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老哥兒四個

#四大名著##西遊記另類解讀##讀書感悟##趣聞#

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是家喻戶曉,眾所皆知的人物,他們均出自中國文學名著《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古典文學排行榜中,排在首位是《紅樓夢》,其次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西遊記》位居行榜第四位。這樣的排行順序,自有其中道理。從文學造詣來說,《紅樓夢》居於首位是當之無愧。《西遊記》作為一部長篇名著,被拍成影視劇後,它的娛樂價值要遠遠要大於它的文學價值。可以說,它在娛樂影視劇中,特別是以四大名著為主的影劇中,《西遊記》的收視和重播率非常高,可謂是老少皆愛,故事情節在人們腦海中根深蒂固,甚至沒有讀過《西遊記》的觀眾,也能將其中的故事說得頭頭是道。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版本1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版本2


 讀過《西遊記》的讀者,不知有沒有發現書中的瑕疵之處。若是沒有,則應驗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的說法。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西遊記》書中確有幾處不足之處,我們來看看原著原文便明白了。

 從《西遊記》原著中可以知道,唐僧此次西行取經,一共行走了十四年(按真實歷史記載是前後共計十七年)。(原著:如來因打發唐僧去後,才散了傳經之會。旁又閃上觀世音菩薩合掌啟佛祖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望我世尊,早賜聖僧回東轉西,須在八日之內,庶完藏數,準弟子繳還金旨。")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而書中對唐僧體貌特徵的描寫,此人自始自終,都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僧人(如:第四十回:這精靈誇讚不盡道:"好和尚!我才看著一個白麵胖和尚騎了馬,真是那唐朝聖僧,卻怎麼被三個醜和尚護持住了!;第四十七回:八戒道:"那白麵師父,只消一個人;毛臉雷公嘴的,只消兩個人;那晦氣臉的,要八個人;我得二十個人伏侍方夠。";第五十回:老者聞言,呵呵冷笑道:"你那三眾,可有一個長嘴大耳的麼?"行者道:"有!有!有!""又有一個晦氣色臉的,牽著一匹白馬,領著一個白臉的胖和尚麼?"行者道:"是!是!是!";第六十八回:那太監道:"我頭前見個白麵胖和尚,徑奔朝門前而去,想就是你師父?"八戒道:"正是,正是。"),同時還包括幾種不同時期版本的影視連續劇也是如此,這顯而易見是一個瑕疵。一個人在長達十四年之久的風餐露宿下,仍舊保持著白胖體態,可能嗎?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在唐僧取經途中,唐僧的言行舉止,談吐、思維、膽略等方面表現,都與一般常人無異。而在《西遊記》原著中,唐僧並非是個大字不識的文盲。相反,他父親陳光蕊乃當朝金科狀元,母親也非同一般普通百姓家庭出生。從現代遺傳學說,唐僧的智商應高於普通百姓。再來看原著原文怎麼寫的? 原著:當日對眾舉出玄奘法師。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孃胎,就持齋受戒。他外公見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他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當時三位引至御前,揚塵舞蹈,拜罷奏曰:"臣瑀等蒙聖旨,選得高僧一名陳玄奘。"由此可以看出,唐僧的學識非同一般人。他飽讀經書,學識並不淺薄,為何在取經途中,屢屢見到途中的許多事情,竟無法理解,也從未表現出他過人的智慧和膽略,甚至很多次喪失取經的信心。而作為一個石頭裡蹦出來的猴子,卻知識非常淵博,知書達理,通曉天文地理,屢屢化險為夷。如果不是吳承恩作者有意諷刺而寫,那隻能說是這部名著中的另一個瑕疵之處。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悟空,你怎麼看?

  另外,在《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剗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中,吳承恩作者將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作了一個名錄。其實,在通讀《西遊記》後,不難發現其實唐僧並未經歷了八十一難。一共是40多難。一些故事,完全是同一件事,卻被作者分成三或四個故事分別來敘述。比如第五十九、第六十、第六十一回,都是說過火焰山的故事。作者將故事前中後作了三個小故事來說,從遇到火焰山到借芭蕉扇,再到收縛牛魔王等,通篇都是在說同一件事。類似這樣的情況,全書中還是有的,這裡就不再列舉。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三借可以湊三回,划算


 第六十二回與第九十三回中的錦衣官都是指錦衣衛(第六十二回:那國王急降金牌:"著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寡人親審。"三藏奏道:"萬歲,雖有錦衣衛,還得小徒去方可。";第九十三回:朕以一國之富,招你做駙馬,為何不在此停用,念念只要取經!再若推辭,教錦衣官校推出斬了!)。據史料記載,錦衣衛是明朝時代的產物,而《西遊記》分明寫的是唐朝時發生的故事,兩個朝代年代相距甚遠,明朝時代的錦衣衛怎麼會出現在唐朝的故事中?莫非是作者吳承恩疏忽大意?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夢迴唐朝


 第八十八回:噫!這兵器原是他們隨身之寶,一刻不可離者,各藏在身,自有許多光彩護體。今放在廠院中幾日,那霞光有萬道沖天,瑞氣有千般罩地。其夜有一妖精,離城只有七十里遠近,山喚豹頭山,洞喚虎口洞,夜坐之間,忽見霞光瑞氣,即駕雲頭而看。;第八十九回:好猴王,辭了三藏,唿哨一聲,形影不見,早跨到豹頭山上。原來那城相去只有三十里,一瞬即到。有關於豹頭山距離問題,在第八十八回說的是七十里,第八十九回又說是三十里,前後不一致,顯然應該是作者創作中的筆誤。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到底多遠

 我個人看,唐僧本人並沒有吃過什麼苦。從他離開唐朝故土長安起,在他未救孫悟空之前,風餐露宿,孤身一人,確實吃了一點苦頭。收孫悟空為徒後,可以說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模式。途中又收了白龍馬,他的日子過得更加消遙。騎在白龍馬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在多個章回中,作者通過引用唐僧的原話和感慨,將途中風光美景完整地表達出來。途中遇到妖魔鬼怪,唐僧雖說被抓,但他只是心理上受到一定驚嚇而已,而肉體上絲毫未傷。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每一次遇難後,身邊三個徒弟時時侍候著,好水好飯管待他。中途遇到西域國王后,國王好酒好菜款待他們師徒四人。這樣的日子,雖然歷經14年之久,但讓唐僧仍保持著白胖的體態。顯然,他的經歷說不上什麼難。只能說是西天如來佛主對他的耐心和取經的誠意做了一個考驗罷了。

 唐僧取經故事,它一直作為指導人們一個信念理論,那就是堅持。只要堅持,最終能獲得成功。這或許也是它能受到廣大讀者們喜愛的原因之一。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排位最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