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原创 云水一天 云天访客

作者:黄晓阳

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1)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我们对当前的形势要认真分析,一是不要盲目乐观,二是也不要盲目悲观。

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飘飘然,悠悠然,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这样的单位是成不了大业的。有一点问题就大惊小怪,这样的人也是成不了大器的,这样的单位也是成不了大业的。处变不惊,处惊不乱,方能终成大器。

——魏文彬语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魏文彬说,他提出的一二三四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什么是完整的体系?一和二我们不谈,四大目标,在上一节中已经提及,后面的篇章还会大量论述。在本节中,我们重点来谈一谈中间的三。

三就是三大建设,后来也被称为三星工程。

不过,三大建设和三星工程,实际还存在一些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后一个。三大建设指的是上卫星、建中心、建网络;三星工程则是指“天上一颗卫星,地上一个中心,培养一批明星”。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不论是三大建设还是三星工程,同样受到诸多非难,从某种意义上说,非难甚至超过了四大目标。

对于广电厅的相关人员来说,所谓四大目标,那只是魏文彬的花样文章,做给领导看的,对普通的湖南广电人没有丝毫影响。这三大建设就不同了,就说上星工程吧,如果让节目上星,首先必须建一个上星站,投资额在3000万以上,每年租用卫星的费用也是上千万,这些钱谁出?如果由省政府出,自然没问题。问题是省政府的日子也不好过,魏文彬的三大建设中,广电中心建设,省政府就要拿出近亿元,还有可能拿出哪怕一分来办上星工程?想都别想。如果省政府不拿钱,这笔钱就得广电自己出,广电的余钱剩米不足500万,拿得出这笔钱?一个办法,由广电系统下级单位出,电视台拿一部分,电台拿一部分。电视台倒是处于上升阶段,电台却是每况愈下,眼看就要陷入入不敷出的绝境了。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这个时期,电视台的日子是非常好过的。他们正式员工的工资是行政拨款,可供发奖金的钱,每年没有千万也有数百万。如果厅里上几大建设项目,电视台的开支肯定会极大地紧缩,他们自然不乐意。问题是,这种话拿不上台面,所以,某些人便找借口,说湖南台的电视节目这么臭,不上星,还只是臭在湖南,一旦上星了,臭到全国了,这是对全国人民的犯罪。

顶着巨大的压力,魏文彬硬是上了这个项目,上星站建起来了。上星设备都是高科技设备,这种设备非常娇贵,一定得安空调才行。安一套中央空调设备需要几百万,为了节约这笔钱,魏文彬决定从电视台接一根管子过去。没料到这件事受到了电视台另一位领导的阻挠,他说,上星站是你们广电厅的,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魏文彬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发抖。什么厅里的台里的?他将这名副台长叫到厅里,也不管他比自己大十几岁,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了一通。质问他,空调是你建的?上星站到底是谁的?你搞懂没有?今天下午,你立即给我接过去,如果接不过去,你明天给我送辞职报告来。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与建中心的阻力相比,建上星站那点阻力简直就不叫阻力了。

三大建设项目中,只有这个广电中心项目不是魏文彬的,这是一项形象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的工程。早在十几年前,省里便提出要建广电中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没建广电中心的仅仅只有几个经济落后省,上海还建了东方明珠塔,那座塔引得全国人民前去参观游览,让上海市从市长到市民都有了一种荣耀感满足感,走在人前,腰都直很多。湖南呢,别说是建一座标志性的发射塔,就是像样的办公楼都没有。省领导下了一道又一道命令,一定要建广电中心。

既然省里有这种愿望,广电厅也不好不动,地是征下来了,就在黄土岭,离广电厅不远,面积比广电厅老院子的总面积还大,有90多亩。行政划拨用地,44万一亩。仅是征下这块地,就需要4500多万,广电厅哪里拿得出这笔钱?计划了4次,一拖十几年,只是交了800万预付款,将地拿下来了,就是没动工。

老厅长李青林说,在他的任上之所以没有动工,是考虑到自己面临退休,如果动工了,给后任厅长留下个半拉子工程,实际是给人家留下了难题。幸好没有动工,否则就没有今天的金鹰城,也没有魏文彬的宏图大业了。不过,广电厅的一些老人还有另一种说法,他们说,当时没钱,前几任厅领导,又是不肯求人的,低三下四的事,他们决不肯做,因此也拉不到钱,不敢动工。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严格说来,老厅长李青林的说法,应该站得更高一些。即使是因为没有钱迟迟不动工,也是为湖南广电事业的未来考虑。他们就这么点家底,如果广电中心上马,家底还不全掏空了?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魏文彬上任了,上面对他说:“怎么样?你这任厅长,总该把广电中心建起来吧。湖南丢脸已经丢了这么多年,不能再丢下去了。”

魏文彬斩钉截铁地说:“好,我建。”

省领导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前几任厅长顶了这么多年,你魏文彬才刚刚上任,竟然这么爽快就答应下来了,你的底气从何而来?你知道你的家底吗?省里的领导说:“你说话可要算数。至于资金,省里可以拨一点,但主要还得靠你自己自筹。”

魏文彬说:“请领导放心,我说建就建。不过,现在征下的这块地,我不要,我要重新征地。”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2)

省领导的眼睛再一次睁大了,重新征地?为什么?

