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推卸責任的藉口,是非對錯才是關鍵

上饒王某因女兒可能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溝通無果後刺死該男同學,這一事件成為最近幾天的熱點事件。“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法律對於故意殺人罪的最高刑就是死刑,肆意剝奪他人生命當然面臨的是法律的嚴懲。其實到目前為止,主流的觀點並不是對這殺人事件點贊,而是一種“理解”!這裡沒有聖人,無需站在上帝視角去評論,假如自己是當事人,你又當如何?拋掉你的社會地位、權力、金錢去思考:當你的小孩受欺負時,所有的理性溝通都是無效的情況下,而法律對此又是鞭長莫及的情況下,你會怎麼做?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所以我們是否可以思考一下,有什麼其它方式避免悲劇的發生,讓人們無需去回答這個問題?

孩子不是推卸責任的藉口,是非對錯才是關鍵

明是非,懂善惡,知羞恥,識良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兒童的教育不應該過於強調知識,而是行為和習慣!當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盛行的時候,是非觀、善惡觀越來越不清晰,這才是社會最大的隱患。

社會普遍有一個“共識”:“只是個孩子”、“孩子還小”、“孩子這麼小,能把你怎麼樣?”.......年齡小成了為孩子犯錯辯護的最大的藉口!但是在我們的道德體系思想裡,有說小孩小就可以隨意犯錯,隨意原諒嗎?難道孩子就不應該有是非觀?難道孩子就沒有善惡?“人之初,性本善”這話姑且不論對與錯,關鍵是孩子後天成長了幾年,還是“善”嗎?或者說到底要多大的惡才是惡?一定要違法犯罪?

孩子不是推卸責任的藉口,是非對錯才是關鍵

孩子沒出息沒有關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命,成功是少概率事件,大多數的人其實是凡人!但是孩子的行為給他人和社會帶去麻煩的時候,其實他就是在作惡!因為你小孩的自由侵犯到了他人的自由,這種行為就應該被否定,而不是放縱!10歲的姐姐有玩具在玩,5歲的表弟非要姐姐的玩具,但是姐姐不願意,那大多數大人是這樣教育姐姐的:“弟弟還小,姐姐要大方點”,然後姐姐不同意,大人就開始批評她“看你那麼小氣,玩具又不會玩壞........”!看吧,年齡大一點的人必須讓著年齡小的!有幾個人又去想過,這種行為讓小孩沒有了原則,沒有了是非觀,更不會去學會尊重他人!這例子只是家庭內部,“無傷大雅”!好吧,放在學校呢?很多家長都會把自己孩子的“調皮、淘氣、熊孩子”特點當做天性,但是有沒有想過,這種“天性”是否會給別人帶去傷害?你的小孩手亂動,非得去拉同學的馬尾辮,人家反抗,這是對還是錯?當你的孩子或者你的學生拿起球往他同學頭上砸時,這是對是錯?諸如此類的行為,難道僅憑“還只是個孩子”就可以一言以蔽之?

孩子不是推卸責任的藉口,是非對錯才是關鍵

我們未成年保護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也主要是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的情形,但是對於同齡之間的侵犯和欺凌,法律監管是缺失的。同學之間打架,最多打贏的一方賠禮道歉或者賠錢了事。但實際上,打贏的一方可能實際是因為受欺負了才反抗呢?你打了惡霸最後還要說對不起,這種價值取向難道不可怕嗎?好人就一定要受欺負?只有惡人才能作惡?另外很多時候老師和學校是在和稀泥的,根本沒有解決實質問題,導致積壓的問題越來越多,說不定哪天就會爆炸。

孩子不是推卸責任的藉口,是非對錯才是關鍵

有一個故事,大致是教育孩子是做狼,做牧羊犬還是做羊,中規中矩的當然是做牧羊犬,既不會像狼一樣欺負羊,也不會像羊一樣軟弱受欺負。但每個小孩的先天和後天成長條件都是不一樣的,不可能每個人都可以保護自己還能去保護弱者,一個群體裡一定會有弱者和強者,假如你是一頭羊,你如何能反抗得了狼?所以牧羊人就要建羊圈來保護羊群,這就是規則,是保護弱者的規則!

社會和家庭還是多重視一點規則吧,和稀泥或者說友好協商也許能止一時的紛爭,但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狀態使小孩並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對與錯,自己的行為到底是被否定還是放任,錯誤的行為到底會不會得到懲罰。如果小錯得不到制止,得不到懲罰,未來釀成的大錯可能就會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孩子不是推卸責任的藉口,是非對錯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