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如果不让他做某件事就躺地上打滚,该怎么办?

用户8913749876754


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了用满地打滚这种方式,那么必然是因为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屡次得手,简单来说,就是这种方式让他的目的得以达成。

满地打滚的三个心理历程:

通常一个孩子满地打滚,会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变,三个阶段的意义各不相同,但层层递进:

第一阶段:发泄情绪

打滚是因为不满,不满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仍是个孩子的他,没掌握什么好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尤其是3岁以下,语言系统还没完善的孩子。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口不能言又不懂手语的情况下,遇到着急的事情会手舞足蹈,如果对方还不懂你的意思,你就会异常着急。

第二个阶段:验证

前几次打滚是为了宣泄情绪,但同时他也在观察,用这种方式来验证父母的底线,即是不是我一打滚爸爸妈妈就会服软,就会满足我。

第三个阶段:威胁

在验证了这种方式能行之有效的情况下,他们就深信自己创造的这道板斧了,他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他更清楚只要他一打滚,就可以威胁父母,让他们服软。

满地打滚的双向、长远危害

但孩子遇到不顺的事情就满地打滚的时候,其危害性是分成两个方面的:

1. 造就毫无底线的父母,让父母自认“低能”而苦恼

一旦孩子打滚就妥协的父母,是没有底线的,或者说他的底线一次又一次被孩子击溃。

这些父母起初会认为自己是不想让孩子受伤,心疼孩子,又在用“打骂孩子是坏父母”的准则来标榜自己是个好父母的形象。

最终,这些父母对着孩子毫无办法,就像无论多凶的小怪兽,遇到奥特曼的必杀射线就必败一样。

这种无奈、无能的感觉会充斥父母的内心,形成自暴自弃的心态:就这样吧,这孩子我拿他没辙,我是个失败的父母。

2. 懂得威胁他人的孩子,总是以违反规则为乐

在家里面对家人尚可有人顾及孩子的感受,但到了外面,到进入他们的小社会幼儿园的时候,一些规则必须要遵守。

可这类孩子习惯了以自己为规则,即我就是王法的存在,一旦在学校遭遇不顺,他同样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试图威胁他人让他们妥协(同样会经历验证、威胁的阶段),而且可能会以闹得更凶的方式来进行。

他的行为是会升级的,尤其是他已经形成了用粗暴的方式、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可以让他人妥协的思维定式时,打滚无效,那么他可能会发展出以头抢地、自己打自己的行为。

到年长一些的时候,或许她知道这种行为丢人而停止,但已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只是会换一种威胁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处理方式:接受情绪,拒绝行为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尤其是在3岁前的孩子,他们的人格基础尚未定型,要处理他们的怪异行为会简单得多。

因为要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我们就需要知道他的心理动机,对于一个幼儿而言,他们的心理动机并不如年长的孩子复杂,要显得简单得多,单纯得多。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从第一发展阶段(即宣泄情绪阶段)就坚定介入,方法虽然基本相同,但处理难度大为不同:

1. 保持关注但冷处理

你可以抱起他到安全的地方,随便他怎么打滚,但要保持对他的关注。

他闹给谁看?自然是闹给家长看的,如果你不关注她,那么就会形成冷暴力,让他有低存在感。

要么就闹得更凶更折腾,要么就乖乖压抑自己的情绪。两者都不是好事。

父母的关注同时也是在告诉他:嗯!爸爸妈妈知道你不开心。

2. 表达关怀,但拒绝行为

孩子虽说被称为“充电两分钟,玩够8小时”的存在,但他们的体力始终有限,始终他会停下来。

另一个方面,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处于情绪中,但随着打滚的时间转移,情绪也总有宣泄完的那一刻。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闹一段时间后,他会渐渐安静下来,但继续时不时地打滚并偷偷观察父母的反应--情绪从高涨到平复,同样会指导着孩子经历宣泄-验证-威胁的阶段。

但观察到孩子情绪平复的时候,我们需要表达对他的关怀:“宝宝不开心了对吗?闹这么久也累了,妈妈抱抱。”

而后明确拒绝他的行为:“你想要...(他的目的)、觉得不开心了,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可以和妈妈说”,如果孩子语言系统发展比较慢,那么可以换成和孩子约定某个“暗号”,其主导是要教会孩子新的表达方式,情绪宣泄方式。

3. 不要认为孩子闹腾,他只是个孩子

经常被孩子威胁的父母,以及面对屡教不改孩子的父母,会认为孩子太闹腾,甚至认为孩子是来报仇的。

可实际上,他们只是个孩子,这意味着他们的认知有限,怪异行为的背后,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那些闹腾的孩子,他们只是欠缺满足自己的正确方式,而不是故意发展出“报仇”的性格。

4. 打滚易解决,但再强的育儿专家,也不如自己“得道成仙”

类似于孩子打滚、各种闹腾的问题,要解决起来都不难,基本上这类问题我接受了不下于300+的父母咨询。

但始终再强的帮助也是外力,也不如父母自己有所“修炼”,即自己成为育儿专家,更因为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成长历程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可能是一招鲜的。

建议这类家长,每天抽一点时间看看育儿心理书籍,听听育儿讲座,基本上很多问题都可以自行解决。


淅爸育儿记


3一一6岁,是孩子性格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但也非绝对。其实婴儿时期,就会通过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2岁的孩子当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以在地上打滚耍赖来威胁父母。先和孩子沟通,认知诉求的合理性,然后告诉他,打滚耍赖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此时的家长,选择走开,不要理他。当孩子认识到此招不灵时,自然而然就会起来。下次就不太会用此招了。


曦阳Zzz


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