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90后都成为领导了,饭局文化会消失吗?

游翎


不会消失,但会变淡,其原因:

一、请客吃饭是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请客吃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传统。比如:在封建社会里,皇帝与臣子为表示相互间的友好,相互请吃。在民间也是如此,什么生日、升学、结婚等都是这样,长久以往,便形成了饭局文化。

二、有些传统文化逐渐变淡。

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有些传统文化氛围逐渐变谈,也包括饭局文化。比如:春节没有以前那样隆重了,助人为乐的意识减小了,相互间敞开心扉交谈的人少了。

三、以法治国的大环境所致。

以前,饭局文化有时也叫人情文化,人们谈生意、工作、甚至,帮忙也离不了。但是,现在随着依法治国的力度加大,灰色空间越来越小,饭局文化能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四、食物的丰富和多样化。

古话说:“三分帮忙,七分讨吃”。以前,食物短缺,人们很对时候是为食物而帮忙,民以食为天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食物的丰富和多样化。以前过节过年才能吃到的食物,如:汤元、肉、鸡鱼等,现在平时也能经常吃到。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等90后成为领导了,饭局文化会减少,但不会消失。




大才21


理论上说饭局文化不太可能消失,因为生长的土壤太多,遍及每一个角落,众所周知,八项规定常态化执行之后,饭局发生很大的变化。会不会不习惯?其实很多人觉得轻松了,本来就不大喝酒,正好有了不喝酒的正当理由。全是两全其美的事了

饭局不会消失的背后有许多无奈的心酸,“成功人士不回家吃饭”是一种畸形现象,所以要把握心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饭局上的逢场作戏或者说表演能力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人也没必要夜夜笙歌,多回家陪老婆孩子吃饭,才能找到丢失已久的本真。有道理吗?


立年传媒夜话


不会。

饭局文化存在这么多年,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会因为90后成为领导之后就消失。

理由如下:

一、题目说“90后是第一批活在互联网兴起的第一代,都有自己的精神生活依托,做事也很科学,并不像80后之前,靠吃饭喝酒办事”,说的大体没错,可别忘了,和90后领导打交道的可不仅仅是90后,肯定有80后70后60后,他们可是习惯了在饭局上谈事情的人,他们会觉得光用电话短信微信或视频谈事情,会显得没诚意,90后作为晚辈,想和他们办成事儿,势必得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所以,参加饭局必不可少。

二、人除了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社交软件的发达,谈事办事确实很便捷,但也缺乏温度和情感,而且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有的人他就是喜欢在饭局上通过推杯换盏谈天说地来考察合作对象,判断此人可不可交,尤其是老一辈的人,比起冷冰冰的数据分析,他们更信赖用自己的眼光和经验来分析合作对象,90后身为局中人,也必须奉陪。

三、90后领导反感饭局文化的原因在于,90后普遍有个性,喜欢做自己,而饭局上少不了溜须拍马,曲意逢迎,喝酒无节制,什么“感情深一口闷”,饮酒太多伤身,诚然,这是饭局文化不好的一面,但饭局文化也有联络感情、活跃气氛的作用,而且,除去刚开始的寒暄,聊开了也能从长辈那里学到不少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为人处世的经验,这对刚上任的90后领导扩大人脉和资源是有利的,也是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必不可少的社会交往,所以,不必排斥,也不必用有色眼镜看待饭局文化,要做的是扩大饭局文化中好的一面,淡化它不好的一面,尤其是现在健康和养生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饭局上可以倡导适量饮酒饮食,减少铺张浪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