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五千年的文化,留下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傳承,其中我們大多數人瞭解最多的,大概就是俗語了吧。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把這句話拆開,“寡婦”指丈夫去世的遺孀,“門前”其實是形容來往。

所以前四個字真正的意思應該是,和寡婦來往,“是非多”就是流言蜚語,為什麼會是非多?為什麼是寡婦門前?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在古代,講究“從一而終”,“烈女不事二夫”也就是說在丈夫去世後,不能改嫁,要為夫守節。

宋代大儒、理學家程頤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凡人為夫婦時,豈有一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嫁之約?只約終身夫婦也。”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就是說在古代,寡婦改嫁,是要被唾罵的,無數人會指著鼻子罵“寡婦”不守婦道,哪怕在唐朝,社會風氣開放,貴為皇家貴胄的公主改嫁,也會被人唾罵。

對於男人來說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擾,妻子死了能“續絃”,社會輿論也不會過多關注,由此可見女子在古代被輿論綁架有多大。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所以“寡婦”這個詞,一開始其實就是有歧義的詞,在那種社會環境下,“寡婦”是要守節的,就是終生不能改嫁,敢改嫁你就抬不起頭。

“門前”就是說來往,意思是說和寡婦來往,哪怕是正常的,也會“是非多”,大家就會開始不斷揣測,兩個人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發生。

很多老實人沒那麼多心眼,如果沒那麼注意的話,兩個人都會被推上風口浪尖。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據說古代有一個女子,結婚兩年,丈夫病死了,成為“寡婦”之後,婆家對她嚴加看管。有一次長工不小心把水灑在“寡婦”身上,兩人多說了幾句話,婆家馬上就說她不守婦道。

接著到處都在瘋傳:““寡婦”不守貞潔。“還在背後指指點點,寡婦受不了,選擇了跳井自殺,那個長工也不知所蹤。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有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謊話說多了,它就是真的”,既是那個長工和寡婦什麼都沒做,但是“眾口鑠金”,大家說的多了,長工和寡婦就是有情況。

這一句我們先放一放,我們看下一句,“情人眼裡矛盾少”。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這句話是形容談戀愛,大家談戀愛的時候,是不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每個人在戀愛中總是臉紅心跳的,回想自情竇初開的時候,兩個人互相喜歡,沒什麼矛盾,對方的一顰一笑都能讓你心跳加速,面紅耳赤。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來,大家仔細品一品這句話,是不是讀起來像一句好話呢?是不是比前面哪一句聽起來舒服?

那我們把這兩句話連起來,“寡婦門前是非多,情人眼裡矛盾少”。對寡婦的歧視是不是格外鮮明。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我們再來看看第一句話,這句話的核心就是告誡人們,要遠離輿論的中心。請注意,我們這裡的用詞是“輿論”,字面意思是:很多人表達共同的觀點。

所有人都忽略了客觀事實,就像那個故事中的寡婦,有做什麼嗎?沒有吧!但是旁觀者還是會說。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那些旁觀者,總是喜歡揣測別人,扭曲別人的意思,以此來獲取道德上、心理上的優越感。比如:“你們看那個寡婦,不守婦道,我就從來不會”也不管是不是事實,就這樣去傷害別人。

為什麼要這麼做?無他,人性而已。

人總是需要優越感的,讓自己體現的與眾不同,這很正常。那麼這種優越感是如何彰顯的呢?

有些人通過實實在在的成績,這種人大家都服氣,另一種就像這句話裡的人一樣,喜歡通過“三人成虎”的方式,來得到優越感,事實對他們完全不重要,他們爽就行了。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回到我們的生活,很多人很老實,不知道怎麼去反抗,別人說什麼,他委屈了也不說,自己就這樣憋著。

但是這樣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為什麼很多人好像天生就會被欺負,就會被貼上“老實”的標籤,甚至別說多了,自己心裡也這麼認為,明明難受,可就是不反抗。

這樣的老實人,像不像故事中的“寡婦”,那個社會背景的寡婦不能反抗,但是現在這個社會,你憑什麼任憑人家詆譭你,憑什麼不反抗?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讓人臉紅,還道盡了人性

結語:大多數人喜歡用第二種方式,來獲得優越感,尤其是在當下時代,發聲言論的成本真的很低。責任真的到不了“鍵盤俠”頭上。

他們就像那個故事中的旁觀者,而那些“寡婦”那些“老實人”,請你們對身邊那些”鍵盤俠”說一句:“麻煩滾開一點,你擋到我的陽光了”。畢竟生活如此美好,管那麼多幹嘛,我們要做後半句中的人,把生活當情人,沒有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