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營造學社創始人、張作霖親家,為何對織繡收藏情有獨鍾?

在民國期間,我國出了一位著名的織繡收藏家——朱啟鈐,他被譽為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主要是刺繡和緙絲,關於緙絲我將在今後的文章中給大家介紹)。

朱啟鈐,字桂辛、桂莘,號蠖公、蠖園,出生於河南信陽(公元1872~1964年),中國北洋政府官員,愛國人士,古建築學家,工藝美術學家。著有《存絲堂絲繡叢刊》等。(圖1)

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朱啟鈐喜愛收藏,尤以織繡收藏為最。他蒐集了一批宋代到清代的刺繡、緙絲,共79種約280件,包含內附舊藏,明、清項子京、安歧、梁清標、李寄雲等諸傢俬藏珍品,他不吝家財收藏、保護、研究文物,並有多部研究著作問世。(圖2)

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大家注意,這裡的藏品,基本是裝裱成書畫形制的藝術欣賞類刺繡,工藝水平、時代審美、歷史文化價值等方面都代表了所處時代的最高水平,並非民間日用刺繡可比,即便是龍袍類的織繡也不在其內。(圖3-1,圖3-2,圖3-3,圖3-4,圖3-5,當年朱啟鈐藏顧繡)

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民國初年,清皇室貴族日趨潦倒,就在這時,朱啟鈐從恭親王奕訢的後人手中購得一批織繡珍品,有的年代可至宋代。這批從清恭王府散落出來的皇帝御賜之物,立即引起了日本人的垂涎,1924年左右,日本實業巨頭大倉喜八郎獲知後,就提出要向朱啟鈐以百萬銀洋購買這批織繡文物,朱啟鈐雖然當時已家道中落,但他不為鉅款所動,一面婉言拒絕了日本人的要求,一面私下告訴家人,這批國寶即使要賣也不可賣給外國人。(圖4)

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圖4,右四為張學良、右三為朱啟鈐、右一為黎元洪。

1929年,朱啟鈐為了保護、研究古代建築,並使其發揚光大,組織創建了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林徽因即為營造學社骨幹。孰料,他投資經營的公司卻被蔣介石當局沒收,因急需經費,朱啟鈐不得已想到了出售自己的織繡藏品,可當時能有經濟實力可以接受這批精品的,只有外國資本家。朱啟鈐一時為此事陷入困境,後突然想到與自己有親戚關係的張學良先生,他才是接受這些絲繡品的最佳人選,於是以20萬元的價格半送半讓地轉給了張學良,囑咐張在任何情況下保證這些織繡珍品不可流出國外,尤其是日本。

張學良不負重託,接手了這批絲織品後,隨之就將這批寶物藏在當時他的東北邊業銀行金庫中保管起來,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怕這批國寶落入日本人手中,又從銀行取出拿到長春存放。

1946年5月,長春被解放軍大軍包圍,成為孤島,朱啟鈐擔心絲繡珍寶毀於戰火,恰逢宋美齡從南京路過北平去長春督戰,朱得到消息後,馬上讓王世襄先生以“清損會” ( 1945年日寇投降後,國民政府教育部在重慶成立了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簡稱“清損會”)平津地區辦公處的名義,寫一呈文,建議將這批織繡珍品空運到安全地方,朱啟鈐拿著呈文,經過斡旋,終將這批絲繡品從長春運到北京,交給了故宮,1949年初,北京故宮以文物交換的形式,將這批織繡珍品歸還東北博物館(現為遼寧省博物院)。(圖5)

民國時期中國織繡收藏第一人

圖5,朱啟鈐與周總理

朱啟鈐這收藏保護織繡類文物的前前後後,形成了一段佳話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