魏文彬说:“现在这块地,44万一亩,地价太高了。如果是在市郊,4500万可以征500亩以上。既然要干,我就要大干一场。就按现在这个总地价征地,能征到多少算多少。”

省领导有点目瞪口呆,仔细打量了魏文彬好一段时间,不太相信地说:“你的胃口也太大了点吧,你要这么多地干什么?炒地皮?”

魏文彬说:“现在,广电厅面临很多问题。如果要建广电中心,我得站高一些看远一些,不能中心没有建起来,整个建筑已经落后了。要建,我就要保十年二十年。我心中有一个计划,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内,湖南广电中心要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

省领导明白了,难怪他答应得如此爽快。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此时的魏文彬,心中确实有一个大产业计划,他想,既然省里要建广电中心,我何不借助这一有利机会,建一个文化产业园?

他心中的梦异常模糊又异常清晰,清晰是因为有好莱坞作为参照,他想建成一个中国的好莱坞城,建成长沙的比华利山庄,想让湖南的广电事业成为本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他想二十年三十年后,就像全世界所有人都因好莱坞而了解洛杉矶一样,因湖南广电而对长沙情有独钟。

可是,他这个计划不能说出口,在整个湖南经济体系中,创收能力不足6000万的湖南广电无足轻重。以无足轻重的经济实力、无足轻重的产业拓展前景畅想一个与好莱坞媲美的文化产业航母,谁都会认为魏文彬脑子有问题。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魏文彬怀揣着这沉甸甸的梦想,为未来的湖南广电城选址。

他在心中暗暗定下了标准。

第一,要山清水秀。

几十年来,中国人太不重视环境了,甚至一直都在有意无意地破坏环境。通过研究世界发达国家的资料,魏文彬知道,未来的中国,一定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国度,他不能让自己的广电城还没有建起来就落伍,因此,环境是他必须考虑的因素;

第二,要符合长沙市未来的整体发展规划。

他要建的如果是一个事业机构,选在哪里都不成问题。然而,他要建的是一个未来的大产业,产业发展的连动性是他必须考虑的,只能将文化产业同全长沙市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链接,产业资源才能盘活;

第三,周边必须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条是最考学问的,湖南广电目前资金实力太弱,以现有的能力,就算能够征得几百亩地,要将这几百亩地全都建起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可魏文彬的理想区域要大几十倍,他哪来的钱?惟一的办法,就是滚动发展。因此,选址就极有学问,周边必须有大量的发展用地,短期内地价不能有大幅度升值。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如果将三大因素综合考虑,几乎没有这样的地给他。

正式选址之前,魏文彬拿到了长沙市发展规划图。

规划图显示,长沙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东北,那里有一个新建的经济开发区,还有黄花机场,还有319国道。有了这三点,未来的发展速度,应该是很快的。但是,目前城市的发展,被浏阳河阻隔,319国道上的浏阳河大桥,成了交通瓶颈。有了这个瓶颈,长沙市的地产商望而却步。然而,此地是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必经之道,机场对319国道沿线的发展,具有超强的拉动作用。对规划图进行仔细研究之后,魏文彬又专门去省规划部门请教专家,专家们告诉他,这个地域,未来的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巨大。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接着,魏文彬成立了一个征地工作小组。用魏文彬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奇奇怪怪的小组,因为小组主要成员并非广电厅的干部,其中最得力的人员便是湖南电视台副台长覃晓光。

覃晓光进入小组,给人的感觉确实有点怪异。建广电中心是广电厅的事,覃晓光的编制却在电视台。最初,覃晓光仅仅只是征地小组成员,组长是魏文彬,副组长是一名资格很老的副厅长。一次,这位副厅长拿着一份报告去找省长批示,省长认真看了报告,觉得这个报告写得不好,存在很多问题,将这位年龄大过自己的副厅长批评了几句。这位副厅长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面子挂不住,再也不肯出面找省领导了。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这件事让魏文彬意识到,必须找一个年轻人来干。他将厅里所有人筛选了一遍,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人选,只好将目光转向厅属部门。

