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后与宋仁宗,孝道与政治的互动(二)

一个人从来都是复杂的个体,一两句话是不可能客观的评价一个人的。对于刘太后和宋仁宗来说,情况也是如此。

宋仁宗终究不是刘太后的亲生儿子,刘太后抱走宋仁宗,必然不是因为对宋仁宗的爱,而是另有目的。

对于皇宫中的女人来说,归根结底,所追求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的宠爱。女人会人老珠黄,所以保持这种宠爱的办法,就是子裔。

刘太后就是如此。

刘太后将宋仁宗抚养长大,德才兼备,既是想通过宋仁宗获取一定的利益,这种利益是经济上的,更是政治上的;又想让宋仁宗哪怕不能成为唐宗宋祖,也不要成为昏君。昏君会犯糊涂,会被人蛊惑,若是有人拿李氏之事在宋仁宗面前吹风,宋仁宗耳根子软的话,不但地位保不住,全家都可能有危险。


刘太后与宋仁宗,孝道与政治的互动(二)

《清平乐》中王凯饰宋仁宗


这也是为什么刘太后会对宋仁宗的教育尽心尽力了,只有将宋仁宗抚养成人、成才,刘太后才有垂帘听政的合法性。

同时,刘太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当然,她也不是武则天,甚至未曾想过要当武则天。为什么呢?武则天尚不能传位给武家,刘太后何德何能呢?再者说,前朝有了教训,文人势力更大的宋朝,会给刘太后机会?

所以说,刘太后所追求的,不过是一时的权力,她早就知道能宋仁宗长大后要还政的。甚至为了能稍微延长她掌权的时间,刘太后在政事上也是殚精竭虑。《宋史》中说:“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

不知道刘太后是否有政治上的理想,从她所做的事来看,刘太后并不是一个任意妄为的人,也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做一些特别出格的事。

但是,这些并不能让宋仁宗和文武百官安心。

因为有些事,也许在刘太后自己看来,甚至现在的人看来没什么问题,但在当时,从宋仁宗的角度看,是不可接受的。

毫无疑问,宋仁宗从刘太后那里学到了很多,小时候学知识学德行,登基后学做事学政治学帝王之术。即使这些不是有意的,也在耳濡目染之下懂得了很多。

对皇帝来说,权力是最重要的。但刘太后有些所作所为,的确是藐视了皇权,并忽视了宋仁宗的感受。宋仁宗亲政以后如此嫉恨刘太后,原因也有很多。

首先来说,刘太后向宋仁宗隐瞒了其生母的情况,在宋仁宗一无所知时当然没问题,但一旦宋仁宗知道这件事,就会反噬刘太后。更何况李氏的境遇并不好,亲生母亲受到如此对待,儿子怎么会不痛心疾首呢?

这里就出现了《清平乐》的一处史实错误了,宋仁宗是在刘太后去世后才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生母的,刘太后生前隐瞒的很好。也许电视剧是为了制造矛盾冲突吧,但却容易误导人。

宋仁宗如此恨刘太后,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则是刘太后始终不肯将权力还给宋仁宗。

宋仁宗于乾兴元年(1022年)13岁登基,一直到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驾崩以后才开始亲政。男子20岁行冠礼,虽然宋真宗有遗诏,“欲令太子莅政于外,皇后居中详处”一句话给了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合法性,但最迟到宋仁宗20岁时,刘太后就应该让宋仁宗亲政了。

再往后,就没有合法性了。更何况,刘太后一边口口声声说要让仁宗亲政,一边又把提到这件事的大臣全都贬至外地。

当然,在用人上,刘太后并不是特别唯利是图。一些能力不行只会拍马屁的人,刘太后很少将他们放在重要职位上,任用时间也比较短。那些能力较强的人虽然与刘太后作对,刘太后还是让他们出将入相,并且任用时间较长。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太后对宋仁宗的教导比较严厉,激起了仁宗的逆反心理。

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太后驾崩后,仁宗就迫不及待的将权力全都抓在自己的手里。然而,没了刘太后给他遮风挡雨,直面文人的仁宗又办成了多少事呢?

对宋朝而言,权力本就不在皇帝手里。

也许仁宗时代整个社会都是发展的,但也是矛盾急剧增多的。

仁宗的“仁字”,恐怕是对士大夫的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