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有什麼區別?

囍嘉楽


隨著我國精神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醫療系統中的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以及各種機構和社會中的心理諮詢,都充滿了活力和一些困惑。

目前,從事心理治療/諮詢的人員包括精神病醫生、心理學畢業生、社會工作者和100萬名心理諮詢師。甚至有些人沒有專業培訓背景,只通過自學或參加一些課程就自稱為“心理教師”和“心理專家”。百家爭鳴,華山論劍。

“有志者事竟成”,而心理圈中的江湖從不缺乏爭議。面對複雜的心理健康服務“市場”,員工的多元化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有必要對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員的資格、能力、質量控制、職業道德以及他們之間的分工合作模式提出對策。

許多心理諮詢從業者認為,精神病醫生只開藥,不注意尋求幫助的病人的心理社會因素。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為精神病學確實是一種在我國有很大影響的生物醫學模式。

然而,未知的是精神病醫生的數量非常少,病人太多,其中許多是嚴重的精神疾病。因此,他們的日常臨床工作非常繁重。他們沒有精力去關注遊客生理層面以外的心理需求。他們非常討厭一些心理學家,因為他們鄙視醫學和倫理行為(包括充當“心理學家”)。因此,目前,在一些國內醫療和社會機構中,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之間很少合作。

然而與中國醫學結構中大量的以生物為導向的精神實踐和社會上大量的“心理諮詢”活動相比,這種將精神病學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的心身醫學模式在中國目前仍很不盡人意。


大小生說心理


可以說大同小異吧!只是名譽稱呼不同其實質都是心理治療而不是藥物治療而己!精神治療聽了好像有創意,要用精神的力量去戰勝疾病!但心理治療也不賴啊!要用耐心,決心,信心,勇氣去除病患啊!所以說兩者都是醫療術語,半斤八兩而己,沒什麼差別也沒有什麼新鮮!


遲到的認知者


你問的問題恰好是眾人迷茫之處,包括很多所謂的心理諮詢人士在內,都有混淆概念的時候。記住一下這三點問題就清楚了,遇到問題時,你就知道該找心理醫生還是諮詢師了。

1、側重面與點位不同。

心理醫生主要是從人體的器質上查找病因,因身體症狀為切入點,即便是對應心理層面,那也是與器質性問題進行考慮,例如:神經組織系統等。心理諮詢主要是從思維層面進行分析,即便是出現肢體化症狀,那也是從思想意識層面去對應解決辦法,所以無論是介入的層面還是深度都不一樣,例如:意識及潛意識層面等。

2、技術手段不同。

心理醫生以西醫或中醫為技術基礎,以藥物為手段,他們服務的一般都是重症精神患者,特別是到了明顯的精神層面疾病時,住院、服藥等硬性介入手段。心理諮詢主要是針對前期的心理問題或疾病,即便是精神分裂患者,那也是輕微階段,因為心理諮詢師沒有醫務手段及醫藥的處方資質,所以也就沒有硬性介入的手段,只能作用心理技術手段,從人的意識層面到潛意識層面進行治癒。

3、功能作用不同。

簡單的說: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的初級階段,適合心理諮詢,到了問題嚴重時,也就是俗稱的“精神病”階段,就得到醫院的精神科找心理醫生就診,或住院治療。

大體來說,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他們治療的方向和解決的問題是一致的,但技術手段和解決問題的側重性有所區別。一個是使用藥物從生理通道上介入,一個是作用意識能量從意識層面介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