此时,覃晓光第一个冒出来。他找覃晓光谈话,覃晓光大吃一惊,别说他不是省厅的人,自己一介文人出身,让他搞新闻还行,别的事,他从未干过。

魏文彬说,他看中的是那股子钻劲,这也许就是新闻记者的特点,脑子活,善于搞关系,能屈能伸。尤其重要的是,从基层干起来的人,对官场尊严看得比较淡。魏文彬说,整个广电厅,搞基建的人才有,搞关系的找不到,现在将他调到这个岗位,就是要他去搞关系,跑部门。需要的是一个将官不当成官的人,一个实干家。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魏文彬领着这帮根本不懂规划也不懂建筑的知识分子开始选址。

第一个被他们选定的是一个叫松雅湖的地方,此地在长沙县境内的星沙开发区。这是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了湖南省以及境外的一些大型企业,像三一重工、LG等机构,均在此征用大片土地进行综合开发。

这个开发区与长沙县老县城相连,地处长沙市与黄花国际机场之间,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而松雅湖是长沙以及周边地区最大面积的湖,湖水清澈如镜、碧波荡漾,风景极美,符合魏文彬有山有水环境优美的选址定位。不过,此地离长沙市区太远,在当时319国道并没有疏理的情况下,乘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魏文彬在此转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看这里作为备选吧,最好再去看看别的地方。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3)

别的地方跑了七八处,历时一个多月,都不尽如人意。

魏文彬于是想,再去松雅湖看看吧。汽车驶过浏阳河大桥,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命令司机将车停了下来。这是浏阳河大桥东面的一片区域,319国道从中横穿而过,道路的两边,分别是奶牛场、养猪场以及大片的鱼塘和菜地,一些海拔百米左右的小山包点缀其中。魏文彬站在路边,向四周遥望。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这是什么地方?”他问,没有人能够答出。

他们见不远处有一幢两层楼的房子,便一齐走过去,打听之后才知道,这里是长沙市郊区的一个综合农场,既不是国营也不是集体,介乎两者之间。这幢两层楼是农场的农科所,沿着这个农科所向东约两公里,便是长沙县地界。

覃晓光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地图,铺在地下,魏文彬趴在地下仔细地察看了一番,发现这里处于长沙市和长沙县交界处,如果以芙蓉路为一条边,以浏阳河路以及沿长线为一条边,再在广电厅以及星沙开发区之间划一条线,恰好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农场,在三角形另一条直角边的中间,大区域的地名叫洪山庙,而他们脚下这一块,叫马兰山。

他们一行在此地转了很久,魏文彬对覃晓光说:“晓光,你和正午书记联系一下,看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到这里来看看。”杨正午当时担任省委副书记,分管这项工作。

杨正午来的那天,魏文彬以及覃晓光等人全程陪同。杨正午看过之后,对魏文彬说:“文彬,你的眼光独到呀,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过,这里这么大,你到底想要哪一块?”

魏文彬向北面的浏阳河大桥看了看,然后将手一挥,在大桥脚下那一片区域划了个圈,说:“那一片我都要了。”

杨正午暗吃了一惊,说:“那一片有六七百亩,你好大的口气。”

魏文彬转过身,向另一片丘陵起伏的地区挥了挥手,说:“那一片我也要。”

杨正午没料到魏文彬的胃口这么大,说:“你要炒地皮?”

魏文彬说:“你看吧,这一片除了农田菜地就是山,城市发展,在浏阳河北岸止步了,如果我在这里建办公楼,一座孤楼立在这里,二十年也发展不起来。湖南广电未来如果要发展,就一定要走配套开发的路子,要形成连动效应。”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杨正午略思考了片刻,然后说,这个思路他是赞同的,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可能有些问题。行政划拨用地是有规定的,一下子划拨几百亩根本不可能,而且,行政划拨用地,只能建办公楼而不能作其他用途,更不能用来进行经济开发。

魏文彬心想,我才不要你全部行政划拨呢。那边一片,大概有六七百亩吧,能够将这些地全部行政划拨给我,然后另一面大约一两千亩,最好是商业征地,那样我才能进行综合开发,才能生出钱来,也才符合我心中的那个发展大计。如果全都是事业开发,我就被捆住手脚了,别说是建设文化城,我的前途理想就葬送在这里了。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既然大家都看中了马兰山,覃晓光的领导小组便开始具体工作。

