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庭審走“雲端” 復工復產“不掉線”

李楊 仲晉炎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司法保障不可或缺。船營法院依託互聯網技術,開啟“雲模式”網上庭審和在線調解新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近日,船營法院民事法官李楊就運用雲間網上庭審系統,調解一起涉案標的達兩百多萬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為涉案企業爭取了還款時間,免除了利息,既保障了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實現了法院“司法為民、司法便民”的服務宗旨。


法院庭審走“雲端” 復工復產“不掉線”

這起涉企經濟糾紛的被告是吉林市一家從事機電設備生產及經銷的電氣公司,2015年1月,該電氣公司向上海電容器公司採購了9套電容器補償裝置,總價款357萬元。上海電容器公司按合同約定於2015年6月交付了貨物。但由於被告自身原因,一直未能進行驗收,項目暫停至今,同時剩餘合同價款也未能向上海電容器公司支付,訴訟時被告尚欠原告上海電容器公司貨款本金285.6萬元和違約金近百萬。

考慮到原告上海電容器公司是一家省外企業,為方便訴訟,儘量減少疫情期間當事人面對面接觸,促成糾紛儘快化解,在徵得原、被告雙方同意後,法院決定通過“互聯網法庭”開庭。辦案法官及案件雙方當事人組建了調解工作微信群,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及“雲”開庭的操作方法。

法院庭審走“雲端” 復工復產“不掉線”

庭審當日,雖然庭前原、被告雙方初步達成了和解意向,但在開庭過程中雙方在個別具體還款事項上出現了較大分歧,調解幾乎中斷,但辦案法官沉著應對,本著有利於雙方長遠發展的原則,從被告公司現狀、發展勢頭、履行給付債務能力和原、被告長期合作的前景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細緻地分析,剖析利弊,用心用情,最終促使雙方握手言和,為被告爭取了還款時間,並免除了近百萬元的違約金,順利辦結了這場相隔千里的跨省涉企糾紛,兩地企業不僅化解了糾紛,而且決定重新攜手一起打贏復工復產戰。


法院庭審走“雲端” 復工復產“不掉線”

當前,船營法院切實增強依法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的政治自覺,將電話溝通、微信調解、“雲端”開庭作為化解糾紛的“新常態”,全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審判執行工作兩不誤,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築牢守護人民群眾的安全屏障,譜寫出一曲曲敢戰必勝的戰“疫”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