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對新冠病毒影響有多大?

單身狗組合


新冠病毒目前還在全球肆虐,從當前的各項統計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病毒發展情況和氣溫呈現負相關。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以為夏天來了病毒就會消失。

印度喀拉拉邦,位於印度南部沿海,環境十分炎熱,氣溫常年在23℃~31℃,病毒似乎毫無畏懼高溫,那喀拉拉邦僅僅在4天內就隔離了數千人。

對此WHO也回應稱:很多人希望隨著天氣的回暖,病毒也能逐漸減少,但我們不能依賴於這種可能性。COVID-19目前已傳播到氣候炎熱潮溼和寒冷乾燥的國家。無論身在何處,無論氣候如何,大家都必須遵守預防措施。

最後,希望大家還是要嚴格做好防護措施,希望人類能早日戰勝此次疫情。





理科學霸寶典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一種觀點:隨著氣溫的上升,季節性的因素將放緩新型冠狀病毒在全世界的傳播。根據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發表的一篇文章,所有傳染病都可能是季節性的,儘管存在差異,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隨著季節的變化,它們會上升和下降,這種趨勢對於淋病和麻風病等慢性或長期疾病也同樣適用。

春季花開為水痘和沙門氏菌的爆發提供了新的活力;夏季充滿了萊姆病,小兒麻痺症,梅毒,破傷風,結核病等疾病;秋季,淋病和黃熱病嶄露頭角;冬季流感高發,有時也會引起肺炎。這種季節性的模式是否適用於SARS-CoV-2尚不清楚,畢竟春天才剛剛開始。布朗大學的流行病的一位專家表示:依靠季節性因素來遏制流行病可能是一條危險的思路,季節性因素有可能降低感染率,但單憑這一因素,世界還無法接近解決疫情,更為重要的是要依賴於人們的防治措施,從而減緩傳播速度。

當一種嚴重的傳染病第一次侵入人群時,肯定會造成嚴重的破壞。正是因為它是新的,所以人們都沒有免疫力,這使得病毒有許多潛在的宿主,不管天氣如何,在未來數月內都將維持。這就好比在一片充滿火種的森林中點燃的大火,偶爾的暴風雨可能會減緩火災的發展,但由於有這麼多脆弱的樹木,一點降水不足以撲滅火焰。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家馬丁內斯認為:對於第一波病毒的爆發,季節性沒有那麼重要,我們不能指望(病毒)就這麼消失。在他研究的70多種感染疾病中,它們都呈現出了季節性的。

對於驅動疾病季節性的因素,一些是顯而易見的。由細菌、寄生蟲或病毒引起的感染,必須由蚊子或者其他動物這樣的媒介從一個宿主運送到另一個宿主,疾病不可避免地會隨著它們的自然繁殖季節而消長。在其他情況下,環境也會對病原體產生直接影響。一些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和SARS-CoV-2病毒,被包裝在一個脆弱的、脂肪含量高的包膜裡,它們對熱量和紫外線很敏感,但是高溼度又會促進它們的傳播。

我們的身體會感覺到天氣和氣候的影響。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病毒學家勞拉·約基對小白鼠的研究表明:低溼度會損害其呼吸道中的細菌黏液,並損害關鍵免疫分子的產生,使齧齒動物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疾病傳播行為也會隨著季節而變化,從而引發暴發,甚至可能超出病原體的傳播季節性。這種季節性的模式,幾乎構成了人類追蹤病原體的時間線。

COVID-19病例可能在持續寒冷乾燥的天氣達到高峰,然後在夏季下降。對於我們來說與其被動地接受季節性對冠狀病毒的影響,還不如寄希望於自身的行動,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避開人群,注意周圍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接觸。




前沿視界


氣溫對新冠病毒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是氣溫高於25℃時,新冠病毒只能在空氣中存活2-30分鐘;二是天氣熱時人體免疫力等生命活動旺盛,可以消滅病毒;因此,炎熱夏季到來新冠病毒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