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孩子的磨蹭

如何處理孩子的磨蹭

"越催越慢,再催熄火”,平時開車在路上看到前車尾部寫著這句話,我總是會心一笑。的確,人在面對催促時,第一時間升騰起的情緒不是平靜接受,而是反抗拒絕。

今天這篇文章的特別之處,在於這位母親的方法有趣而又簡單,非常具有實操性。其實我自己也是慢性子,做事情屬於溫吞型,但是每當孩子比我還慢時,我也有種抓狂的感覺。相信每個媽媽都遇到過跟我一樣的情況,試試這位媽寫的方法,說不定會有不同的效果。

01

自從當了媽,有那麼幾個字,每天至少說了上百遍。

“快點!”

“怎麼這麼慢?”

“再磨蹭就遲到了!”

“我讓你快點你聽到沒?”

從起床開始,就陷入了一場和娃“爭分奪秒”的大戰。

早上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把孩子從床上拖起來。

緊接著,就開始了“我催他後退”的慣常模式——

"快快快,去洗臉,一會遲到了。”孩子眨巴著眼睛說:“媽媽,我還沒玩玩具呢。”

沒辦法,直接動手,我把他抱到了洗手檯前。剛轉身去拿毛巾,他一個箭步躥了出去,抓起了零食就打開往嘴裡塞了一把。

好不容易硬拽回來把臉洗完,催他刷牙,他又不緊不慢地說:“我還沒吃完呢,你還催我啊?”

看著他細嚼慢嚥地把最後一口吃的嚥下肚,老母親感覺頭頂都快冒煙了:“快點刷牙,再不出門就遲到了!”

雞飛狗跳地刷完牙,我穿戴整齊站在門口對他喊:“快穿鞋,我要走了啊!”

一秒鐘戲精上身,他開始表演穿鞋的“困難模式”,伸著脖子蹬著腳,怎麼也穿不進去。嘴裡還嚷著:“媽媽,你幫幫我啊!”

結果就是我連拖帶拽沒好氣,娃一臉無辜淚汪汪。Oh my god!從起床到出門,感覺自己的血槽已經空了一半。

能讓老母親一秒破功的,莫過於四個字:“時間緊迫”。什麼關注、傾聽、不包辦的育兒準則,統統抵不過:“快遲到了。”

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幫改掉孩子愛磨蹭的小毛病呢?

02

把責任還給孩子

很多小孩子從小就沒有樹立一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這都由於父母長輩們的過於溺愛,事事代勞,在小孩子有了自己動手的能力以後,依然幫忙穿衣、洗漱、餵飯,孩子潛意識裡就會認為,這些其實都是父母們的事情,催促自然就沒有用。

很多孩子應該自己完成的事,都被父母幹完了,表面上是節省了時間,實際上是讓孩子失去了鍛鍊自己的機會。

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孩子的做事能力只會越來越弱,孩子也會變得更加拖沓和懶惰,十分地依賴父母。

家長們的“越界”行為,把孩子的問題,變成了自己的問題,導致了孩子缺少責任感。

所以,不妨把責任還給孩子,不再事事代勞,讓孩子自己重視起來。

03

換一種方式催促孩子

孩子在6歲以前缺乏時間觀念,他不知道時間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適當地增加孩子的緊迫感是可以的。

但是這種緊迫感不可以過度,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不如成人,如果在孩子還沒有做完一件事前,就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或者更多的事,他們就會把事情做得一團糟,甚至直接放棄。

一味的催促只會給孩子製造緊張情緒,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對你沒信心,我必須監督你完成每一件事,所以我們常常能夠見到這樣的搭配,一個磨嘰的孩子和一個嘮叨的家長。

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慢慢做事是一種天性,因為孩子在探索未知和享受過程,家長們不妨多一點耐心。

可以嘗試將“趕快”變成“我希望”,比如,我們7:30要出門,我希望你提前5分鐘就準備好。

也可以給孩子提供選擇,比如,我們10分鐘之內就得出門,這樣我們看電影就不會遲到,如果不能,那麼只能少看前面一段,或者下次去看了。

大人和孩子的生活節奏本來就不一樣,家長們可以嘗試著去適應孩子的節奏,而不是將自己緊張、焦慮、憤怒的情緒帶給孩子,那樣只會讓孩子質疑自己,造成心理失衡。

04

讓孩子承擔拖沓的後果

或許孩子上學沒有遲到、作業按時完成、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一切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但這一切都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的,並不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

