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笔触 气韵神妙 ~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淡墨笔触  气韵神妙 ~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淡墨笔触 幻化逸笔 气韵神妙

——再读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淡墨笔触  气韵神妙 ~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醴陵山水画家、湖南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易龙华先生无疑是一位值得关注的画家。观他的系列陶瓷山水泼墨艺术作品,极容易唤起我们对审美客体的停驻和思量。在醴陵新世纪艺术馆,通过釉下五彩陶瓷上的绘就,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意境深邃的泼墨山水画,画面有流动飞升的线条,有厚实沉稳的墨团,有气象万千变幻不定的淡墨渲染。

淡墨笔触  气韵神妙 ~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构成作品中的笔的表现力、水墨中浓墨(淡墨)(灰)与空白(白)的元素交融混化。

黑、白、灰是中国水墨画的最基本的架构,它源于笔墨,发乎于情感。中国古代水墨画尤其是文人画,笔墨是画面形式美的核心,墨色的变化却是投向视觉的第一要素,它直接地影响视知觉,进而打动人心。

淡墨笔触  气韵神妙 ~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当下,而易龙华先生的泼墨却在笔与墨相互作用下,构成了情感物化、缘情言志的可视的东西,墨韵畅达情致淋漓。透过《山里人家住得奇》、《空山夜净》、《家山清夏》等众多作品,其中黑、白、灰之间的对立、交互、兼合、并重等,结成多种多样的现于外的美感,水与墨挥洒在瓶体、瓷板上,可谓痛快淋漓。从墨色的层面而言,它足以表达一个民族视觉审美的取向,更甚的说,它演化成为国人审美的终极追求。

淡墨笔触  气韵神妙 ~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淡墨笔触  气韵神妙 ~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作品密体与疏体互承,疏体一派墨色在画面的布陈,更取其样式上墨色的挥洒或凝炼动心的再造而成的自由抒发。显然,所谓的自由抒发,指的是情感上得到自由的释放,或者说创作主体真情的流露。

淡墨笔触  气韵神妙 ~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在泼墨运用上发展了多种风格,画面黑、白、灰的处理或者说墨色的铺陈,在技巧上力求层次明晰,疏远旷达,可谓绚烂之极。他积墨、破墨或泼墨全用水墨晕开,近景墨点浓重而苍润,远景的墨色则轻逸而萧散,加之,淡淡的雾气显得惬意自如。大片的空白,时而上时而下,或左或右,颇有传统意味。他的作品凸显某种水墨苍劲的新风格,从浓淡中求变化,显出劲秀明晰、清新闲淡之雅情逸趣。由笔墨的变幻使山水产生了别开生面的新意趣。易龙华先生善于把意象视觉形征化为粗拙、单纯、野趣的形式意味,把水墨的黑、白、灰直线延伸化为洗练的形象结体。《山谷翠浪涌》远视似一派莽莽苍苍的笔墨偶合神交,有如气象万千的山峦。近看笔触墨团的纵横交错苍润浩渺,似行云流水。通过釉下五彩陶瓷的演示,形成极强的视觉穿透力。画面中水墨时而浓重、时而渲淡、苍润明豁、高洁超迈有若天成。重墨淡墨与空白相交成趣,灵气通透,不失为一幅笔墨酣畅飘洒、高雅超逸的、层次最为贯通上乘之作。它脱略了形迹,却意气萧爽,毫无尘俗之气。重墨上下呼应,时聚时散,洋洋洒洒。淡墨笔触幻化通畅,草草逸笔,气韵神妙。

淡墨笔触  气韵神妙 ~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当下,笔墨章法等技法上的虚实与空灵表现的手段成为中国水墨画家及其研究者们孜孜不倦创作和探寻的课题。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体现出泼墨的黑、白、灰交相辉映的天然韵致,以及独居匠心、避实就虚的浪漫情怀。他惯以笔墨取神采,在情与理之间,更加注重“意”的挥写。其作品努力凸显用笔的力度美、动感美、旋律美,更有黑、白、灰视觉上的畅快感。画面的布白,给人以无尽的虚境之美。

淡墨笔触  气韵神妙 ~山水画家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泼墨艺术


透过易龙华先生的陶瓷山水,他仿佛在告诉我们:布白之美不在物,而在心,在于心领神会。或许,这会成为当下国画山水创作(陶瓷创作)的大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