他们对马兰山这一片区域进行论证、勘察。最初,他们选定的地点靠近浏阳河大桥,因为那里没有山只是一些鱼塘,也几乎没有住宅,拆迁以及三通一平会省很多麻烦。这一方案拿给专家论证的时候,专家提出了一个意见,觉得此处地势太低,可能会受到浏阳河汛期的影响,建议再往东移,以现农科所及周边较为适宜。

整个计划做好之后,覃晓光拿着计划书来到省计委申请立项。

省计委的一位主管处长看到他们的计划书,仅仅说了一句话:“这不可能,我们不可能批准这样的计划。”

覃晓光有些傻眼,问道:“为什么?茂林书记和正午书记也同意这个计划呀。”为了显示省委书记对湖南广电的支持,他有意只提名而不提姓。

主管处长摇了摇头,说:“王书记刚来,有些政策他可能不了解。”

他当即拿出一支笔,一边解释一边计算。国家对行政单位用地是有严格规定的,按在编人数的人均面积计算。他这一算,算出来的数字恰恰是100亩左右。也就是说,当初在黄土岭征的那块地,正是按照这种方法算出来的。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覃晓光立即打电话将这一情况报告给魏文彬。

魏文彬说,如果是这样,我还征这个地干什么?你们赶快研究一个方案出来,看能不能有办法突破这一点。

覃晓光将征地小组召集在一起,开了好几次会研究,都没想到更好的办法。

魏文彬急了,亲自主持会议,详细了解情况,然后说:“他们说的100亩地是指建办公区,我现在要建的不是办公区,而是影视拍摄基地。中央电视台就有两处拍摄基地,一处在北京市郊,有上千亩,另一处在无锡。如果按照那个人均多少平方米,他们怎么可能征得那么多地?不行的话,你们可以去考察一下。”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覃晓光带队去作了一番考察,得知他们征下的不是办公用地,而是影视拍摄中心。概念这么一变,就不受行政用地限制了。

瓶颈突破了,第一次征地,便征下了697亩,每亩地价是万元,总地价4500万,预缴800万,刚好和黄土岭那块地形成了置换。广电厅将那块地退还,拿回预缴款,办妥了这块地的相关手续。这一倒腾,等于用同样的钱多征了600亩地。

就在魏文彬狂飙直进的时候,一些对广电事业有着极为深厚感情并十分关注现状的老同志开始坐立不安。

他们算了一笔账,省委确定的三个三分之一的建设方案根本行不通。目前建筑材料飞涨,将700亩地建起来,大概需要三到五个亿。三个三分之一,即省财政至少得亿,银行贷款亿,广电厅自筹亿。省里的钱,不可能一次到位,广电厅正在搞上星工程,需要3000多万,这笔钱厅里拿不出,除了找电视台以及电台要之外,还需要借款。已经背了一笔债了,现在有什么能力去自筹亿?而贷款的亿,也需要广电来还,3个亿的债务,以广电目前的创收能力,还利息都不够。这不是瞎折腾吗?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4)

如果说,仅仅只是老干部以及部分职工反对,魏文彬的压力还不会如此之大。

更糟糕的是,电视台反对魏文彬的声音最强。

从1983年当新闻部主任到1993年当厅长,魏文彬在电视台干了10年,这里应该是他基本的支持力量才对,现在怎么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其实,这些反对的声音,大部分出于对他的爱和关心,他们也都认为魏文彬肯定搞不成,一旦成了胡子工程,魏文彬的政治生命肯定完结,那既是湖南广电的巨大损失,也是他们心中最深的痛。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如果说忠心,潘礼平是对魏文彬忠心者之一。他评价自己是歪瓜劣枣,如果没有魏文彬,自己只可能成为一棵歪脖子树,肯定成不了正果。现在,很多人都说魏文彬是在瞎搞,不仅不可能建成广电中心,而且会将广电事业引向毁灭。

潘礼平说:“我当时多少也认同这句话,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为他捏了一把汗。”潘礼平的这种心理,代表了很大一批钦佩魏文彬信任魏文彬者的心声。

这些人没有料到,省里的主要领导是支持魏文彬的。

有人说,省委之所以支持魏文彬,是被魏文彬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动了心。

湖南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省,工业不怎么发达,改革开放多年,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但在文化方面,湖南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80年代初,文学湘军的崛起,为湖南培育了一大批文化精英人才,带动了湖南的出版业以及其他相关文化事业。魏文彬正是这批精英人才中的一员,他报告省委,湖南应该调整政策,以文化立省。省委的主要领导被魏文彬描绘的这幅蓝图打动了,所以坚定地支持他。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已经无从考证,但十几年来,湖南省委对魏文彬的支持坚定不移,却是事实,湖南走文化立省之路,目标也是越来越明确。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在一片责难中启动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