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土地大禮包 294億“史詩級”推地下的供應瓶頸

深圳人民又迎來一個40週年“土地大禮包”。

10月23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披露,294億起拍價掛牌8宗居住用地,總出讓面積逾73.22萬平米,將於11月23日公開出讓。

其中,光明4宗地塊、坪山1宗地塊合計5宗為純居住用地;寶安、龍華3宗地塊為綜合用地,包含居住用地。地塊均採用“雙限雙競”的辦法以掛牌方式出讓。

在掛牌的8宗地中,起拍價格最高地地塊為寶安沙井地塊,起價高達127.1億元,最高限地價184.15億元。該地塊編號A301-0575,土地用途為商住用地,土地面積43.68萬平米,建築面積為131.07萬平米。

值得關注到的是,項目建成後,該地塊將建可售型人才住房,允許分割銷售,其中30%需滿足監管協議要求方可銷售。人才住房售價按銷售時同地段市場商品住房售價的60%確定,最高銷售價格不得高於4萬/平米。

而在沙井地塊之外,其餘7宗同樣對銷售價格做出限制。寶安西鄉地塊不得高於83265元/平米,龍華大浪地塊不得高於70875元/平米,光明4宗地塊中最高的銷售均價不得高於50295元/平米,坪山地塊限銷售均價3.75萬/平米。

在新增土地尤其是宅地供應稀缺的深圳,每一次土地掛牌都受到極大關注。

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此次294億大手筆推地,於深圳來說是罕見的,可以說是21年來最大的土地供應之一,上一回土拍盛宴還得追溯到2019年6月。

彼時,寶安西鄉、龍華民治、光明觀光路、光明光明大道、坪山區老坑路5宗宅地吸引了約80組房企參拍,包括萬科,中海、華潤、保利、平安、金茂、越秀、佳兆業、龍光、卓越、華髮、建發、星河、電建……

結果是,5宗地均以最高限制地價成功出讓,總計224億,刷新近20年深圳土地市場紀錄,被稱為“史詩級土拍”。

不過,幾個月之後,深圳土拍的熱度卻有所下降。去年11月22日,深圳以掛牌方式公開出讓6宗宅地,最終土拍成交總額127.5億元。

而當時的土拍無一地塊觸及最高限地價標準,2宗以底價成交、坪山1宗地塊流拍,溢價率最高的是光明地塊,溢價率為27.5%。

於去年12月11日出讓深圳前海4宗地塊土拍現場,依舊延續了冷清基調。其中,文體、醫療用地不參與競拍直接成交,前海桂灣商地因無人應價遭遇流拍,天健38.9億元拿下前海首宗限價宅地。

有分析指出,深圳2019年末出讓地塊均對普通商品住房或人才住房的入市最高均價做出限定,這也是深圳時隔三年後,再度啟用“雙競雙限”的規則。在這一規則下,限房價直接決定了未來的利潤上限,是令不少房企望而卻步的原因。

但即便要求嚴苛、代價不菲,深圳的土地依舊有房企願意買單。在今年5月,龍光就以最高限價115.97億元競得前海中心前灣片區宅地,需配建4.08萬平米人才住房。

為何房企對於深圳土地如此執著?從近幾年住宅土地供應量上或許能找到答案。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到,2015年和2016年均6宗,2017年僅有3宗,2018年出讓13宗,2019年共出讓12宗。

此次294億推出的8宗居住用地,也將採取“雙限雙競”的規則出讓,這對於企業來說仍是不小的挑戰。

事實上,近期深圳土地市場傳來了不少利好消息。眾所周知,深圳土地供應不足,除了地理條件限制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策限制。

而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便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

這被各界普遍視為遲來的深圳特區四十週年大禮包。《方案》提出,支持深圳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支持(深圳)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前提下,推進二三產業混合用地。

另外,支持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探索解決規劃調整、土地供應、收益分配、歷史遺留用地問題,探索利用存量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建設的市場化機制,完善閒置土地使用權收回機制。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中央賦予深圳更大用地自主權或許能夠緩解深圳長期面臨的土地供應結構失衡問題,未來深圳的住房用地瓶頸獲有可能突破。

但即便如此,遠水難解近渴,目前的深圳,宅地依然稀缺。此次“土地盛宴”會有怎樣龍爭虎鬥的景象,至11月23日方能知曉。

【樂居好房雙十一,百億補貼動真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