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沉迷哲学是好事吗?

木幽书


中学的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读中文专业,后来为了参加考试自学中国哲学系、西方哲学史,最近几年接触佛学,随着不断学习,对哲学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学习哲学最主要的是学习思维方式。


一开始肯定唯物主义,学习中西方哲学后觉得唯心主义也蛮有道理,再后来认可般若智慧。如今认为学习哲学不能绕过儒释道文化,儒释道全面阐释了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世界的关系。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都有必要适当了解哲学,但是不能沉迷。


关于这个问题,几个关键词,年轻人、沉迷、哲学、好与坏。


首先,沉迷这两个字本身并不是褒义词,任何人对待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清醒的态度,我们可以深入探索,但是绝不能迷失自我。


沉迷也无所谓好与坏,就好比,宋徽宗沉迷艺术,绘画、书法这些都玩得很好,对于艺术史的贡献很大,但是却没做好自己皇帝这个本职,最后沦为阶下囚。还有康德,沉迷哲学,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如果今天像他一样沉迷哲学,一定不会被家人接受。



其次,哲学是形而上的学科,是讨论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什么价值的学问。


哲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认识人生,是能够指导现实生活,如果学习哲学脱离了正常的生活,那么应该思考自己学习的内容与方法是否正确。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儒释道哲学。

其实西方很多哲学家非常佩服我们传统学说。比如说,西方哲学家凡事推理不下去就搬出的上帝,当他们读到老子的《道德经》的时候,非常佩服惊讶,老子的道把他们的上帝详尽解释了,所以《道德经》在西方很受欢迎。还有西方的心理学家荣格,他喜欢庄子,他的理论很多受到庄子的影响。


综上所述,年轻时候,接触到哲学很好,但是最好不要偏于一门,多多涉猎,融会贯通,然后以哲学的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妙华心地


哲学上有一个人生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大问题都是年轻人在面对择决时必须考虑的。

年轻人需要哲学,但沉迷哲学是不可取的。

物极必反,实干兴邦!哲学来源于实践,一味地凭空幻想便失去了年轻人的期望和价值。

也许你会拿唯心主义哲学反驳,但他们随口谈论社会,又何曾了解过民众的质朴需求?他们得意地炫示哲学,又何曾思考过哲学的原始使命?年轻人沉迷哲学会让他们变成一堆扭曲的形体和尖利的声音。

人生需要正确的哲学来武装自己!他是人生成功的最大保障!想明白人生的意义!做好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让对方了解我们,记住我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做过什么,我要去做什么?构成我们人生一张完整的走向图。只有用正确的哲学思想和思维画好这张正确的人生地图,人生才不至于走偏,走错道路!

现如今一些年轻人网上跟风,社会盲从的事例比比皆是。难道是当前的教育和社会价值取向出了问题吗?是日益增长文化需求跟不上发展,是他们人生三大终极问题未历经考验,不成熟。年轻人如果沉迷哲学就会陷入无尽的思考,就会被有心人利用,就会被社会淘汰!


共道绿林


年青人沉迷哲学是一件可喜的事。因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思维和社会的探讨和研究的学问。学习哲学对提高认知,善于思辨,指导工作,走出狭隘、偏见、僵化和固步自封具有重要意义。

毛主席曾多次地号召学习哲学,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没的实际写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对指导我们的工作、研究问题、执定策略和处理关系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年青人研读这些作品,可以有效地学到如何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自由和民主,民主与集中,守旧与创新,继承与发展,开放与媚外,眼下与长远,顺利与曲折,局部与整体,理论与实践,危机与创新,内因与外因等诸多关系。学习利用矛盾的不同特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样,辩正法对青年人也有指导意义。比如,怎样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和历史地看问题,不做头脑简单的人,在工作中和大是大非中,有主见,有担当,不信谣和不上当。能透过纷繁迷雾,理清头绪,当即立断,解决矛盾和转化危机。

综上所述,我主张青年人或者说更多人研读哲学,也要研读国外的哲学。用哲学指导生活、工作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