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人變壞”這一說法?

長白山一棵松


老人變壞這個命題是錯誤的,每個都有自己為人處世之道,這些變壞的人,可能他們本身就是壞的,壞人年紀大了就沒能變成好的,原來的大環境下不允許他使壞。就拿最簡單的公交車上讓座來說,那時大環境就必須讓座,你要是不讓座,全車人都會指責你,我那個時候也是學雷鋒積極分子,可是那個年輕人不讓座真的吃不消。現在他們這些人年紀大了,壞習慣,壞毛病顯現出來了。①般的人只會越來越好,情感隨著年紀的增加會變得豐富和脆弱。對人也會越來越友善。所以這樣的老人絕對年輕的時候就是社會渣子


珍珠黑月季花1


“老人變壞”應該辨證的加以區別,不能籠統的給人造成凡是老人都有變壞的印象。

用人們常說的話“林子大了什麼鳥沒有”來理解就不難發現,“老人變壞”畢竟是少數老人的變化,並不能說明全國有近三億老年人的變化都是朝著“變壞”的方向去發展。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身上各種器官的機能逐漸開始退變,包括指揮人們行為的大腦。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環境影響不同和個人的為人處世的習慣作風不同,所以就會產生“老人變壞”這一社會奇特現象。

按照大多數人的理解,人過了知天命,也就是五十歲以後,就會出現遇事無爭的平和心態。但現實社會生活中,確實有少數老年人的行為令人不恥。尤其是在公共場所不顧羞恥,我行我素,依老賣老,為老不尊。使得不少年輕人產生了“老人變壞”的聯想。

針對題主發問,“如何理解‘老人變壞’這一說法”?本博的理解就是要體涼“老人變壞”所產生的原因有可能是大腦萎縮所造成的。本身人到暮年以後性格也會發生變化,倔強、固執、認死理、不聽勸解,容易衝動,還有就是自私,只顧自己,不管別人的感受。

所以說,對待“老人變壞"這一現象,還是要以平常心和包容的態度來區分。不能以個別人的極端行為就認為“老人變壞”是必然的。(2020/04/09)


吉祥如意


用極個別人的例子來說事,以偏概全的說老人變壞,對老年人來說是何其的無辜啊,這無疑是對老年人的傷害和極其的不公平,當今社會中的絕大多數老年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出生併成長於那個比較純潔的年代,試問從哪樣的環境裡教化出來的人,變壞的能有幾人,準確地定義和表述應該是壞人變老了,這樣既選準了對象,也不至於傷害無辜,老年人也容易接受。但既然主題是“老年人變壞”,也不能顧左右而言他的繞開話題,迴避矛盾。

首先直面老人變壞的問題,確實老年人在整個社會中是一個相當大的群體,也可以說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老人變壞,並非是老了才變壞,而是這種老人的壞是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或許會更早一些,所謂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要麼他們從小就很難教育,要麼他們的父母本來就極度自私,對自己的孩子從來沒有正確的教育引導過,更不要說作榜樣了,或者父母因忙於生計,對孩子疏於管教,從小就跟一些小混混在一起,成了問題少年,踏入社會從青年、中年到老年,他們的惡習從來都沒有改正過,即便有的人犯了罪,被判入獄,但仍然沒有得到矯正,出獄後依舊惡習不改,我行我素,直到變老,這自然會給人們造成了老人變壞的假象。

其次是在現實社會中,絕大多數的老年人,都能夠以平和的心態接受變老的事實,他們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不少人還在為家庭和社會發揮餘熱,成為好的家風和社會風氣的引領和維護者。當然也有極少數的老年人,他們並非大奸大惡之人,只因疾病和家庭的變故等原因,加之子女們整天忙於事業,忽略了老年人的感受,缺少對老年人的心靈慰藉和必要的關愛,於是老人們有了孤獨感,並且覺得缺乏安全感,由此他們的性格大變,並非本意的做了一些很出格的事情,事後又後悔自責,比如在公交車上手持柺杖打司機和乘客等被千夫所指的行為,儘管是極個別現象,也起到了一粒老鼠屎的壞作用,老年人的這種變壞,既有自身因素,也有家庭和社會等因素,怎樣才能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關愛。

總而言之老人變壞這頂帽子太大了,無故的戴到他們的頭上,這未免有失公允,不能因為極個別人的為老不尊,有失風範,就將棍子打到老年人的身上,實在是不應該。

(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