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一:后羿夺位,少康中兴——民为邦本

成语民为邦本的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语出《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在各部落首领的拥护下成了新首领,成了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启开始还能严于律已,过着俭朴的生活,任用贤能。晚年时生活变得腐化起来,整日饮酒作乐,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

一四一:后羿夺位,少康中兴——民为邦本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受启后期表现的影响,不管政事,只喜欢喝酒打猎,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背乱不断。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这种情况,乘太康外出狩猎,就带兵守住洛水北岸,使他无法回都城。太康的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河边,作《五子之歌》表达了没有遵守禹的告诫的悔意。

后羿带兵到都城,把太康的兄弟仲康立为夏王,仲康势弱,后羿掌了实权。仲康死后,后羿把仲康的儿子赶走,自己做了君王,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

一四一:后羿夺位,少康中兴——民为邦本

从《五子之歌》中可以看出,民为邦本思想在夏朝就已出现。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让民众这个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反映了人们看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依存关系。这种看法表现的是如何正确处理民众和国家的关系,是治理国家的的重要基础。

在后面的各个朝代,都有过类似的说法。如孔子说的“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荀子认为“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