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稱美國新增病例峰值已過,一些州可能在5月1日前提前開放;美國疫情達到拐點了麼?

詠卜分離


美國的事我們管不了那麼多,因為他們有一個偉大的總統要做世界第一,沒有人能阻止左右得了他,因為他任信他自認為是管世界的,統治者怎麼能聽你我之言;是禍是福世界人民就看他任信到底吧,看看這頭驢能不能驗證我們中國人的那句古訓一不撞南牆絕不回頭。


老李86878341


各種跡象表明,現在定論美國疫情拐點來臨,顯然是為時過早。

截至2020年4月17日,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超過71萬,當日新增確診患者2.5萬,累計死亡3.7萬,當日新增死亡2400人。以上各指標,美國都遙居世界首位。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分析,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震中”地位難以動搖。這表明美國的抗疫形勢依然是非常嚴峻,美國總統特朗普應該是過於“樂觀”了。



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的判定,拐點出現有兩個標誌:一是疑似感染下降,二是發病下降。CNN報道顯示,以重災區紐約市為例,目前紐約市的家庭死亡數據比平時搞出了8-10倍,即平時紐約市可能每天有20-25人在家中死亡,如今一天的數據卻超200人。這表明美國的疑似感染和死亡率是比較高的,美國政府一旦繼續加大檢測力度,確診和死亡人數還會增長。德國等國家的經驗表明,出現“床等人”若干天之後才能逐步放松管制。目前,美國每天新增確診人數數以萬計,新增治癒人數不足2000,“床等人”目標還比較遙遠。

從當前美國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效果來看,也不足以支撐疫情拐點的到來。聯邦政府缺乏統一部署和強力執行能力,一定程度上,官方和民眾對封閉隔離的措施並不認可。美國部分州對於居民的居家隔離和戴口罩等還停留在“建議”上,部分公共設施和經濟活動將重新開放,一些居民不滿居家隔離政策,要求重獲自由生活。當前的美國既沒有做到早發現、早隔離,也沒有很好的做到及時收治,而疫苗又遲遲不能出現。此次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正如《神探狄仁傑》的經典臺詞:“好厲害的毒啊”。即使在疫情得到明顯控制的國家,也不敢掉以輕心,依然要嚴防死守。美國疫情防控還有一段很艱鉅的路要走。



美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而總統先生及部分地方政府急於解封,其“樂觀主義精神”顯露無疑,這歸根結底,是一個經濟問題。

中國疫情防控的經驗表明,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按下了一座座城市的暫停鍵,調集全國的資源支援重災區,很好地做到了“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全面阻斷病毒的傳播和擴散,併科學合理的做到了復工復產。現在看來,美國並沒有做到這一點。美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但缺乏健全的產業鏈,基本的醫療物質和生活物質高度依賴進口,在世界性疫情面前,進口渠道受到很大阻礙。美國無法調集資源支援重災區,只能任由各地方政府想辦法。以美國發達的交通系統和追求自由的風格,疫情在全國範圍內擴散是難以避免的。


即使政府和居民意識到居家隔離的重要性,由於缺乏基本的生活物質和收入保障,居家隔離政策無法得到有效落實。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疫情如此嚴重的今天,還有美國人走上街頭抗疫,要求重獲自由。疫情導致美國經濟停擺,重創了美國經濟,企業紛紛裁員,失業人數高達2000萬。高失業率進一步加劇了美國動盪的可能性,也使得聯邦政府不堪重負。所以,“不復工”是等死。但是在疫情沒有得到明顯控制的前提下,盲目復工是不是“找死”呢?


