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应考:早行动抢机遇争主动 看兖州工业园区5家中小企业如何过疫情关

战疫应考:早行动抢机遇争主动 看兖州工业园区5家中小企业如何过疫情关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张美荣 李海波

疫情突如其来,中小企业如何在大考之中寻机,下好“先手棋”?4月9日,记者走进济宁市兖州工业园区5家中小企业,探寻他们攻坚克难渡过难关的故事。

早联络,抢占供应商发货“第一车”

疫情暴发之初,交通受影响,业务人员出不去,物流进不来。4月10日,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说,复工复产后按照年前订单排产时发现,供应商复工率仅为30%,配套件无法快速组织。

蒂德精机不等不靠,提出抢占供应商发货“第一车”的口号,通过微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早与配套件供应商加强联系,请供应商尽快完成备货。张振说:“我们从组织原材料开始,打响了复工复产第一枪。”

2月13日,北京发那科公司发来数控系统配件“第一车”;2月17日,昆山供应商运来主轴、刀库物料“第一车”,保障了订单任务及新产品试制任务的顺利开展。“当时比较紧急,发那科公司配件运输车到了日兰高速兖州出口,公司拿着山东省内应急物资通行证接应,配件顺利到厂。”张振说。

疫情期间,蒂德精机抓住5G新基建机遇,第一时间研制生产5G发射器散热板、安装板的机床加工设备钻攻机,3月5日前完成试制;根据市场需要,及时研制生产了口罩机加工设备。5G市场和口罩机零件加工市场需求火爆,推动销售收入上升。3月份,公司发出56台三轴立式机床、龙门加工中心机床,同比增长20%,4月份预计发出机床70台,同比增长近30%。

年前,蒂德精机往印度和土耳其出口了龙门加工中心,但因为疫情影响,技术人员无法到现场指导安装,他们便借助网络资源,通过视频连线,实时指导印度、土耳其客户安装。目前印度客户的龙门加工中心已安装50%以上,土耳其方面正在做地基。

早复工,争取更大市场份额

“我们的员工大都在本地,外出情况、身体健康情况等我们了解,早日复工复产就赢得了竞争优势。”山东迪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福健说,他们按照政府复工复产的要求,第一时间对员工进行健康排查,组织复工复产,很快就争取到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优质客户,部分产品在优质客户的占有率从原来的30%增加到现在的60%,新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公司于2月10日复产,2个车间所有的机器设备24小时运转,一线近200名工人两班倒,一天能生产几千万只电子元件。即使这样,订单仍做不完,现在是生产多少销售多少。”赵福健介绍,因为复工复产早,3月份的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销售收入达2500万元,预计4月份有至少20%的增长。

迪一电子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芯片、新型电子元器件等10多个品种,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PC电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

迪一电子复工复产的底气还来自不断加大的投入研发。赵福健介绍,去年10月开发的光伏模块、隔离器模块、大功率贴片整流桥HBS、航空航天高可靠旋二极管芯片等新产品,目前已量产,满足了市场新需求。

早经营,新项目培育新动能

山东天意机械有限公司是全省“十佳”瞪羚企业,主要生产装配式建筑机械,令人想不到的是公司会生产防护口罩。

走进天意机械口罩机的测试区,几台全自动一拖二口罩机生产线正在紧张运行,每台每天能生产12万只口罩。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台口罩机从自主研发到生产出设备,是天意机械联合两年前收购的德国公司研制的。

副总经理尹曙光介绍,“疫情发生后,企业了解到口罩成为紧缺的防控物资,立即研发口罩机。”从2月10日开始,公司抽调40名技术人员投入研发,仅用20天的时间便生产出了全自动口罩机,口罩机不仅性能稳定、产量高,而且成品率高。

尹曙光说,目前已接到口罩机国内外订单120台,而且已开始大批量生产防护性口罩,并向市场供货。口罩机和口罩为公司带来了一片新天地。

疫情给天意机械短期内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但战“疫”状态下的天意机械,却也从多方面展示着其“强韧”的一面。自2月10日复工以来,天意机械的生产和销售逐步恢复,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天意机械保持着每天发货2-3车的频次,几乎每天都有墙板设备、PC设备等装备发往全国各地。

公司董事长刘洪彬介绍,2月12日,公司的装配式建筑自动化PC生产线项目入选2020年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复工,并加快建设进度,公司发展的后劲更足了。

讲信誉,不计一时得失

春节前,山东经典重工集团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签订了价值6000万元的钢结构工程合同。但受疫情影响,澳方中止了合同。

为了这单生意,经典重工前期投入了不少,这对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按照合同约定,澳方单方中止合同,至少要赔付1200万元的订金,再加上部分违约金,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完全可以弥补企业的损失。

但让澳方公司想不到的是,经典重工集团并不乘人之危,而是把大部分订金返还给了澳方,只留下了300万元原材料费用。这让澳方公司备受感动,赞叹“中国人做生意,讲信誉”。“兖州是端信之乡,我们做生意不能趁火打劫。况且此次疫情是不可抗力,我们也有意再开拓澳大利亚这个新市场,留下成本费就够了。”经典重工集团行政办公室主任孙大鹏说道。

疫情期间,群众“宅家”,社会对方便面的消费需求上涨。今麦郎面品(兖州)有限公司在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坚持方便面价格不上涨,确保市场稳定。今麦郎面品(兖州)有限公司人资行政经理马春燕介绍,企业于1月28日复工,开工4条生产线,3月3日增开到6条生产线,每天生产方便面200万包,挂面70吨,保障济宁地区大型商超的产品供应。1-3月份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4.59%。

疫情发生以来,兖州区及早行动,保障车辆优先配置和道路通行,落实惠企政策,向企业及时提供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公司预计享受电费优惠、稳岗补贴、减免税费、减轻医保社保缴费等各类政策共计257.3万元。”马春燕高兴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