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靠制度和靠人哪個好?為什麼有的老闆喜歡管人而不是立制度?

張先生84604


這是個典型的中西方不同管理文化碰撞後的融合與辯證的問題,也是很多職場人的困惑。就西方管理而言,他們認為管理靠制度比靠人要好,我國經過長期實踐,商業組織在制度化建設中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再加上中國式管理對人性的理解,創造出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

確實,很多企業老闆喜歡管人而不是立制度,是因為作為大部分早期創業者,他們習慣於用當年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情來管理公司,只要有兄弟情義把人管好了,一切問題都會搞定。具體情況下面來分析下。

1、所謂管理,就是通過運用組織資源,結合眾人智慧和努力,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協調等手段達成組織目標的過程。這裡包括對人的管理,對事的管理,而管事的底層邏輯是以企業建章立製為核心的專業化規則,流程或工具辦法。

2、企業創業初期,在保證訂單做好銷售前提下,都是靠人盯人的方式管控事情結果。只要業務好,管理問題就不易呈現,所以創業初期比較容易形成一定的江湖習氣,感情用事,平時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會換來在待遇或職位的分配上傾斜給老臣子。長此以往,因無法科學論功行賞的激勵問題就會暴露,進而影響士氣。很多老闆的風格就是比較善於利用感情來管理員工,所以不喜歡制度管理,甚至建立制度也無法遵守。

3、企業在營業額和人數到了一定規模,就要通過合理合法的制度來規範員工行為,制定科學有效的辦法來評價每個人的績效,激發每個人的潛力,為企業創造價值。制度化管理是基於常態事務的運行規律,總結出適合企業發展的辦法,它只對事情負責,並不因人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而所有人只要遵循辦事流程來處理事情的結果就可以了。部分老闆可能企業做起來了,但是現代管理的思維沒跟上,在認知上存在角色錯位。

4、當企業進行制度化建設後,就需要任命管理者,管理者即需要對組織目標負責,也要照顧員工發展與利益,這是個雙向的平衡,所以管理者很需要影響力的管理藝術。

總結下,企業初期需要管人的創業夢想,鼓舞士氣;創業成功後需要建立科學制度來管理企業建康的經營下去;兩種方式長期並存,有效結合才是有特色的中國式管理。


精準人才搜尋官


真對這個問題,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一是制度管人,流程管事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制度既管人,也管事。比如說動火、動電、動土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在做以上工作時,要做好動火、動電、動土的審批工作,這是對事的要求。還要求動電的電工要持證上崗,同時穿戴好安全防護工具,絕緣鞋,絕緣手套,並對工作過程提出具體要求,這是管人。二是管理制度的執行是靠人執行。一個企業大約要制訂三十多項安全管理制度,制度涉及到的部門都要熟讀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如何紮實貫徹落實到位,就要建立安全管理考核辦法,定期檢查,按月考核,落實安全獎懲,對制度落實不到位的人和事,有獎有罰,促進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和落實。三是管理制度需要靠人不斷完善和提高。一個企業是在不斷髮展,會增加不同的部門、會增加不同的工藝過程,生產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風險點,這就要求我們根據新問題及時制訂新的安全管理制度,來適應新的崗位需求,指導安全生產工作,杜絕發生安全生事故。以上是我的觀點分享給你們,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安全管理


我的觀點是:企業管理是靠管人或者靠管制度,是企業自身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而有所側重而已,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定,而不能簡單的把兩者分開。

因為,根據小編十五年製造業企業管理體會,我的總結是:

1、小型公司(或則說更起步的新公司)管理靠感情,也就是靠人,只要老闆維護好核心的幾個關鍵員工即可;

2、中型公司(或則說已經過了生存期的公司)管理靠流程,也就是制度。因為此時公司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內容,處於成長期,要流程化、效率化、控制成本,才能帶動公司業務增長;

3、大型公司(或則說規模型的公司)管理靠精神領袖,也就是企業文化。公司頂層有多大的願景與思想,下面就能調動多大的主管能動性。企業需要員工內心都有一個統一的價值觀,未來企業進發的能量、效率、激情才是最高的。

如您所講,為什麼有的老闆喜歡管人而不是設立制度,那隻能說您看到的可能是一種表象。因為作為一個企業的老闆,都非常清楚:人、制度、文化,歸根結底都需要組織管理監督來實現。公司員工的素質、能力、經驗等存在差異,老闆就需要靠人(各級管理者)來統籌、組織、引導全員去執行!

END

關注@職場雕刻匠 ,希望我的建議能夠給您帶來參考的價值,也期待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