晨風曉月趣歷史


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國第一季度的GDP不僅沒有實現預期的增長,反而出現了6.8%的下降,這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第一次出現單季度GDP負增長。可見中國為抗疫付出的代價之大,但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並不覺得吃虧,因為這挽救了可能幾萬人的生命。

但從歐美國家的角度來看,就不完全是這樣了。首先是歐美國家並不認為疫情是可以通過防控措施完全消滅的,而是難以避免的,既然來了,就應該坦然面對一部分人將會死亡的現實,這也就是英國首相鮑里斯公開說的群體免疫計劃。

雖然鮑里斯很快就改口了,說群體免疫並不是英國應對政策的目標,而是會盡量保護脆弱易感人群。但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看,其實歐美國家所採取的策略和中國完全不同,並不是消滅疫情,而是延緩疫情的擴散速度,減少疫情對社會的影響。

無論是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還是西班牙,其實本質上都是群體免疫策略。所以,他們並沒有像中國一樣,把已經確診的輕症患者集中隔離,來保護尚未感染的健康人群,而是要求醫院儘可能把床位留給重症患者,而把已經確診的輕症患者又放回到了社區中間去,也就是讓他們去傳染更多的人。

雖然我們一直在批評歐美國家的策略是不人道的,尤其是在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下,讓老人把床位和呼吸機讓給年輕人,把活下去的機會讓給年輕人,是不人道的,但現在來看,這一切似乎都是有計劃的,並不是他們想不到、做不到消滅疫情,而是壓根不想去做。

美國目前的累計死亡人數已經達到了3.4萬人,意大利達到2.2萬人,西班牙和法國都達到了1.7萬人,英國也達到了1.37萬人。也就是說,他們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去保護脆弱的易感人群,尤其是老人,而是在放縱這一結果發生。

如果說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還曾經全力抵抗,只是因為醫療體系最終崩潰而導致累計死亡人數達到一萬人以上,那麼美國和英國的醫療體系實際上並不能算是全力抵抗,甚至連消極抵抗都算不上,就直接躺倒了,用一部分人的生命來作為群體免疫的代價。

這是兩種價值觀的不同。在中國人看來,當危機來臨的時候,應該首先儘可能的保護弱者,避免讓他們馬上死去,然後儘可能的想辦法來拯救更多人,而不是直接放棄弱者,而把生存機會留給預期壽命更長的人。所以,中國在此次抗疫時的基本原則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的救人。

也因此,最近各地傳來的被治癒的患者,多數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而這些老人在歐美國家看來,在醫療資源已經受到嚴重擠兌的情況下,本來就應該被放棄,不應該在這些預期壽命已經沒有多久的人身上花太多代價。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中國是在除了湖北之外,其它省市自治區的疫情基本上都被遏制之後,才開始謹慎、有限度的放開,逐步復工,甚至在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已經連續超過一個月沒有出現新發病例的情況下,也仍然沒有完全復工復學。

但歐美國家的做法卻與中國截然相反。從三月底開始,特朗普就一直在不斷的強調復工。4月16日,特朗普更是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美國疫情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在仍然保持一定防護措施的基礎上逐步復工,但具體的復工計劃可以由各州和聯邦政府協商決定。

美國為什麼這麼著急於復工呢?其實也不難理解。按照有些機構的估算,美國目前的失業率已經達到了19%,1600多萬人失業,向政府申請救濟。即使疫情沒有到達拐點,如果再不復工,也有可能帶來更大的次生災害,因為可能會出現一些人因為失業而餓死的情況。

所以,雖然美國的新增確診人數仍然維持在3萬人左右的高位,但美國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復工了。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要麼是讓一部分人因為感染而死,要麼是繼續全民停工、停學、居家不出,讓一部分人餓死。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自然會選擇放棄那些重症患者。

因為無論如何,國家是不會承擔這個成本的。國家既不會免費治療所有患者,也不會無限期的為因為疫情而失業的人們發放救濟。因為對歐美國家來說,長期停工也會導致政府收入下降,也就沒錢發放救濟了。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基本生活物資的短缺。

這就是說,無論四月底,美國的疫情是否能夠緩解,擴散趨勢是否能夠被遏制住,美國都必須要復工了。這不僅是為了防止更大規模的次生災害的發生,也是因為特朗普面臨著競選連任的壓力,必須保證一定的就業率,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雖然疫苗仍然遙遙無期,特效藥尚無進展,現在就復工看起來有些草菅人命,但無論如何,美國現在都必須要復工了,因為美國已經熬不住了。再繼續停工下去,美國也承擔不起代價。同樣,歐洲可能也會再5月份逐步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