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徽宗欽宗被俘以後,大臣會選最小最不起眼的趙構當皇帝?

聲之形星之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當時的背景,以及趙構是如何當上皇帝的,是被迫?還是能力突出?

【宋朝背景】

在金宋兩國戰爭期間,金軍率領大軍逼近北宋,宋徽宗將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宋欽宗(甩鍋),也就是趙構的哥哥。宋徽宗帶著一幫大臣來到南方(躲避戰亂),留下宋欽宗駐守北方。宋欽宗一邊讓李綱駐守開封。一邊讓不受待見的趙構去和金軍談判。結果金軍嫌棄趙構級別不夠,將他趕出去了。金軍圍困開封,李綱擊退金軍。

趙構走到半路上,害怕被金兵扣留當人質,乾脆停下來不走了。沒想到金兵很快就到了京城下,京城裡有雖然三萬守軍,但是沒有好戰分子,軍隊是群龍無首。在金兵的猛烈攻城的時候,守城的軍兵逃跑了一大部分。1127年四月,金軍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和皇室成員、官吏三千多人(多為女性,皇室成員,電影中提現出的‘牽羊禮’),滿載掠奪的金銀財寶裝了幾十大車。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難*。

【能力突出】

皇帝被抓了,臣子想辦法營救吧!當時趙構還是康王,和大臣張邦昌去的時候,在金人的營地裡,張邦昌是被嚇的兩腿發軟,但趙構卻不卑不亢,大步昂揚的去和金人談判,也讓金人意識到了原來宋朝還是有硬骨頭的,此事傳到宋朝之後,上到皇室、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覺得康王趙構是個好親王,值得依賴(委合派救命稻草)。

【身份特殊】

靖康二年,宋徽宗、欽宗以及一眾皇室子弟都被金人擄走。而趙構正好在外招兵勤王。他是徽宗皇帝唯一的兒子,宋欽宗唯一的弟弟,按照中國古代的繼承製度,他是惟一的合理繼承人,那麼大臣選擇趙構做皇帝是理所當然的。


小生讀史


康王趙構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金兵的統帥宗翰的西路大軍渡過黃河,宗望率領的東路大軍也攻下了大名,兩路大軍是距離北宋的京城越來越近。宋欽宗聽到這個消息後是嚇得魂飛魄散,主戰的大臣李綱被他貶到幾千裡的邊疆。那些貪生怕死的投降派主張議和,宋欽宗最後決定派他的弟弟康王趙構去金營求和。

趙構走到半路上,害怕被金兵扣留,乾脆停下來不走了。金兵很快就到了京城下,京城裡有三萬守軍,由於沒有李綱這樣主戰的大臣,軍隊是群龍無首。在金兵的猛烈攻城的時候,守城的軍兵逃跑了一大部分。1127年四月,金軍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和皇室成員、官吏三千多人,滿載掠奪的金銀財寶裝了幾十大車。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難*。

京城淪陷後,抗金老將軍宗澤擁護康王趙構為皇帝。





隱者康司馬


趙構不起眼嗎?不要以岳飛案來判斷他的能力。這傢伙可以說是少年有為。

趙構的母親在後宮混得不咋滴,受到徽宗冷落,生下趙構後,淒涼的境遇有所改變。

這趙構自幼就是一個爭氣的王子,他熱愛學習,文武兼備。十幾歲的時候雙手就可以同時託舉百多斤的石頭,作為官二代自有英氣。

第一次金國和北宋談判的時候,已是康王的趙構被作為皇室代表與張邦昌一道到金方當人質。見過世面的張邦昌被嚇得臉色蒼白、瑟瑟發抖,而十多歲的康王卻從容淡定。金國人想嚇唬他一下,擺出整齊的軍陣,康王依舊不動聲色,讓遊牧民族見識了中原王子的膽略和矜持。不僅如此,趙構還於金兵面前,表演了射箭術,三次都中了圓心。金國人為此質疑他的身份,認為北宋是拿某位將軍家的後代來冒充王子。於是,金國人即要求更換人質,這樣,康王安然回到了大宋(代之以肅王)。

趙構因“出使”金國良好的表現,被朝廷提升為太傅(文職)和節度(武職)。他能脫穎而出是他自己的膽略與智慧起了作用!趙構很早就有兩把刷子,從來就不是紈絝子弟。

第一次議和北宋承諾割讓三鎮、進行賠款,於是,金軍退兵。然而北宋卻違約了,金人惱羞成怒,再次大兵壓境。北宋在危急之中,又打算議和,再派趙構去當人質。趙構有點家國情懷,再次挺身而出,淡然前往。誰都知道弱國無外交,此去凶多吉少,趙構當時沒有考慮個人安危。

與刑部尚書王雲一道,趙構再向“虎山”行。走到磁州的時候,出現了意外,當地民眾聽說朝廷又要投降,把王尚書打死了。趙構一行就被滯留在磁州了。不久,傳來了一道聖旨,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欽宗告訴趙構不著急進金營,先封你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就地組織武裝準備勤王。

趙構和宗澤等人召集了一萬多人南下勤王。走在途中,又傳來聖旨:先別大動干戈,因為宋 、金正在談判,如果談好了,就不用打仗了。足智多謀的宗澤是主戰派,他認為這是偽詔。投降派就質問他,你憑什麼說這是假聖旨?雙方為此打了好幾天的口水仗。就在這個時候傳來噩耗,靖康之恥發生了,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欽宗及所有皇室成員都成了金國人的俘虜。金國人扶植張邦昌建立了偽楚政權。

趙構回來後,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張邦昌馬上把皇帝的寶座讓給了趙構。趙構在一邦舊臣子的擁戴下也當仁不讓,他把朝廷設在宋太祖的龍興之地——商丘,以彰顯自己繼位的合法性。這樣金人在大宋的政治代理人就沒有了絲毫的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由此可風,趙構之所以能當上皇帝,是因為他勇於犧牲自己換來的——如果他於國家危難之際不敢作為,龜縮在王府,也會成為金人的階下囚,也就沒有以後坐北朝南的輝煌。所以,這個趙構並非貪生怕死之人,也非軟弱無能之輩。“苟利家國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康王時的趙構確實做到了。

另外,由於北宋遭遇靖康之變,趙宋王室子弟盡皆被擄,他成唯一的漏網之魚。也是臣民擁戴他的原因之一。

南渡後,趙構的表現就差強人意了。為偏安一隅,他也主張議和。並且疏遠了包括岳飛在內的主戰派,重用包括秦檜在內的主和派。——這也不是他不“起眼”,而是,如果岳飛與韓世忠等真的打敗金人,迎回了二聖,他自己往哪裡擺呢?——這是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當然,為這個自私的目的,處死了岳飛,足以遺臭萬年了。

總之:康王時期的趙構是一個少年有為,文武雙全的王子。他有為國奉獻的精神,又有審時度勢的能力。他能當選為皇帝,說明他善抓機遇,有一定的政治目光。至於後來在南宋的糟糕表現,是由於自私自利的念頭佔了上風。看真實的歷史,我們略加分析,就知道趙構是一位工於心計,善於為自己謀後路的君王,自有“起眼”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