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請科技部、中醫藥局、藥監局有關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
在回答記者有關抗疫藥物研發進展的相關提問時,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介紹,疫情發生之後,科研攻關組在第一時間部署了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在這些項目中一直是把“可治”作為主要目標,部署了藥物研發與臨床救治的相關科研攻關項目,累計部署了27個項目,參與機構多達152家,其中在武漢一線的有47家。參與科研攻關的科研人員超過3200人,包括多位院士在內的項目負責人一直奮戰在武漢臨床救治的一線,這些項目涉及到藥品和相應的研發技術共34項。截至目前,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獲得臨床批件正在開展臨床的藥物有4項,形成指導意見或專家共識5項,超過10項成果已被納入診療方案應用於臨床救治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通過科研攻關形成了主打藥品的基本格局。科研攻關組一直堅持“老藥新用”的基本思路,在嚴謹的體外研究和機制研究基礎上快速形成了包括磷酸氯喹、法匹拉韋以及中醫藥等主打藥品的一個基本格局,並且堅持規範、有效的臨床研究,快速明確了具有潛在治療作用的藥品,能夠早日進入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為臨床救治提供瞭解決方案。
第二,在臨床治療新技術的研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幹細胞治療一直是高度關注的熱點,在武漢已經完成了超過200例的幹細胞治療,從目前結果看,幹細胞應用於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安全性良好。同時,臨床結果提示,一方面可以通過改善肺部的炎症來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同時在重症康復期患者的肺纖維化方面有比較明顯的改善作用。在臨床可以看到肺部病灶好轉,呼吸功能得以改善。二是恢復期血漿,在2月份我們發出了“千人獻漿救千人”的號召,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採集了超過2000份恢復期血漿,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超過了700例,顯示出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同時,科研攻關團隊還在武漢開展了隨機、雙盲、對照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數據分析和系統總結。初步結果顯示,在臨床改善方面,應用恢復期血漿治療明顯好於對照組,ICU住院天數的中位數也明顯低於對照組。這樣來看,恢復期血漿在臨床救治方面是顯示出了一定療效。
第三,科研攻關組還在積極推動新一輪項目的部署和研究進程。單克隆抗體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在早期科研攻關已經部署了國內多支團隊瞄準單克隆抗體來開展相應的研發工作。截至目前,已經獲得了多株靶向新冠病毒的候選治療性抗體,後續還將加大力度推進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另外,孫燕榮還披露了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方面的研究。在科研應急項目的支持下,研究團隊持續攻關,研發出了靜注新冠肺炎人免疫球蛋白,這個產品源自於康復者血漿,含有高純度、高效價的中和抗體,研製成功之後可以用於患者的臨床救治以及高危人群的被動免疫保護。
“基於以上成果,科研攻關組從未放鬆,和中國的科研團隊一起繼續加大科研攻關力度,我們還在積極推動自主研發藥物的科研攻關工作,高度重視我國自主研發的藥物,加快推進包括中醫藥,以及可利黴素、漢防己甲素、阿茲夫定等一系列藥物在臨床方面的研究,希望更快的產出更多的成果應用於疫情防控。”孫燕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