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国团开启世界冠军之门

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你知道吗?你了解兵乓外交吗?作为乒乓球王国,是谁什么时候赢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冠军呢?乒乓球作为国球对我国又有着什么特殊意义?你往下看。

1958年春的一天,国家乒乓球队按照惯例召开一年一度的誓师大会,要求运动员们制定各自的奋斗目标。20岁的运动员容国团表示,要在一年内夺得全国冠军,三年内得到男单世界冠军。队员们说他吹牛,都嘲笑他。

要知道,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当时中国运动员参加世界比赛的机会很少,还没有人得到过世界冠军。所以在真正的国际大赛赛场上,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乒坛最高赛事,国家队运动员们都有争取好成绩的想法,但是没人敢明确提出夺冠。只有容国团表达了雄心壮志,他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我在25届世乒赛上不拿世界冠军死不瞑目。

但是现实的问题很多,当时训练条件极为简陋,容国团是南方人在北方生活很不适应,冬天对他是不小的挑战,而且容国团当时是大病初愈,训练时他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的现象。但他咬牙坚持,知难而进。他总是为自己加油,让自己挺住。为了实现为国争光的愿望,他找来多种打法的陪练。所有的等待与准备都是为了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冠军梦。

1959年4月5日,争夺世界冠军的时刻来临了。他的对手是曾经得过九次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四局的激战,容国团以三比一,击败了西多,夺得了世界冠军。德国的多特蒙德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冠军。

4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说,容国团夺得的这枚金牌,结束了中国没有世界冠军的历史,通往世界冠军厚重的大门,从此向中国徐徐打开。他成了中国全民的偶像。

从提出目标到实现目标,他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荣国团获得的冠军带给国人巨大的精神鼓舞,正如当时一名记者所说:这标志着中国运动员以优秀选手的姿态走上了世界舞台。新中国体育也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此乒乓球被奉为中国的国球,乒乓球运动成为民族情感的寄托,中国运动的象征。学者谢觉哉说: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代是不是有志气。荣国团的那句: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有着怎样豪迈的志气呀!荣国团用自己的行动实现并实践了誓言,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不断进取与拼搏!

历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第31届世乒赛时,中国运动员庄则栋赠美国运动员科恩杭州织锦送作纪念。第二天,科恩把一件印有和平标记和“Let It Be”字样的运动衫,回赠他。 世乒赛后,中国政府邀请美国兵乓球运动员访华,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中美乒乓球运动员举行了一场乒乓球友谊赛。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而美国白宫也一直在密切注视着这一重要活动。就在周总理会见美国乒乓球队同时,美国的尼克松总统也发表了有助于改善中美关系的5项具体措施。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访华的美国乒乓球队充当了两国之间的民间外交特使。对促成后来的中美正式建交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切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开始的,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兵乓外交实际上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的外交恢复。国际舆论将此称为“乒乓外交”。

第二年的尼克松访华,这一切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开始的。所以,乒乓球也被看作是友谊的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