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孩子每天都弄的乱七八糟的就忍不住发火,怎么才能让她养成好习惯?

皇小虹


你好!感谢你的提问。这些现象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着,所以非常能理解你的感受。
从这个问题中,我能感受到,作为家长的你,上来就直接要方法,求“林丹妙药”了。但我很抱歉地告诉你啊!家庭教育中没有林丹妙药。
类似的家长,类似的问题,这么多年,我遇到得太多了。如
“我家长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培养孩子注意力呢?”
“我那小儿子,脾气爆的很,怎么呀?”
“我女儿性格内向,不爱和其他同学在一块玩,这样好吗?”
在家庭教育遇到困惑时,这种”求神拜佛“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永远无法解决家长遇到的问题,有时,反而会进一步激发亲子矛盾,造成亲子关系的恶性循环。
那有的家长问,那就没办法吗?
我的答案是,家庭教育当然有科学的方法,而且家长一旦掌握了要领,再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那么,家庭教育问题,将一通百通。

认知层面:

1.一定要明白“家庭教育”中的“教育”,不是简单的“家长教孩子”,而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成长,以使自己具备科学的家庭教育能力。

请思考下:

自己过去是怎么教孩子的呢?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教自己的呢?亲朋好友,街坊邻里又是如何教孩子的呢?更重要的是,效果如何呢? 我知道,家长们都爱孩子,但爱,真的有在家人之间流淌吗?孩子感受到的是爱还是咒骂呢?


2.孩子是人,一个具有生命的高超智慧。生命的本质需求是生存与发展。其内在就有向上的,向善发展的内在动力。
试想下,作为一个人,有谁不想“更好些呢?”更何况孩子呢。
但生命生存和发展需要养料,需要营养啊。那是什么呢?
  • 生命发展需要自由与空间。所以,家长要把孩子当人,相信孩子,给其发展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 生命发展需要引领和推动。所以,家长要把孩子当孩子,支持,接纳孩子当下的所以状态。
那有些家长又问了,我给孩子自由与空间,支持了孩子呀!我想问,你所谓的自由与空间是什么呢?支持接纳孩子是什么呢?是让孩子独自一人待在家?是让孩子写完作业,可以玩电脑1小时?又或是,孩子数学考试100分,家长奖励孩子一个玩具?
这些诚然也是可以的。我们所说的自由与空间,是家长发展心底对孩子的信任,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家长放下各种毫无根据的担心与焦虑,让孩子自主去做,去尝试各种事情。对孩子而言,让其与事物之间接触,获得切身的体验,本身不就是最好的成长吗?
孩子是孩子,懂的没有成人多,做的没有成人好,这是可以的,是正常的。这要求我们成人必须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并为孩子做好示范与榜样。在引领的时候要采取科学的行为,规避说教,责骂等错误的方法。

方法层面

  • 微笑平和,永远是第一状态。微笑平和是生命发展的最有效的养料。因为没人喜欢一张苦瓜脸,僵尸脸。试想下,晚上你发觉自己在工作中出了一个错误,并且你的上司已经知道了。第二天上班,上司微笑平和对和你打了一个招呼,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 支持情绪,永远是第一选择。谁会没情绪呢?更何况孩子呢?所以,面对孩子出现情绪时,第一时间,微笑平和,支持情绪,给孩子爱的拥抱等。孩子在你怀里哭够了,情绪释放了,后面的事自然也就没了。
  • 相信孩子,永远是第一信念。在保证孩子身心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任何事情,做不好,做不到位,都是可以的。孩子去做了,去体验了,自然就成长的过程。
  • 协助当下。如果孩子自己去尝试做任何事情,遇到需要帮助了,记住是孩子主动需求帮助,家长此时可以协助孩子,起个搭手架的作业。
  • 行为示范。生命是通过模仿学习的,家长日常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全息模仿学习。所以家长日常中要做好行为示范,避免说教。如,爸爸每日睡前刷牙,用热水泡脚,清晨起来喝一杯温开水,孩子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学习模仿。
如果家长按照以上的方法去践行3-6个月,一定会发现亲子关系的微妙变化。亲子矛盾也日渐减少或者消失。孩子的好习惯自然也养成了。

怎样做家长


1.家长需要反思自己,自己是不是一个很整齐的人

2.给到孩子一个小空间,让他放自己的东西

3如果孩子还小,每次玩具不能拿出来超过3样,玩完以后收拾好,才能 玩别的。当然收拾的过程妈妈可以一起参与,教给孩子


展展ya


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引导的!反正我家宝宝从会走路开始,我就有意无意的引导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并经常收拾屋子的时候让孩子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我拿纸巾,拿遥控,自己去扔自己的尿不湿……本来做的都挺好,自从疫情全部人都在家,爷爷奶奶爸爸都在家闲着无聊开始溺爱孩子,帮着扔东西,帮着说俏皮话我就找准机会回怼几次!家人虽然不愿意可也知道我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也就这样了!所以孩子怎么样还是看父母怎样引导!尽量不发火!实在憋不住就让别人带一天,你出去吃个饭!走走路也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