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康姨妈的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另有原因

《知否》这部剧,不但主角演技精湛,很多配角也演得格外出彩,其中大反派康姨妈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知否》中康姨妈的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另有原因

康姨妈

康姨妈和盛家王大娘子是亲姐妹,照道理应该跟妹妹王大娘子守望相助,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更好些,可她偏不,她心理阴暗,老是恨人有,恨自己无,见不得任何人比自己过得好,哪怕是亲生妹妹王大娘子也不行。

她上窜下跳,给妹妹出谋划策,而她的傻妹妹王大娘子也看不出这个姐姐包藏祸心,在姐姐的“帮助”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落得被赶回老家,闭门思过的下场。

《知否》中康姨妈的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另有原因

王大娘子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恶,还是性本善呢?这个真没人能说得清,可所有的恶在后天的教育和矫正约束下都是能够改进的,但糟糕的是康姨妈从来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所以坏起来肆无忌惮,最终也自食恶果。

有种说法说是没有享不完的福,只有受不完的苦

康姨妈未出嫁之前享受着家族带来的荣光,活得像个豌豆公主,而婚后的挫折打破了她对一切的幻想,婚姻的不幸预示着她苦日子的开始,而她并不愿承受这份痛苦,总想把自己的痛苦加倍,让别人也痛一痛。

《知否》中康姨妈的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另有原因

康姨妈本名叫王若与,她是王家的嫡长女。父亲是朝廷重臣,德高望重,配享太庙。

要知道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历代祖先的地方,配享太庙意味着可以与皇室与荣同光,接受祭祀,这在文武大臣看来是皇帝对自己最大的赞赏之一,能得这种待遇的官员,都属于国家的重臣。

由于这样的家世,王家并不需要女儿嫁入豪门成为家族的助力。相反,康姨妈和王大娘子都是低嫁,这是王老夫人疼女儿的表现,认为低嫁的女儿们,凭借着王家的势力,在婚后都会生活得很好。

《知否》中康姨妈的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另有原因

事实上呢?王大娘子嫁给盛紘后一直受到妾室林小娘的挑衅。好在盛家后院简单,婆母虽然不是亲婆母,但为人仁厚,妾室也只有林小娘和卫小娘两人而已,而且卫小娘这个人存在感极低,王大娘子的日子总的来说非常顺遂的。

而康姨妈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她从小在王老夫人身边长大,生活得无忧无虑,骄纵异常。嫁入康家后,遇到的却是个贪花好色的老公,姨娘往家里抬了一个又一个,可想而知,这对心高气傲的康姨妈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她对婚姻的美好憧憬就这样慢慢破灭了。

《知否》中康姨妈的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另有原因

没有谁是天生心狠手辣的人,康姨妈自然也不是,她是在后宅的斗争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手上沾的血越多,心肠也变得越硬,可即使她杀害了不少康姨父的新欢旧爱,也无法改变后院姬妾越来越多的事实。

当时的社会风气如此。纵然王家势力再大也不可能挑战男权社会娶妻纳妾的普遍现象,毕竟康姨妈不是皇家公主。

在这种情况下,康姨妈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扭曲,既然改变不了现状,就适应现状,于是妾室的女儿成了她手中待价而沽的棋子,庶子女是她最恨的“生物”,没有之一,所以她对盛明兰也怀有莫名的仇恨。

《知否》中康姨妈的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另有原因

盛明兰

因为自己婚姻不如意,康姨妈对于妹妹王大娘子的美满生活,不但不给予祝福,反而心怀妒忌。

在她眼里像妹妹王大娘子这样的蠢人,居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尤其是比她过得好,这简直让她太痛苦了,妒火使她面目全非,她以关心照顾妹妹的名义,想方设法地破坏王大娘子的幸福。

可王大娘子呢,丝毫没有觉察,反而一再听从姐姐的指导,给庶女明兰下绊子。康姨妈的伎俩瞒不过盛老太太的慧眼,盛老太太多次劝告王大娘子,可王大娘子压根听不进去,反而对盛老太太怀恨在心。

《知否》中康姨妈的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另有原因

盛老太太

在康姨妈看来,盛老太太就是她实施各项计划的绊脚石,只有除去而后快,于是她使计忽悠着王大娘子对盛老太太下了毒,却被盛明兰识破,东窗事发后,她为了逃避应受的惩罚,甩锅给王大娘子,却没能得逞,自然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无论《知否》原著或是改编后的连续剧中,康姨妈的下场都非常凄惨,当然这是她应得的下场,可反过来想如果王老夫人不对她百般溺爱,每次康姨妈做错事都替她收拾烂摊子,让康姨妈吃点儿苦,早早认清现实不可能如她所愿,她做事会这样有恃无恐吗?

《知否》中康姨妈的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另有原因

王家母女

如果王老夫人帮她挑选的丈夫的时候没有眼拙,而是把选择人品放在首位,康姨妈不会遭遇渣男,变得心态扭曲,被嫉妒冲昏了头脑的。在那个时代,婚姻幸福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保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毫无疑问,王老夫人对两个女儿是满怀爱意的,可她的爱太浅薄了些,真正的爱,不是溺爱和骄纵,不是裹挟和控制,而是深爱自己而深爱孩子,看见孩子而看见自己。

如果说康姨妈是坏人,那么王老夫人更是坏人,因为纵容邪恶比邪恶还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