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夫妻難道就真的不能共患難嗎?你對此怎麼看?

硯逸善齋


半路夫妻,一般指那些喪偶離異的人,相互重新組成的家庭。人,都有各自的心性,對於原配,或多或少,是有一定的牽掛或執念,哪怕是因性格不合離異的人,對後來的重新組合的另一半,潛意識裡也有比較,無法忘記前任的某些好處,他(她)會用現任的缺點,去對比前任的優點,這樣的隔閡,會影響自己對另一半的判斷,也就是不願意全心全意去照顧對方,能共享快樂,卻不肯分擔憂患。一旦遇到無法逾越的困境,又會分道揚鑣。

世界種種,都有功利性,半路夫妻尤其如此。



荷鋤農夫


先來說一個故事,過去有位女子,行乞途中死在路上,衣不蔽體,第一位過路的男子走過來看到後,折了些樹枝蓋在她身上,嘆著氣就走了,第二位男子路過,看到蓋著樹枝的女子屍體後,於心不忍,於是就搬開樹枝,脫下自己的衣服蓋在女子身上,然後又蓋上樹枝,也走了。第三位過路的男子看到後,流下了同情的淚水,他擦乾眼淚後就把女子安葬了。

星移斗轉,光陰任苒,若干年後,塵世間的大地上的某個地方,在一條土路上又有位乞討的女子行走著。她很美麗,象在尋找著什麼。她來到一位男子的門前,男子收留了她。第二年,由於某種原因,他離開了那位男子的家,又行走在乞討的路上,但很快就有第二位男子收留了她。她在第二位男子家一住就是兩年。由於沒有生育孩子,第二位男子也讓她離開了,她只好又走上了乞討的路,但又有第三位男子收留了她,她這第三次被收留,就再也沒走,在男子家一住,就是一生。晚景也生活得非常幸福,夫妻恩愛不說,且富有又兒孫滿堂。這因緣關係我不說,大家都懂的。

再來舉個歷史上真實的例子,說周世祖郭威,郭威是個非常不錯的君主,既節儉,又親民。當君主的人,娶的四個夫人居然都是寡婦,當然這裡沒有別的意思,這裡只是說郭威和柴皇后是不是也稱得上半路夫妻呢?,而且在郭威創業最困難時期,也是柴皇后傾盡財力支持,才取得最後成功的,柴皇后是不是位了不起的賢內助呢?最後郭威將皇位還傳給了柴皇后的侄子柴榮,也就是後來的周世宗。難道這還不能說明他們能同甘苦共患難嗎?

事情還是得回到現實中來,我個人不贊成夫妻間為了一點小事就鬧離婚。婚姻是個非常嚴肅的課題。畢竟一次蒸熟的飯好吃。生活中,由於事情的複雜性和各種因素促成了一些夫妻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迫不得已,最後離婚,這也是當事者沒有辦法的事。然後又再婚結合成半路夫妻,雖然遺憾,但也不能說半路夫妻不能共患難。只要雙方赤誠相愛,還是能生活得非常幸福的。只要遇事能夠同心同德,互相包容,還是能再一次楊起生活的風帆的。





紅塵夢醒


我要明確地告訴你,半路夫妻也是可以共患難的,你不要持懷疑的態度。

人們為什麼老對半路夫妻持懷疑態度?半路夫妻難道就真的沒有原配夫妻抗壓嗎?

不可否認,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半路夫妻,出於某種需求,在雙方缺乏充分了解的情況下草率結婚,原本就沒有感情基礎,抱著搭夥過日子的想法湊合在一起,過一天是一天。一旦其中一方遇到嚴重困難,另一方擔心拖累自己就選擇離婚,真可謂“大限來時各自飛”。

這樣的夫妻,當初結婚的目的就不純,只想沾對方的好處,根本就沒想過要與對方“共患難”。他們有可能會走上一條反覆的“離婚——再婚——離婚”的不歸路。

不過,這種夫妻只是少數,因為大多數人都懂得“婚姻大事,非同兒戲”。

絕大多數人是在吸取了上一段婚姻的教訓之後,經過慎重考慮,才開始投入下一段婚姻的。而且他們也怕世人的議論,不敢拿婚姻大事開玩笑。試想,離過一次婚的人,要是在再婚對象遇到困難時不管不顧,甚至又一次離婚,還不會被親戚朋友罵死呀,怕是走在大街上都要被人戳脊梁骨了!

當然,婚姻也是要善於經營的,尤其是半路夫妻,很容易產生隔閡,更要用心相處。

首先要懂得包容,相互關愛。

男人要胸懷寬廣,不要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上計較,特別在錢上不能“小氣”,女人往往把是否願為她花錢看作愛的硬性指標;女人要體貼入微,善解人意,通情達理,千萬不要耍性子。

其次要避免猜疑,學會溝通。

對半路夫妻最具殺傷力的就是猜疑,缺乏應有的信任。猜疑就會產生誤會,誤會就會影響感情。

避免猜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善於溝通。

從題主的問題看,你對你的另一半就已經有所猜疑了,這很危險。趕緊溝通溝通吧!當然溝通也有技巧,也要學習。

最後,要對正常的夫妻關係有個清醒的認識。

很多年輕人,受了影視劇的影響,誤以為別人家的夫妻關係,都是融洽和諧的,怎麼自己家卻是這個樣子?

其實,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夫妻關係,都處於“可忍”的狀態。“甜蜜”的、“緊張”的,都是極少數。對此,你要有清醒的認識。君不見,那些老夫老妻生氣的時候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忍了你幾十年。

總之,夫妻相處,要多一點豁達,多一點關愛,多一點信任,更要懂一點溝通的技巧。

有了這四個“多一點”,矛盾就會“少一點”,無論是原配夫妻,還是半路夫妻,自會情深似海,堅如磐石,同甘苦,共患難。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