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于谦动物园》的京味文化,看于谦的另类北京风情

说起于谦,大家都很熟悉,他是相声界的“相声皇后”、“德云一姐”、“黄金捧哏”,从2002年起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至今,深受观众喜爱。除了“抽烟喝酒烫头”,他的第四大爱好是动物。因爱成痴,他不仅自己建了一个动物园,还写了一本书——《于谦动物园》。

从《于谦动物园》的京味文化,看于谦的另类北京风情

《于谦动物园》是一本基于民俗文化的动物科普书。于谦虽然祖籍在西安,但是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所以他著的《于谦动物园》这本书中透着浓浓的京味文化。于谦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他爱动物的嗜好在书中用“京片子”表现出来,让人感觉是在听一段京味相声,惬意舒适。他恣意洒脱的风格也融入其中,娱人耳目的同时,传承了京味文化,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观及对生活的热爱。当然了,这实际上跟北京的大众文化还是有点区别的,只是因为于谦本身的有趣和情操,让它变成了另类的北京风情。


1.京味文化的传承


每一个城市都有与自己相适应的城市文化,这种城市文化又是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小到民间小吃、生活习惯,大到风俗民情都蕴含着这种城市文化。“京味儿”就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北京人心理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形成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格。形象的说,是由扒羊肉与“杂拌儿”之类的吃文化、皇城与四合院类的环境底蕴及京腔京韵共同组成的这种北京城文化,构成了北京之魂。


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北京生北京长的于谦备受北京文化的儒染,北京的风情民俗在他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当他把这些再现于作品当中时,一种原汁原味的京味文化就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① 语言风格中的京味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种文化都有与之韵味一致的方言相伴。京味文化在语言上的体现当然是北京方言,那种口语化的京腔把京味文化描写得绘声绘色,《于谦动物园》中作者用一口“京片子”把北京人的“讲礼”、“找乐”习性和“刚直”、“浮躁”的品格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于谦动物园》的京味文化,看于谦的另类北京风情

于谦在文中大篇幅的用北京方言,该用儿化音的地方都是地道的儿化音。在《乾隆丢了一只貂》中,他写道:

老话儿说,纸里包不住火。太监平时老偷东西,皇帝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在《鹦鹉》一文中:

您呢,如果有机会,有条件,不如养只鹦鹉,甭管大的小的,甭管说话不说话,最起码它跟人亲近度比较高。

“门儿清”、“甭”都是地道的北京方言。


在《老北京观赏鸽》中于谦写道:

北京人都喜欢聊天儿。像我们小时候,街头巷尾,聚在一块儿扎扎堆,喝点儿酒啊,喝点儿茶呀,下个棋呀,甭管什么事,嘴里老不闲着。

这里他直述了北京人的习性,把北京人爱找乐子,热情大方的性格展现在读者眼前。大篇幅的用“您”这称呼,这是北京话中极为丰富的委婉语词之一,体现了北京人谦虚的风貌。


于谦在聊动物的平静安闲中,把京味文化渗透到了全书始末,展现出北京人的闲逸心境、谦恭态度、潇洒风度。


② 民俗风情中的京味文化


一部作品中的民俗风情描写可以折射出作者的爱恨情感,也能展现出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当地的文化背景。《于谦动物园》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北京民俗风情的描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对京味文化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弘扬。

从《于谦动物园》的京味文化,看于谦的另类北京风情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一百多年前,秋冬两季驾着鹰出城逮兔子,是北京人一项挺重要的户外运动项目。阜成门有家虾米居,明代的时候去那里吃虾片、兔脯,喝两口地道黄酒,看看远处的西山、近处的护城河,是北京人的一乐儿。紫禁城为什么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房子而不是一万间,公主坟名字的由来和凄婉的公主爱情故事传说,“鼓楼前”说的是地安门大街,以前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京北张家口的牲口交易中心现在还保留着买卖牲口不讲价,俩人褪着袖子,伸着手互摸的老传统……


这些有着京味文化的民俗风情在于谦的笔端流淌出来,像一副描绘着浓厚北京风貌的画卷徐徐展现于读者面前,他那质朴的语言让人们更为逼真感受着京味文化的魅力,对想领略饱览北京人文景象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于谦的另类京味风情


一个写作者最初现实映照的梦境,绝对来自于生他养育他的故土,譬如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陈忠实的关中平原,莫言的山东高密,莫不如是。而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于谦,京味文化已经融入到了他的血液里。作为一个跨界的写作者,可以说京味文化成就了于谦,他的仁义善良、豁达大度,闲逸潇洒的生活态度都来自于他的京味文化,形成了他人生特有的京味风情。


