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称美国新增病例峰值已过,一些州可能在5月1日前提前开放;美国疫情达到拐点了么?

詠卜分離


美国的事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因为他们有一个伟大的总统要做世界第一,没有人能阻止左右得了他,因为他任信他自认为是管世界的,统治者怎么能听你我之言;是祸是福世界人民就看他任信到底吧,看看这头驴能不能验证我们中国人的那句古训一不撞南墙绝不回头。


老李86878341


各种迹象表明,现在定论美国疫情拐点来临,显然是为时过早。

截至2020年4月17日,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超过71万,当日新增确诊患者2.5万,累计死亡3.7万,当日新增死亡2400人。以上各指标,美国都遥居世界首位。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分析,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震中”地位难以动摇。这表明美国的抗疫形势依然是非常严峻,美国总统特朗普应该是过于“乐观”了。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的判定,拐点出现有两个标志:一是疑似感染下降,二是发病下降。CNN报道显示,以重灾区纽约市为例,目前纽约市的家庭死亡数据比平时搞出了8-10倍,即平时纽约市可能每天有20-25人在家中死亡,如今一天的数据却超200人。这表明美国的疑似感染和死亡率是比较高的,美国政府一旦继续加大检测力度,确诊和死亡人数还会增长。德国等国家的经验表明,出现“床等人”若干天之后才能逐步放松管制。目前,美国每天新增确诊人数数以万计,新增治愈人数不足2000,“床等人”目标还比较遥远。

从当前美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效果来看,也不足以支撑疫情拐点的到来。联邦政府缺乏统一部署和强力执行能力,一定程度上,官方和民众对封闭隔离的措施并不认可。美国部分州对于居民的居家隔离和戴口罩等还停留在“建议”上,部分公共设施和经济活动将重新开放,一些居民不满居家隔离政策,要求重获自由生活。当前的美国既没有做到早发现、早隔离,也没有很好的做到及时收治,而疫苗又迟迟不能出现。此次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正如《神探狄仁杰》的经典台词:“好厉害的毒啊”。即使在疫情得到明显控制的国家,也不敢掉以轻心,依然要严防死守。美国疫情防控还有一段很艰巨的路要走。



美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而总统先生及部分地方政府急于解封,其“乐观主义精神”显露无疑,这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问题。

中国疫情防控的经验表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按下了一座座城市的暂停键,调集全国的资源支援重灾区,很好地做到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全面阻断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并科学合理的做到了复工复产。现在看来,美国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但缺乏健全的产业链,基本的医疗物质和生活物质高度依赖进口,在世界性疫情面前,进口渠道受到很大阻碍。美国无法调集资源支援重灾区,只能任由各地方政府想办法。以美国发达的交通系统和追求自由的风格,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扩散是难以避免的。


即使政府和居民意识到居家隔离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物质和收入保障,居家隔离政策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疫情如此严重的今天,还有美国人走上街头抗疫,要求重获自由。疫情导致美国经济停摆,重创了美国经济,企业纷纷裁员,失业人数高达2000万。高失业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动荡的可能性,也使得联邦政府不堪重负。所以,“不复工”是等死。但是在疫情没有得到明显控制的前提下,盲目复工是不是“找死”呢?


晨风晓月趣历史


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第一季度的GDP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增长,反而出现了6.8%的下降,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第一次出现单季度GDP负增长。可见中国为抗疫付出的代价之大,但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并不觉得吃亏,因为这挽救了可能几万人的生命。

但从欧美国家的角度来看,就不完全是这样了。首先是欧美国家并不认为疫情是可以通过防控措施完全消灭的,而是难以避免的,既然来了,就应该坦然面对一部分人将会死亡的现实,这也就是英国首相鲍里斯公开说的群体免疫计划。

虽然鲍里斯很快就改口了,说群体免疫并不是英国应对政策的目标,而是会尽量保护脆弱易感人群。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其实欧美国家所采取的策略和中国完全不同,并不是消灭疫情,而是延缓疫情的扩散速度,减少疫情对社会的影响。

无论是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还是西班牙,其实本质上都是群体免疫策略。所以,他们并没有像中国一样,把已经确诊的轻症患者集中隔离,来保护尚未感染的健康人群,而是要求医院尽可能把床位留给重症患者,而把已经确诊的轻症患者又放回到了社区中间去,也就是让他们去传染更多的人。

虽然我们一直在批评欧美国家的策略是不人道的,尤其是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让老人把床位和呼吸机让给年轻人,把活下去的机会让给年轻人,是不人道的,但现在来看,这一切似乎都是有计划的,并不是他们想不到、做不到消灭疫情,而是压根不想去做。

美国目前的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3.4万人,意大利达到2.2万人,西班牙和法国都达到了1.7万人,英国也达到了1.37万人。也就是说,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去保护脆弱的易感人群,尤其是老人,而是在放纵这一结果发生。

如果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还曾经全力抵抗,只是因为医疗体系最终崩溃而导致累计死亡人数达到一万人以上,那么美国和英国的医疗体系实际上并不能算是全力抵抗,甚至连消极抵抗都算不上,就直接躺倒了,用一部分人的生命来作为群体免疫的代价。

这是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在中国人看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应该首先尽可能的保护弱者,避免让他们马上死去,然后尽可能的想办法来拯救更多人,而不是直接放弃弱者,而把生存机会留给预期寿命更长的人。所以,中国在此次抗疫时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救人。

也因此,最近各地传来的被治愈的患者,多数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而这些老人在欧美国家看来,在医疗资源已经受到严重挤兑的情况下,本来就应该被放弃,不应该在这些预期寿命已经没有多久的人身上花太多代价。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是在除了湖北之外,其它省市自治区的疫情基本上都被遏制之后,才开始谨慎、有限度的放开,逐步复工,甚至在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已经连续超过一个月没有出现新发病例的情况下,也仍然没有完全复工复学。

但欧美国家的做法却与中国截然相反。从三月底开始,特朗普就一直在不断的强调复工。4月16日,特朗普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疫情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在仍然保持一定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复工,但具体的复工计划可以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协商决定。

美国为什么这么着急于复工呢?其实也不难理解。按照有些机构的估算,美国目前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19%,1600多万人失业,向政府申请救济。即使疫情没有到达拐点,如果再不复工,也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次生灾害,因为可能会出现一些人因为失业而饿死的情况。

所以,虽然美国的新增确诊人数仍然维持在3万人左右的高位,但美国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复工了。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要么是让一部分人因为感染而死,要么是继续全民停工、停学、居家不出,让一部分人饿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自然会选择放弃那些重症患者。

因为无论如何,国家是不会承担这个成本的。国家既不会免费治疗所有患者,也不会无限期的为因为疫情而失业的人们发放救济。因为对欧美国家来说,长期停工也会导致政府收入下降,也就没钱发放救济了。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基本生活物资的短缺。

这就是说,无论四月底,美国的疫情是否能够缓解,扩散趋势是否能够被遏制住,美国都必须要复工了。这不仅是为了防止更大规模的次生灾害的发生,也是因为特朗普面临着竞选连任的压力,必须保证一定的就业率,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虽然疫苗仍然遥遥无期,特效药尚无进展,现在就复工看起来有些草菅人命,但无论如何,美国现在都必须要复工了,因为美国已经熬不住了。再继续停工下去,美国也承担不起代价。同样,欧洲可能也会再5月份逐步复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