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明明都学过,考试还是做不出来?

笑靥如花映窗台


学过并不代表学会、学透,有时候可能靠记忆将所学内容存储在大脑里了,而学会、学透是将学习的内容内化处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知识体系、知识点都变成自己的东西,而非存储,考试有时间限制因素、个体心理因素,所以会影响知识点学的不牢、学的不透的题目。



高展CN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着,有些知识看似简单,老师讲过之后,学生好象是明白了,其实则不然,现在好多孩子爱面子,当老师问,听懂了吗?明白了吗?他们只是随声附和,其实并不是真的懂了,这样似是而非的问题,一旦考试,他们仍然不会解答。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答题方法,对于一些不易弄懂的知识,要多讲多练,反反复复多讲几遍,往往老师感觉挺简单的问题,学生却感到很难,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耐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沂蒙园丁


“平时学得很好,考试总是不好。”用这句话来形容班里个别学生,应该是很恰当的。

作为一名老师,你应该不止一次发现这样的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提问他们,他们基本上都能回答正确。比如数学题,让他们去前面板演,也大都是正确,即使偶尔出现错误,老师告诉他们错了,再认真看看,他们会改正过来的。至于作业,他们写得一点儿也不比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差,正确率也是没得说。

可是,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他们的成绩往往是“不理想”的,老师、家长们都认为“不可能”。而当老师再让他们做一遍错题的时候,他们依然是大都不会做。问题出在哪里呢?

要说他们没学会吧,可是他们能回答对问题,作业也没有大的差错,咋就考试成绩不好呢?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那么这些学生成绩不好的结果,也一定是有它的原因的,细究之后会发现,原来问题出在开始和过程。

先说课堂上,老师提问时,他们之所以会,是因为老师当时的提问,都是紧跟着讲课内容,应该说没有多少难度,而且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老师正在讲的内容上,有老师的提示、引导,学生只要认真听,大都明白。而有些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已讲内容的重复,学生回答时,并不需要独立思考,只需复述一遍就可以了。

课堂的学习、提问,不知不觉让他们形成了思考的依赖性。考试的时候就不同了,整个过程完全是独立的,没有任何的提醒,他们就不知道如何思考、从何处下手。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很有必要。

再者,像上面提到的数学随堂练习,让学生上前面板演,这些板演的题,都是和刚刚讲过的例题,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样的形式,算法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变了个数字而已。课堂的板演,大都是比着葫芦画葫芦,很多连“比着葫芦画瓢”都称不上。所以,除了不学的,其他的学生都会。

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本的,也是基础——没有学会课本的基础,就不可能有提高。但是只学会课本知识是不行的,必须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行。这些学生就是学得太僵化了,考试的时候,虽然还是同样的知识,变了一种形式,他们就不会了。所以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方面,举例讲解,让他们知道知识的“多面性”、“多变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是缺乏课后练习,这样的学生,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总是被动学习,不会主动学习。也就是说,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往往不知道该干什么,所有空闲的时间,都用来玩了,没有再去根据自己的情况再练习、复习,更不会去“刷题”。

考试是以课本为基础的,但却不是照搬照抄的,而是有着变化、发散、拔高的。只有课堂的学习和基本的练习,是不够的。就像数学,虽然每一节后面都有练习题,但是它们都是紧跟着前面的知识的,虽然有所变化,但是都有明显的“痕迹”,学生很容易发现。

学习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所以不要被孩子表现出的“假象”给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