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等地10号突降小到中雪,会不会影响今年的冬小麦产量?

博美优谈农业


肯定影响小麦产量如果补救措施得当可以大大减少损失。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个大丰收。

一般立春过后,小麦基本完成了春化阶段的发育,抗寒性显著降低,早播旺长苗还通过了光照阶段的发育,开始拔节,完全失去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此时的小麦植株的各个器官发育较快,组织比较柔嫩,细胞水份含量较多,对低温特别敏感,最怕晚霜冻害的袭击。当寒潮来临时,夜间地表层温度骤降到0℃以下,便会发生“倒春寒”冻害。

发生症状:

每年2月下旬到4月份,经常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常会有寒流入侵。一般发生在小麦两个生长期:一是返青后拔节前。这个阶段发生冻害,主要是小麦叶片受冻,开始时受冻部分呈水渍状,似水烫过一样。化冻后叶片失水枯黄,严重时地上部分全部枯萎、生长点被冻死。二是拔节后,麦苗处于小花分化阶段。这个时期发生冻害,轻者小麦形成半边穗、两段穗等多种畸形穗;重者小麦性细胞败育,造成穗部大量空壳,甚至整个幼穗受冻死亡。1995年全国出现过较大面积的“倒春寒”冻害,造成严重损失,当年小麦单产减少一成,是历年来减产幅度最大的一年。

防御措施:

针对旱茬、制种稻等早茬口、生长过旺的麦田,部分春性品种如宁麦13、郑麦9023等目前已经开始拔节。另外还有秸秆还田的田块,基部分蘖节与土壤结合不充分,容易发生冻害。预防措施是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生化制剂。另外在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寒潮来临前喷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倒春寒”冻害有很好的效果。

补救措施:

对于已经发生“倒春寒”冻害的麦田,要根据冻害情况,因灾制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是早春冻害补肥促蘖。冻害发生在早春返青前期,季节较早,而小麦又具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所以补偿余地较大。对于发生轻微冻害(仅叶片受冻)的田块,后期生长基本不受影响,不需要采用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冻害比较严重(群体茎蘖30%以内幼穗受冻)但群体正常的麦田每亩施尿素6~8公斤,群体过小的适量增加。如果分蘖节全部冻死则需要及时改种其它作物。二是拔节后冻害肥水增粒重。拔节后遭遇“倒春寒”应根据冻害情况及时追肥浇水,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降低冻害造成的损失。一般冻死率在10%以内通过补救,产量基本没影响。


鲁农一哥


河南前几天大面积降雪,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小麦肯定有影响的!

由这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去年河南的冬天不怎么冷,再加上今年二三月份气温上升的快,那些早熟品种的小麦加速生长,并且己打苞出穗,然后骤降雨雪,温度一下子从十七八度降到零度左右,对于正出穗要扬花的小麦来后期说肯定会出现干头空籽现象,所以我认为今年早熟品种的小麦肯定会减少产量的!




乡村木子姐


小麦是濮阳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国家粮食直补政策的实行,近2年小麦播种面积有了进一步的增加。随着科普下乡,农民逐渐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认识到小麦高产与气象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濮阳地区地处北温带,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年平均气温为13℃左右,夏季曾出现过的极端最高气温达43.1℃,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有-21℃。无霜期一般有20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

  小麦生长发育和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其生长发育、产量与温度、降水、日照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受这三个因子间配合变化的影响很大。分析温度、降水和日照的综合变化,对了解光、热、水对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气象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1温度

  小麦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11-22℃,但在生长初期为了预防小麦年前旺长或拔节,往往要求播种温度低于20℃。濮阳地区以半冬性小麦为主,播种日期一般在10月6日-12日。小麦播种时间选择是否合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来年的产量形成都至关重要。小麦播种适宜期的早晚,主要取决于当年秋季的温度和土壤墒情状况以及秋作物腾茬早晚。冬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适宜温度为14-16℃。若温度过低,冬前小麦生长缓慢,不能形成分蘖,不利于小麦越冬。当日平均气温在12-15℃时,有利于分蘖,若冬前形成2-3个分蘖,小麦能够抵抗低温达-15℃,抗冻能力强,有利于安全越冬,翌年开春,形成壮苗。小麦返青后,当日平均气温逐渐回升到8-10℃,是分化小穗的时期,也是提高成穗率的关键时期。气温在10℃以上开始拔节,这一时期,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下降,应注意防御倒春寒、冻害。抽穗扬花期,所需温度为16-21℃,气温若低于10℃,会延迟开花,影响结实率。小麦灌浆最适宜的温度为18-22℃,乳熟期温度为22-23℃,当日平均气温高于28℃,将停止灌浆。因而暴热天气常使灌浆时间缩短,形成秕粒。适当的气温日较差,对灌浆十分有利,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千粒重。[1]

  1.2水分

  冬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期需要水分530mm以上。小麦发芽需要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出苗后,土壤湿度以田间持水量的60%-80%最为适宜,有利于小麦快速生长,为小麦形成壮苗打好基础。拔节孕穗期,田间需水量140mm左右,适宜的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为70%-80%,若此时遇到干旱,小穗结实率降低,降水过多,则秆茎细弱,容易倒伏,影响产量。孕穗期小麦生长非常快速,这时缺水,严重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抽穗扬花期,小麦所需水分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90%,此时水分不足直接影响结实率。灌浆成熟期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0%-80%之间。若此期遇连阴雨,则影响小麦成熟,易造成小麦发芽变质,严重影响小麦产量。[2]

  1.3光照

  小麦一生中要求光照充足,尤其是起身拔节期和抽穗开花至灌浆成熟期更为重要。濮阳地区光照条件能满足小麦各生育期的需要。拔节孕育期,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光照对小麦拔节孕育特别重要,在小麦小穗分化期间,缩短日照长度,有利于增加小麦穗目,光照直接影响着节间的伸长和长粗,粗短节间是构成大穗的物质基础。充足的光照对小麦灌浆成熟十分有利,小麦籽粒中2/3以上的干物质主要靠灌浆期间的功能叶片提供光和产物,此时光照不足严重影响千粒重和出粉率。[3]

  2.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1干旱

  干旱降低了小麦的株高、根长和干鲜重,增加了小麦幼苗的根冠比,同时,造成了小麦脂质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从而造成了小麦的减产。[4]

  2.2冻害

  冻害是小麦在越冬期或春季生长期遭受的强降温或低温冻害。冻害是小麦发育期中主要灾害之一,对小麦产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小麦拔节和抽穗期间的冻害影响较严重。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它们都有可能抽穗结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