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农民种地还有奔头吗?从土地政策到外部环境前景如何?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2级本科毕业生,这个问题我们的前校长陈章良曾为农大莘莘学子鞭辟入里的分析过,给您分享一下。


现行土地政策“制约”


其实原因很简单。根源上讲是我们国家现行的土地政策有待改进,自改革开放以来,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中国人民填饱了肚子,但是我们的十八亿亩耕地也被切成一条条大小不同的土地,星罗棋布在华夏广袤的秀美河山。


咱们农民种地还有奔头吗?从土地政策到外部环境前景如何?

图:国内星罗棋布的农田 Via:网络


在农业机械化和工厂化的栽培技术发展的今天,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去种地。


然而土地所有权依然在每家每户的头上,零散的土地无法使用大型的农业机械。我们所学的先进、成本低廉农业集约化种植技术和农业原理毫无用武之地。小片的土地只能依靠人力完成农业产量指标。

日益昂贵的劳动力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人民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劳动力在中国已经成为昂贵的成本。


所有行业都在尽量的减少劳动力,然而零散的土地不得不倚靠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撑我国粮食产量十二年连增的壮举


咱们农民种地还有奔头吗?从土地政策到外部环境前景如何?

图:辛苦耕作的农民 Via:网络


玉米等粮食作物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纵观历史上的数次动荡,大多与粮食供给不足休戚相关。


国家的粮食完全自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强国在国际社会上发声的底气。


为了保证粮食的产量,必须着手制定新的农业土地政策,但同时也要促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此国家不得不定制农产品收购保护价。譬如玉米,保护价平均1.1元每斤,以此保障农民种地有收入。


物美价廉的外来农产品


但是美国凭借其集约化的种植和工厂化的植保方针,使得其玉米价格可以降到很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如果无故拒绝加盟国商品输入,人家是有权投诉我们的,所以我们无法拒绝其输入。

而其玉米经过集约化的种植和统一的作物病害管理,品质反而比国内良莠不齐的玉米更高,而且别人的玉米乘坐远洋货轮穿越太平洋到我们的辽宁港价格仅仅0.6~0.8元每斤,所以我们的价格要比别人高得多。


咱们农民种地还有奔头吗?从土地政策到外部环境前景如何?

图:美国机械化农业生产 Via:网络


尽力协调各方的政府


还有为什么2015年底国内的玉米价格不景气,因为国家也承担不住了。


自2012年以来,我们国家各地都在建粮食库。做什么呢?当然是存粮食了!


因为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我们国家将农民辛辛苦粮苦种植的食全都以高于世界均价的价格收购回来


这些粮食想要消化肯定要依赖出售给一些企业,品质稍次的加工成酒精淀粉等工业品,品质好的制作食品或动物饲料等。


咱们农民种地还有奔头吗?从土地政策到外部环境前景如何?

图:加工玉米 Via:网络


但是我国收购的玉米往往是鱼目混珠,好的差的掺杂在一起。


现在很多企业是讲效益的,国外进口的玉米价格低廉,品质好

,他们不可能高价购买国产的品质稍次的玉米,所以玉米长期只进不出,不得已国家要逐渐的降低保护价以减少财政亏损,同时也能缓解一下库存问题。


同时将保护价改为直接进行农业补贴,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种植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不仅玉米,棉花也是这样。所以玉米棉花的价格会出现低迷的情况。


还有前面提到的土地政策亟待改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农业集约化势在必行。


农业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很早就已经开始研究和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政策,也开展了很多试点。

在逐步放开土地流转政策的同时,有人曾试图通过政府出面将农民手中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交给懂得农业技术的专业人士进行种植。但是这期间产生了很多问题。


例如:


1、我们国家每年的农业补贴是发放给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的,然而这些农民把地租给了别人,最后导致真正种地的人没有拿到任何补贴,而将地租出去的农民既拿到了租金又拿到了农业补贴,是非常缺乏公平性的。


2、集中基层农民土地,在发放租金的时候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出现多报土地,徇私舞弊的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3、在丈量完土地以后,比如说农民老王拥有五亩地,政府要收购其土地使用权十年,假如每亩地每年租金1000元,一年租金5000元,十年租金50000元。基层很多农民对我们的政府缺乏信任,一般要求一次性以现金付清租金才可安心。


然而很多农民一下拿到这么多的钱,缺乏理财的意识,因为很多人都有穷什么都不能穷了孩子的思想,所以不惜重金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城里接受所谓的更好的教育,在城里三口之家租一个小房子,五万元可能两三年就花完了,又没了土地,让他们去干什么?


更有甚者据说某乡镇有个村的村民在发完租金高兴得家都没回,在会场久久不散,开始摆起桌子聚众赌博,有些人当晚就把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租金全输完了。因此还差点儿闹出人命。这些人没了土地,没有收入,他们以后何去何从?


如果国家不考虑这些人的安置问题,可能更会加速社会的动荡。


咱们农民种地还有奔头吗?从土地政策到外部环境前景如何?

图 Via:网络


很多的农业政策在决策前都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然后不断的思考和尝试,否则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社会问题。


我们正是在这种摸索和实践中不断前行的,所以有人谈论的我们比起国外技术不够,缺乏人才,缺乏栽培技术,气候不如国外等都是缺乏依据性的,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主导因素。


希望大家一定要对我们中国的农业抱有希望,胸怀家国之心。


因为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和有为青年,在为这个国家未来农业的道路思考和探索着!相信我们的国家将一步步的在探索中走向富强!


文章来源于知乎,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