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写作顺序和思路是什么?


《百年孤独》和众多外国名著给我的第一感觉一样,内容复杂,人物众多且名字十分雷同,写作顺序也多采用倒叙和插叙,初读甚至一度因为晕头转向,理不清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放弃深读。但是第二次将人物对号入座后再读,便被书中所渗透和传达的孤独深深的震撼了。《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作者赋予了人孤独,同时又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孤独的:“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然而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及的孤独也与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孤独不同。带上时代背景与作者的身世细细品味,孤独似乎又为我们呈现出了另一番模样。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接受了采访,对孤独的解释似乎很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那一刻,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我脑海中逐渐明晰起来:他渴望拉丁美洲的民众团结起来,共同走向文明,开放与繁荣。


此外,《百年孤独》的魅力也在于离奇的故事情节。贯穿整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们不时会见到鬼魂。“这些鬼魂象征着是马孔多挥之不去的过去。事实上,这些重复出现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历史的特定发展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变化,布恩迪亚和整个马孔多都是鬼魂。他们被自己的文化所隔离和排斥,社会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处处依赖他人。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完全接受这样的现状,不思改变。”书中的宿命论暗喻了古往今来导致了历史不断重复的意识形态,也正是这种意识形态使得拉丁美洲的历史被解读成了一个循环,一个不可能出现变革的循环。书中的旁白也加强了这种宿命论给予读者的压迫感。

当我读到: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看到被蚂蚁吃得只剩下一小块儿皮的儿子时,他终于破译出了梅尔基亚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题辞是:“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北蚂蚁吃掉。”原来,这手稿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马孔多从地球上刮走了,从此这个村镇就消失了。


玄沙


《百年孤独》的写作顺序是倒叙和插叙的方式完成的,整篇小说的开头,那一段话,我倒目前认为是最成功的开头词。那就是以倒叙开始叙述了整篇故事的,在小说里都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故事,而插叙部分基本都是魔幻故事部分。

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的决定是从他陪母亲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开始,他为了写《百年孤独》构思和准备了整整十五年,而从动笔开始写到结尾画上句号,只用了十八个月。其实,《百年孤独》这篇小说写的正是马尔克斯家族的故事,让我们不难看出,马尔克斯那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以及驾驭文字的精湛技巧,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头衔。

然而,当你绕过《百年孤独》那暗夜般寂静的、恐惧的漫长孤途,回到现实里,去了解作家本人时,你会惊奇的发现,马尔克斯是个幸运儿(这只从他的经历而言),他小时候,奶奶给他讲的所有的鬼故事,若干年后,马尔克斯把这些鬼故事,成功应用在了《百年孤独》的创作中。

从他父亲领他去见“冰”的那一刻开始,他儿时的所有 记忆和经历,终将成为了《百年孤独》的写作素材和整个故事链条。这一点,从作家的角度而言,写作是个痛苦的经历,漫长而孤独的旅程。每一个作家,每一部著作,都将经历千锤百炼而成,而不是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完成。

所以,《百年孤独》这部小说,其实也贯穿了马尔克斯本人半个人生经历。而写完《百年孤独》后,马尔克斯的一生更加孤独,生未百年,死于孤独。然而,马尔克斯终其一生,也通过《百年孤独》,一直在告诫人们,人并不是生来孤独的:“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百年孤独》的写作思路是通过写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穿插一连串魔幻故事,一次又一次露骨般的展示着孤独,通过这种刻骨铭心的孤独,呐喊和号召南美大陆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走向自由与文明的世界


一颗泪两种味


我看到了他的倒序写法,至于他的思路,只有其本人确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