,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同学们都可以返校共同学习和生活。

数万学生同上“防疫第一课”

开学前,根据教育厅的部署,学校组织同学共同线上观看“防疫第一课”,为学生返校做好心理、和防疫知识准备。同学们表示,学习到更多防疫知识,自己心里更加踏实了。

社会学院2019级社会学类专业相伦同学说:通过观看“2020年的‘开学第一课’,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在返程途中非常注意全程防护,到校后听从学校指挥和安排,物品和环境正确消毒,严格自我健康检测。在做好疫情防护措施的同时,也要努力学习。”

民族文化学院2017级编辑出版专业戴晓彤同学来自云南大理,在上了“第一课”后,她感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战"疫"还未结束,思想和行动都不可松懈,我们每个人都是防疫第一责任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严格遵从学校安排,按疫情防控要求,爱护自己,也爱护他人。

据悉,开学前各学院已提前测算专业课程班级上课人数,按照教务处分配的教室资源,并利用好本学院实验实训室、会议室等资源统筹做好课堂教学安排和方案。课堂教学按学生单桌就坐或学生就坐间隔一米的原则上课,不能满足的需拆班上课,杜绝大班化合班授课。

每栋教学楼都设置了临时留观室,课前、课中如有学生身体不适或体温≥37.3℃,由任课教师引导体温异常学生到本楼栋教学楼的临时留观室,并立即报告校医院、学院领导、教务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