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火速翻译出版,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地道在哪儿

今年1月20日,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被官媒公开,自25日开始,身在武汉的作家方方以微博日记的方式,记录“封城”后她在这座城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直到3月25日,共计60篇。

方方日记,相信大家多少听说过。其中的名句“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被广为传播。不过也有网友评论,她的日记看了一篇就没必要看第二篇,因为都差不多。还有网友说,与其花时间去看这些负面的东西,不如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后来,一度听闻她被骂得挺惨,不了解真相的我多少还觉得有些同情,但事实证明,她不值得同情。

1、日记火速翻译,递刀境外势力

但是4月8日,《方方日记》英文版在亚马逊预售,而且名字是《Wuhan Diary》(武汉日记),这个真的大大的不对了。


方方日记火速翻译出版,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地道在哪儿

出版商是哈珀柯林斯出版社


且不说这个出版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3月24日写完,4月8日预售,6月底到货,十三万字的一本书,翻译、校对、排版……很多具体工作要完成,再加上来回对接需要的时间,尤其是还有时差,可真是兵贵神速。


抢时间干什么呢?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了“1918西班牙大流感”,多次被拿出来与此次疫情相比较的,其实它最早发现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但是硬被美国按到了西班牙头上。“西班牙大流感”,全世界都这么叫,“西班牙”在这个词汇里面听起来就是个脏乱差的印象,真是百口莫辩。


方方日记火速翻译出版,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地道在哪儿


这是因为,心理学上有“光环效应”,是指对一个事物的某种优点,或者缺点产生深刻、突出的印象后,这种优点或者缺点会被夸大,影响到别人对这个事物的整体判断,使别人产生以偏概全的心理倾向。为什么做广告的时候要用俊男美女?因为你看到俊男美女和商品在一起,就会对这个商品产生好印象。


方方日记火速翻译出版,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地道在哪儿


除了“光环效应”,心理学上还有“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首次接触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最为深刻,甚至很难改变。


方方日记火速翻译出版,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地道在哪儿


试问除了一些猎奇的人,谁愿意去一个以病毒闻名的城市旅游?如果第一次听说武汉,就是跟疫情连在一起,谁会对这个城市有好印象?“名字”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有力量的,我们将概念用“名字”封装,然后将“名字”用来思考。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对病毒的命名,绝不能跟武汉、跟我们的国家联系在一起。否则它带来的偏见,会重创这个无数人拼死保护的城市,重创这个国家。


方方日记火速翻译出版,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地道在哪儿

美丽的武汉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方方作为一个玩弄文字为生的人,不会不懂其中的含义,而且恰恰相反,她应该深谙此道。《方方日记》就偏偏在这个西方国家着急甩锅没有把柄的关头,火速翻译成了英文,而且以《武汉日记》为名,这哪里是阴谋,这TM就是阳谋,太显眼了,简直扎眼了好么。


方方日记火速翻译出版,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地道在哪儿

微博网友乌合麒麟作品《为弄臣加冕》


在亚马逊上搜索“Wuhan Diary”,可以看到,《方方日记》封面用大字标出Wuhan Diary,生怕人家把“武汉”和“疫情”联系不到一起。而同样是疫情期间在武汉写的日记,下面的牙买加一家人写的日记都留了口德,叫“Covid-19,7:03”,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命名简称。如果是一个西方人,疫情期间驻扎武汉写下日记,然后火速出版,倒还可以理解。方方作为曾经的湖北省作协主席,做出这种吃里扒外、卖国求荣之事,只令人想要拍案痛骂。


方方日记火速翻译出版,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地道在哪儿

2、日记字里行间,只有冷漠和自得

再看外文版《方方日记》封面上方的小字,写得是“从隔离城市发出的新闻快讯”。用的词汇是“dispatch”,指得是“新闻快讯”。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但是方方日记最令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这些内容都是她在自己家,根据各种渠道的道听途说写成的,毫无依据可言。其中充满了可能、听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之类的的模糊表述。

就在她的倒数第二篇日记里,她还把援鄂期间昏迷的护士写成去世,在网上被揭露内容不实之后,又辩解说听到的消息是她脑死亡。试问如果这位护士的家人看了她的日记会作何感想?一个以文字谋生的人,理应深谙文字内含的意义,打着记录事实的名义,为自己辩解之余,对笔下之人毫无怜悯,令人发指。

“文如其人”,方方的文字里,冷漠与自得,洋溢在字里行间。《方方日记》的最后一篇,篇名叫做“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这句话引自《圣经》。写这话的是晚年的使徒保罗。他因传播福音的缘故,被下监牢、受人离弃,在孤寂和绝望中写下这句话。“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方方日记火速翻译出版,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地道在哪儿

方方其人


方方引经据典,掉书包,无非就是想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布道者,一个针砭时弊的当代鲁迅(周公的棺材板要按不住了)。顺便顾影自怜,抱怨一下受到的攻击,巧妙地表达一下内心的委屈。但是,她绝没有想过,在她笔下,那些死去的、活着的、病人、医生、护士、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志愿者,哪个人会觉得武汉一役是“美好的仗”?


方方日记火速翻译出版,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地道在哪儿


只有她觉得这个“美好的仗”。在知乎“如何看待作家方方的《武汉日记》英文版在亚马逊预售?”问题中,有多位网友表示:方方日记之前,没听说过该位作家大名,若说武汉作家,池莉倒是有所耳闻。

此次凭借方方日记,名声大噪,重回舆论焦点,心中那滋味想必称得上“美好”。

3、昔日做鞋主席沦落至此,我们只好发声教她做人

她原来擅长的,就是七、八十年代是伤痕文学揭露苦难的那一套,如果苦难不够深重 ,添油加醋的也要教它深重。现在看来,《方方日记》内核就是伤痕文学。但现在群众已经不再矇昧,消息已经不再闭塞,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今非昔比,揭露“苦难”的工作已经留给了最下流的那一堆整天一惊一乍的微信营销号,作为曾经的省作协头头,还是这个调调,未免令人唏嘘。

说到作协,倒是有些规定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不断提高文学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文学艺术学养……引导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反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的伟大实践,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放在以前,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还需要作家来“努力反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但是现在,其实人人可以写作,人人可以发声,而某些作家竟然反过来与境外势力勾结,抹黑我们的国家,真是活久见!中国在疫情期间体现出来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有目共睹,我们就要站起来发声,也好让观众兼听则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