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漢族的漢化能力為何感覺那麼強大?

靈遁者國學智慧


這個要明確什麼是“漢化”。

所謂漢族,就是以漢王朝為信仰核心建立起來的人類族群。

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儒家平民建立的兩個政權之一,另外一個政權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

漢王朝的理念核心是“平民治國”。

劉邦的傑出子孫漢武帝學習了秦始皇的“道家貴族聯邦制中央集權”模式,有樣學樣建立了“儒家平民聯邦制中央集權”國家。

其實,儒家首先是一個社會階層概念,而不是像後來所理解的是一個學術流派。

平民就是儒家,“儒”的意思就是“根據國家需要而選拔產生的新人”,平民,就是原來低人一等的奴隸現在擁有與國人一樣的人格的意思。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就是“平民術”為立國之本的意思。

“漢化”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平民立國”理念的建立。

由於儒家的領袖是文士儒家的儒生,所以儒家社會的第二個要求是建立“文官治國”的思想。

儒生的最大愛好是讀書及學習,所以漢化的第三個特徵應該是確立“學習立國”的思想。

所謂“漢化”,就是平民立國,文官立國,學習立國的思想建立過程。

為什麼“漢文化圈”永遠會出現“學區房”,就是我們漢族的學習特性所致。


河東來


歷史上漢族的漢化能力強,是因為我們漢族的祖先 ——華夏族融合發展的時間早,文化、文明發展成熟的時間早,並且早期漢族統治的時間長。

首先,是漢族的祖先融合發展的時間早

早在5000年前,漢族的祖先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在廣大的中原地區,就不斷地融合發展。其後又向周圍的部落,進一步地融合發展成華夏族。

由於華夏族,當時佔據的廣大中原地區。是極易於適合耕種的平原地區,使人們能更好地生存、生活。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物資財富的增加,人口也不斷地增加。當時的華夏族,也就不斷地發展壯大。

正是由於華夏族,融合發展時間早。更能形成一支強大的力量,能保持主體民族的穩定發展。

並且也能不斷地向外發展融合,為後世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其次,是漢族的文化、文明成熟的時間早。

正是由於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社會物資財富的增加。華夏族最先由原始社會步入奴隸社會。

使當時由舊石器時代,步入到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及更易推廣應用的鐵器時代。這更極大地促進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使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當時相對於那些少數民族來說。是更易生存、更加地先進、更能方便地生活。因此,也才會引起他們,都爭相模仿、學習,並逐漸地融合發展。

此時,也由於文字的出現。更易於記錄當時的歷史人物及事件的發展,促進了後世許多優秀文化的形成。

一個民族如果有了優秀的文化,那麼這個民族就會有強大的生命力。這個民族就不會因為各種因素,而導致文明、民族的衰亡。

最後,是漢族早期統治國家的時間早且長。

從遠古的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的時期。中國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步入到封建社會。國家統治的政治形態,已經成形。

直至劉邦開創的漢朝400多年的基業,都是由漢族人在統治。當然,先秦的華夏族也正是由於漢朝的長時間統治,而開始叫漢族的。

正是由於漢族的長時間統治,有利於漢民族自身的主體力量的發展。也有利於漢民族自身文化、文明的獨立形成和發展。

為後期的漢民族和各民族融合發展,起到了主導作用。

所以,在漢代以後。無論是兩晉、南北朝時期,還是在元、清時期。雖然都是由少數民族在統治上占主導地位,但都沒有使我們漢民族被消滅、衰亡。反而使這些少數民族融入到漢民族或被漢化。

正是由於我們漢民族形成、融合發展的時間早,文化、文明成熟發展的時間早。使我們漢民族,佔據了發展的先無優勢。在我們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發展歷史上,始終居於主導地位。這也是我們漢民族,漢化能力強大的原因。


同看風雲


首先,我們需要釐清的一個事實是,漢族的漢化能力強大,並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是好事,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因素。


漢族的漢化能力之所以那麼強大,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昔日的戰爭侵入。舉一個典型的事例:當年,在明軍的殘酷鎮壓下,壯族大量田地被佔。先是永福壯族反抗被平定後,明朝“覆賊遺閒田得一萬二千一百餘畝,給兵且耕且守”,後是府江地區瑤、壯反抗被平定後,“覆賊遺田計四十萬畝有奇”。如此一來,明軍奪佔平樂府境內壯、瑤的耕田總額幾接近於漢民的耕地面積。


2、人地關係緊張,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滲透。漢族人口眾多,人地關係緊張,為了生存,進而滲透到各民族領域。在部分地區,亦有少數民族主動滲透到漢族之中。如此一來,在推動少數民族生活發展的同時,也改變了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格局,加快了民族之間的交往步伐,也有利於少數民族的“漢化”發展。


漢化的強大,並非意味著少數民族的弱小。相互的交往和滲透,使得人地關係得到有效調節,推動了社會發展,實現了各民族的和睦共處,由此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