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水處理技術交流貼:春天高發的汙泥膨脹現象,該如何解決?

活性汙泥法水處理工藝微生物相鏡檢,56種常見微生物在顯微鏡下的活體運動是啥樣的?趕緊訂閱《活性汙泥法微生物相診斷》專欄學習吧!新開專欄每天兩更,現在訂閱價格最合適哦~點擊下方專欄卡片即可訂閱!

專欄

活性汙泥法微生物相診斷技術

作者:張工培訓

99幣

25人已購

查看

歡迎加入環保技術交流圈,在這裡你將和萬千環保同行一起學習環保技術,得到疑難問題指導和同行交流,最大限度提升環保從業專業技能!

本期主題:水處理工藝中,最令人頭疼的汙泥膨脹,你最近,又遇到了嗎?

環保水處理技術交流貼:春天高發的汙泥膨脹現象,該如何解決?

今天不給大家分享視頻微課了,為嘛?又到了大地春來萬物復甦的季節了,對於我們環保水處理行業來說,那就意味著又到了活性汙泥膨脹高發的時候了,這不這兩天,環保水處理技術交流群內的討論主題,又變成了“汙泥膨脹”的那些事兒了。

這次大家討論的是有關於高負荷膨脹,那關於活性汙泥的高負荷膨脹現象,各路高手們又總結出了什麼樣的結論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活性汙泥法實際運行條件對汙泥膨脹所造成的影響,目前也未能形成一致的看法,在實際生產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因為負荷低引起的膨脹,也有因為負荷高引起的膨脹,甚至低溶解氧、高溶解氧都能引發高負荷汙泥膨脹,在運行方式上,完全混合曝氣法會發生膨脹,推流式曝氣法也會發生膨脹,同樣因為營養不均衡引起的膨脹,也是非常多見的(常見的就是C:N或者C:P失調)。

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咱這也是這樣,導致汙泥膨脹因素太多了,各路專家各執一詞,也使得一線水處理人對於汙泥膨脹問題望而生畏。

環保水處理技術交流貼:春天高發的汙泥膨脹現象,該如何解決?

高負荷會導致兩種膨脹:非絲狀菌膨脹和絲狀菌膨脹,顧名思義,這兩者的區別就是膨脹的誘因是否是常見的絲狀菌,不過不管是絲狀菌膨脹還是非絲狀菌膨脹,一旦該現象發生,都表現為活性汙泥的沉澱性能嚴重下降,二沉池跑泥嚴重,SV最高可達90%(當然並非SV值高,就一定是汙泥膨脹了,還有可能就是單純的汙泥濃度高,所以對於SV這個指標要辯證的看待),對於整個活性汙泥法水處理系統具備很大的危害。

但是要是細分兩者的區別,其實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就是高負荷汙泥膨脹和絲狀菌汙泥膨脹的形成原因,非絲狀菌膨脹是因為過高的有機物進入水處理系統,在有機物過剩的情況下,以細菌為主的活性菌膠團吸附的碳源不能完全代謝,就會在菌膠團表面分泌出親水性多糖,就像我們人類吃多了發胖一樣,這個時期的細菌不愁吃喝,因此會處於對數增殖期,具備非常強的活性,會很輕鬆的掙脫菌膠團的束縛,導致菌膠團解體。而絲狀菌膨脹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具備大比表面積的絲狀菌的過渡繁殖,普通狀態下的菌膠團內含有的絲狀菌數量較少,作為支撐整個菌膠團形成的骨架,具備一定的正向作用,但是絲狀菌一旦過度繁殖,伸出菌膠團,並與其相鄰的絲狀菌形成鬆散的絮團,就會導致絮團密度減少從而嚴重影響活性汙泥的沉降性能。

然後從最明顯的表觀區別是:絲狀菌膨脹是是浮泥,而高負荷引起的非絲狀菌膨脹則更多的是泡沫!

環保水處理技術交流貼:春天高發的汙泥膨脹現象,該如何解決?

那說來說去,對於高負荷汙泥膨脹現象該如何解決呢?我們來看一下群內水友們都給出了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系統有機負荷和溶解氧對於高負荷汙泥膨脹現象的影響,我們可以分析下這個例子。某村鎮汙水處理站採用完全混合曝氣池,池截面積15m2,池高3.0m,所處理汙水為收集的生活汙水,有機負荷為0.45kgBOD5/(kgMLSS·d)~0.85kgBOD5/(kgMLSS·d),系統溶解氧濃度為1.0mg/L~2.0mg/L,汙泥齡為20天。在投入運行後的不久就由於絲狀菌的過度增殖,SVI指標從300mL/g上升到800mL/g,汙泥濃度下降至0.65g/L,二沉池中汙泥不斷流失,系統處理效果急劇下降。

按照普遍經驗,我們一般認為在溶解氧為1.0mg/L~2.0mg/L條件下運行的曝氣池輕易不會發生汙泥膨脹,但是在這個實例中溶解氧濃度一直維持在合理水平,但是仍然發生了汙泥膨脹。

然後運營人員針對問題採取了相應措施,主要手段是提高溶解氧濃度至3.0mg/L~5.0mg/L(平均4mg/L),在接下來的時間內,觀察到系統內SVI值開始緩慢下降,同時池內汙泥濃度緩慢上升,大約30天后,汙泥濃度回升到2.0g/L,SVI值穩定到280mL/g。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不願意面對汙泥膨脹的原因,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汙泥膨脹發生的速度很快,一般只要2~3天就可以達到比較嚴重的程度,而膨脹汙泥的恢復則很緩慢,往往需要3倍泥齡以上的時間。

環保水處理技術交流貼:春天高發的汙泥膨脹現象,該如何解決?

還有一種方式同樣比較有效,那就是在生反池中投加填料控制汙泥膨脹。一般常用的是在曝氣池頭部加佔總池容15%軟填料。

我們再來看一個實例,某汙水處理站生反池經常發生汙泥膨脹,後經改造後,在池前端加設軟性填料,保證汙水在填料區的總停留時間為4h,負荷在0.45kgBOD5/(kgMLSS·d)~0.85kgBOD5/(kgMLSS·d)之間。在曝氣池氣水比(33~5)∶1條件下,SVI平均在120mL/g左右,很好地控制了困擾已久的汙泥膨脹現象。

而在改造前,即便把水力停留時間延長1倍,負荷降低1倍,系統SVI仍在250mL/g ~550mL/g之間,遠高於加填料系統。為什麼投加填料會有如此效果?分析主要是填料固定了絲狀菌,實際演變成了生物膜工藝,而經過鏡檢發現,填料表面附著生長的微生物的確是以硫絲菌、021N型菌絲狀菌為主,並且填料的加入增加了生物量,對COD的整體去除率提升到60%。

環保水處理技術交流貼:春天高發的汙泥膨脹現象,該如何解決?

事實上,填料池也相當一個選擇器,其將絲狀菌固著於填料上在第一個池子中選擇性地充分生長,但不進入活性汙泥絮體之中。而絮狀菌在第二個池內生長,從而避免了汙泥膨脹的發生。

加填料控制汙泥膨脹的方法很簡單,但缺點是增加了一定的投資,還有填料的更換問題。一般適宜小型汙水處理廠使用,而大型汙水處理廠一般不宜採用。

好了那關於今天的分享咱們就說到這裡,小夥伴們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小編將在第一時間回覆大家,這樣才能夠最快的提升大家的技術水平哦!

(全文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