父母不斷地催促,而不願意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完成這些事情,然後超出規定時間。

其實,父母們可以讓孩子主動思考遲到的後果,或者就放任孩子遲到,讓他直接得到教訓,那樣他才會明白,自己的磨蹭會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

當孩子失去了父母的保護傘,承擔下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時,他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磨蹭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

比如曾經美國中學的校長給家長們寫過一封信,他告訴家長們一條規定,不許家長幫孩子拿他們忘記帶到學校的作業、午餐、運動服等物品。

他們要學會為自己的過錯負責任,做不好就要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能長記性,對自己的事情上心,而不是事事依賴父母。

05

對拖沓磨蹭的孩子多一些鼓勵和表揚

其實很多孩子寫作業磨蹭最主要的心理原因,還是因為不感興趣,會下意識的排斥,所以會走神、幹其他事情。

不僅僅孩子這樣,很多成年人也會對不感興趣的事情,表現出拖延抵抗的心理。

所以,家長們不妨在這個時候,少一些催促,多一些表揚和鼓勵。

比如可以時常對孩子說:

“你要是做得再快一點就更棒了。”

“你今天比過去進步很多哦。”

“你最近寫作業快了很多哦,媽媽獎勵你,就帶你去你最愛的遊樂園吧。”

當孩子感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這些鼓勵和表揚就會打動孩子,繼而引起他們的興趣,激起他們的幹勁兒。

他們為了不讓父母失望,會更快地去完成那些拖拖拉拉的事情,改掉磨洋工的習慣。

父母們還可以與孩子們約定一些事情,比如,只有寫完作業,才能夠看動畫片、吃好吃的、玩電腦遊戲等等。

這樣會讓孩子們覺得“快是值得的”,因為節約下來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

06

除此,我們還有許多不得不催娃的時刻,矛盾的主要焦點,集中在日常的生活流程上。

不肯刷牙、不肯收拾玩具、不肯寫作業,超過睡覺時間了,還磨磨蹭蹭想要再講幾個故事。此時,一味地讓步只能讓規則渙散,且不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做事習慣。

但具體如何催,除了讓孩子“快一點”之外,仍需要我們花費一些心思。

如何處理孩子的磨蹭

✦ 與孩子明確流程

幼小的孩子對時間概念模糊,但對流程卻有更好的理解。

儘量與孩子建立起規範化的生活流程,如:“飯前飯後洗手”,“晚飯以後才可以看動畫片”,“先洗漱後講故事,然後上床”。

孩子在“固定流程”的生活中,往往能夠獲得安全感和掌控感,也更易於使孩子遵守規則。

◆ 要事先行,先吃苦後享受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寫道:

"從5歲開始,孩子就可以學習自律這個原則,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樂,避免眼前安逸帶來的不利。”

即使是成人,也有很多人受困於“拖延”。看似是將痛苦延後,但實際上也並沒有充分享受到之前的快樂時光。先解決重要問題,感受痛苦和困難,但之後得到的是更大的快樂和完全的放鬆。

教育家盧梭說:“在早期教育上,不僅不應當爭取時間,而且還必須把時間白白地放過去。”

有時候,當催促即將脫口而出,不妨蹲下來,看看孩子的世界裡正在發生著什麼。

只有當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煩躁和沮喪的情緒就會減少很多。

父母的情緒平和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才能夠相應的減少,行動才會更有效率,也更容易專注於解決自己的問題。

孩子磨蹭是一種天性,父母們可以嘗試以上提到的幾點建議,多一點耐心,少一點催促。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愛與奇蹟 | 全國近期工作坊安排

上海 | 02.08-09 李姬淑《疾病的心靈密碼》

太原 | 02.14-16 吳陽波《從心開始》

大同 | 02.14-16 賈雲贊《幸福成長版》

上海 | 02.15-16 李姬淑《快樂學習》

大同 | 02.17-19 賈雲贊《家棑導師班》

蚌埠 | 02.21-23 吳陽波《家庭重塑》

上海 | 02.22-23 齊 文《成功法則》

武漢 | 02.22-23 陳 凡《生命動車》

大同 | 02.28-03.01 吳陽波《身體智慧》

銀川 | 02.28-03.01 賈雲贊《幸福成長班》


愛與奇蹟 ∣發現生命真相的旅程

身體|心理|關係|情緒|財富|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