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区春耕生产纪实:按下“快进键”奏响春耕曲

原标题:按下“快进键” 奏响春耕曲

——龙安区春耕生产纪实

龙安区春耕生产纪实:按下“快进键”奏响春耕曲

农业技术推广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时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好时节,4月9日,记者行走在龙安大地,泥土的芬芳气息扑鼻而来,农民有的在搭棚育苗,有的在运送肥料;农技人员组建农技服务队走村入户,为春耕生产送去了科技“及时雨”。技术下乡、机械进田,“线上线下”一片繁忙……一幅“人勤春来早,乡村农事忙”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

农技专家全程指导

春回大地,马投涧镇凤凰岗生态观光园的蔬菜园尚在复苏萌动之时,可突然降温,让负责人李集强心里有点儿发慌。

“徐老师,你看我这西红柿种得咋样?”“集强,这几天气温不稳定,已经种植的好好看管,其他的暂时别种,等天暖和了再说。另外,每株西红柿之间都要有一定的空间,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这样才能进行光照,也利于之后管理。”4月9日,在马投涧镇凤凰岗生态观光园的蔬菜园内,区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徐巧玲蹲在地上,一边查看着蔬菜的种植情况,一边给李集强答疑解惑。

这些日子,在蔬菜生长期管理上,李集强遇到什么问题,总会第一时间向徐巧玲请教。“西红柿、草莓等的育苗、栽培,我都是一知半解,若拿捏不准,产量、品质都会打折扣。今年受疫情影响,我心里更没底了。”李集强坦言。现在,通过电话“线上”随时问,“线下”专家不断指导,他心里踏实多了。

为确保决胜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区农业农村局组织20名农业技术推广员,通过网络互动、现场查看等多种形式全程指导、随时答疑,帮助农民释疑解难。此外,农技人员也会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及时解决农民群众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受到大家欢迎。

农资储备供应充足

“春耕开始,买化肥和种子的人越来越多,必须保证足够的货源。”在马投涧镇种子站,只见储备充足的尿素、种子等农用物资一袋袋整齐地码放着,前来采购的农户络绎不绝,大家积极地为春耕生产做足准备。销售商认真地介绍化肥种类和适用范围。

“我刚买了5斤花生种,过两天准备往地里种。”马投涧村的高大娘说,“现在乡亲都在进行春耕备耕,购买的农资十分紧俏。种子站、供销社很早就开门了,东西很全,也没有因为疫情涨价,很方便。”

“为了促进销售,我们还推出了线上农资销售服务,农民可根据需求通过微信群的方式选择农资,农户只需留下所需农资品种、数量、地址和联系方式,门店服务人员就会配送到农民手中。”该种子站负责人牛永刚说。

目前,龙安区春耕生产全面展开,为确保春耕物资供销储备,龙安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引导各农资经营户及时储备、调运各项农资,确保生产各环节农资供应。同时,持续加大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农机及零配件等农资打假整治力度,不断净化农资市场环境,严把农资质量关,严格落实“不涨价、保供应”的郑重承诺,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创新经营方式,提供便捷服务,切实做到农民有需求及时送货上门、到田间地头,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优化结构提升质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红薯育苗的关键期。在马投涧镇王二岗村运保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内,种植红薯的村民都在大棚里为红薯育苗紧张忙碌着。乡亲们戴着口罩,拔草、育苗,等待剪苗。

“过去,庄稼人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现在倒过来了,城里人爱吃红薯,让‘土疙瘩’成了‘金疙瘩’。”运保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运保说,王二岗村地处丘陵地区,缺水,自然条件较差,而红薯耐旱、耐瘠薄。他深知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性,经过考察和调研,他选择了培育耐寒红薯,和几个村民一起开始了“红薯大计”。

如今,红薯育苗基地已经有了34个育苗大棚,3000多万株红薯苗可供应13万余亩红薯种植。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从原来种植红薯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使农民能够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不仅如此,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下,红薯产业更加注重绿色生产、品牌销售。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采取“营销+种植”经营模式,产品回收严格采用订单回收、保护价回收,保护薯农的权益,提高薯农的种植积极性。同时,绿色、品牌也意味着真金白银。□《安阳日报》记者 赵晓凤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