① 闲逸潇洒


每一种人性形态都是传统文化与地域风情结合的产物,人性形态与民俗风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民俗风情是人性内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某种心理倾向的现实存在。北京是天子脚下城,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紫禁晓色清如水,高下楼台锦绣中”、“华区锦市,聚四海之珍异;歌棚舞榭,造九州之秾芬”,这种繁华绮丽的都市风情,深深地影响着北京人民。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北京繁荣也好沧桑也罢,京味文化的悠久绵长、包容博大深深地刻人了每一个北京人心中,其豁达闲逸形成了特有的北京情结。

从《于谦动物园》的京味文化,看于谦的另类北京风情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于谦必然有着这样的北京情结,在《于谦动物园》这本书中也体现了深厚的京味文化内涵。他养锦鲤,是为了寄寓美好的祝福,修身养性;养鸣虫,不为斗不为掐,只为了跟人的心灵有一个温暖的沟通,最关键的是心静,能够沉得下来,踏踏实实地琢磨一件事儿。他说到了冬天,家里支上桌子,弄个涮羊肉,外边飘着雪花,边吃着涮肉,喝着小酒,旁边这个秋天的虫子一叫唤,心旷神怡,自得其乐。这都是老北京人“乐天”精神的具象明证,也是他受京味文化影响,闲逸潇洒的人生观在其作品中的展现。


京味文学的代表人物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到:清末几十年里,吃着汉人的米、花着汉人的钱的旗人,毕生的时间都流逝在了生活的艺术中。上始王侯下至百姓,几乎每一个旗人都会耍二簧、单弦、大鼓与时调。他们的生活就是每天养养鱼、鸟、狗,种种花,斗斗蟋蟀。京味文化是满汉文化的交融,这种游戏人间的心态流传至今,人生的艺术化与人理想的追求融合在一起,于谦骨子里的闲逸潇洒的京味风情在读者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小情趣、真性情、大幸福的魅力。


② 饱含人生阅历的通透


于谦是人生赢家,他有很多身份,各个都很成功,讲相声荣获了十大笑星称号,拍电影获得最佳男主角奖,玩摇滚担任了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就连赛马也得了一个冠军。身在复杂的娱乐圈,于谦没有世俗的精明圆滑,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他选择的是按自己的方式过逍遥的人生。“搬条板凳,沏壶茶,看动物吃饭”是于谦儿时的梦想,也是他返璞归真的生活追求,更是北京胡同文化对他的影响,老北京人的朴素热情、积极向上、不为利益趋之若鹜的风貌让于谦受益终身。

从《于谦动物园》的京味文化,看于谦的另类北京风情

于谦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学贯中西的名士,父亲退休前在天津大港油田任勘探老总,母亲也是石油炼厂的专家。父母工作繁忙,把他养在姥姥家。于谦和四个姨妈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深受着京味文化的熏陶,对动物的喜欢也是由来与儿时的情感。


那时候北京的胡同里都是平房,方便接触各种小动物。他在家养鸽子,姥姥把厨房腾出一半,供他30来只鸽子安家落户。他天天钻到鸽棚里,研究鸽子下一代的配色。后来喜欢钓鱼,用姥姥缝被子的粗线当鱼线,搭豆架的细竹竿做竿,白面兑酒加滴香油作饵,从邻居家借了一把旧鱼钩,用这把手工鱼竿,于谦天天蹬上自行车直奔玉渊潭,钓鱼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得不怕苦不怕累,耐得住性子才会有收获。


长大一点,于谦在曲艺团学相声,这几年,他不管什么时候都很努力,就算寒冬腊月,顶着风雪也到团里练功。毕业后,进入了曲艺团。可当他学成时,早已错过了相声最好的时候,只能下乡演出。天不亮赶到团里,蹲在卡车车厢里,直奔农村。那时一贫如洗,还乐在其中。


成名后收入多了,他也是不争不抢,与郭德纲相互成就。郭德纲评他说:于谦是相声行业里不可多见的捧哏奇才。而且这个人很可爱,他的全部精力就是在玩儿上,他说相声也是。他有一半是为了自己开心,台下也总是没溜儿地耍闹。他的人生乐趣就是玩,说相声也是为了好玩,他是一个懂生活的人,他的人生很快乐,也很单纯,这也是他对相声的理解。在现如今这个年龄的相声艺人里边,出其右者,不好找。

从《于谦动物园》的京味文化,看于谦的另类北京风情


在娱乐圈里,又是同事关系,这样的友谊应该是难得一见吧,我想这跟于谦的性格有关,性格决定命运,而他这天生的自在逍遥绝对来自他骨子里的老北京文化。


结语:


于谦的京味风格还体现出了一种老庄的思想,“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非要看破红尘、隐居于林泉野径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的隐者生活在都市繁华之中,纵然身处乌烟瘴气的娱乐圈,也能大智若愚、安之若素,找到一方心灵的净土。这种追寻着内心的声音,也是京味文化在于谦身上的特别表现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