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侵略者到友好人士:法国人日意格帮助中国造军舰始末

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的时候,2014年10月19日,法外交部长法比尤斯携女友——法国旗帜基金会主席马尚·贝莱女士将一尊法国人的半身塑像交给了时任福州市马尾区委书记林飞。

这尊塑像,是一个与中国极有渊源、对中国极具感情的人,他的名字叫普罗斯佩·玛丽·日意格(ProsperMarie Giquel)。

从侵略者到友好人士:法国人日意格帮助中国造军舰始末

日意格半身塑像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参与者

1835年,日意格在法国海滨城市洛里昂出生;1850,他就学于法国海军预备学校,1852年入读海军学校。1854年,日意格学业未完,便加入法国海军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因功获颁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华战争。

这年,日意格21岁。

尽管刚刚参加完克里米亚战争不久,这个法国年轻人还是又一次拿起枪,随英法联军对中国进行非常不友好的“访问”。

1857年12月,日意格参加了攻占广州的战役,随后被派协助管理占领城市,结识了时任联军委员会秘书的英国人赫德。

从侵略者到友好人士:法国人日意格帮助中国造军舰始末

日意格

这个时候,日意格逐渐意识到,加强对占领城市的管理,学习中文很有必要。于是,他马上开始了学习。18个月后,他已经能用简单的中文跟中国人交流,并用以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学习中文过程中,他还深入中国老百姓当中,详细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慢慢地成为了一个“中国通”。日后,他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法汉袖珍词典》,帮助了更多的法国人学习中文,也让中国人学习到了法文。

作为一个侵华的法国人,日意格当时所做一切的初衷,必然是为了法国的利益。但客观上讲,这也促进了中法两国文化交流,说它是对中法友谊所作的一种贡献,绝不算过分。

镇压太平天国的“洋人急先锋”

第二次鸦片战争快结束时,经赫德推荐,日意格加入了新成立的中国海关外籍税务司队伍。1861年,被清政府任命为宁波海关税务司。

但屁股尚未坐热,是年12月,太平军攻克宁波,日意格不得不关闭海关往上海避难。

攻占宁波后的太平军,为示好英法等国,宣布“三个月内不收关税”。但英、法并不领情。

这个时候,日意格成为一名镇压太平天国的急先锋。他凭其翻译人员身份,豪掷18万两黄金,雇佣了7艘英国轮船,将李鸿章九千淮军从安庆接到上海,对太平军进行强力镇压。

1862年5月10日,清军与英、法联军联合猛攻宁波,将宁波夺回。战斗中,一只仅有千人的队伍——英国冒险分子华尔率领的“常胜军”——表现抢眼,引发了日意格一个大胆构想。

重开宁波海关后,日意格马上游说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和海军舰队司令以及浙江巡抚左宗棠,请求他们支持建立一只中法分遣队。

左宗棠正愁“剿匪”力量不足,与之一拍即合。于是,1862年10月12日,这支由法国人领导的中法分遣队——“常捷军”成立了。

从侵略者到友好人士:法国人日意格帮助中国造军舰始末

常捷军

尽管在很多人眼中,“常捷军”就是英国人法尔领导的“常胜军”的翻版,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战斗力。这支部队,除少量菲律宾兵勇外,多在宁波本地招募,因头上缠有花布,又被称为“花头勇”,外国人则称他们为“法华军”。

此后,常捷军不仅参加了宁波周边地区等地的作战,还跨界前往杭州助剿太平军,甚至还参与了攻打湖州的大会战,为左宗棠在浙江镇压太平天国出了大力。

自不其然,左宗棠与日意格也结下了“战斗的友谊”。

为中国制造军舰劳心劳力的”洋监督”

扑灭太平天国之后,闽浙总督左宗棠向清政府奏请建设一个专门制造船舶的工厂,以组建一支中国自己的舰队加强海防。

这个奏请,正合朝廷心意。

1866年,在左宗棠的主持下,福州船政局在马尾山下建立。

从侵略者到友好人士:法国人日意格帮助中国造军舰始末

左宗棠

但当时中国,确实没有一个造船技术人才。

因此,尽管左宗棠是一个民族主义思想较强的清廷重臣,但也不得不仰仗老外。

找谁来担此重任?左宗棠想到了日意格。

在左宗棠眼中,这个年轻的法国人,且不说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单凭他对人热情谦和、对中国态度比较友好这一点,就值得信任。左宗棠认为,虽然这小子也并不懂造船技术,但通过他的牵线搭桥,不愁没得人来造船。

于是,左宗棠就邀请日意格来福州船政局,聘任他为正监督;另一个与他一起来的叫德克碑的,聘任为副监督。

左宗棠的想法是正确的。

日意格受聘之后,可以说是非常兢兢业业的。

从侵略者到友好人士:法国人日意格帮助中国造军舰始末

福州船政局清、洋官员合影

在船政初创时期,日意格为采购机器设备及各种原材料,屡赴法国及东南亚,招募30多名洋师技师来福州船政局工作。在1866年至1874年,日意格和其他洋人技师较好地履行了合约,仅一年多时间,便造出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合同期间,共造出兵、商轮船15艘。其中,所造1560吨级的兵船“扬武”号,相当于国外二等巡洋舰水平。

在设厂造船的同时,日意格也关注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船政学堂的建设,从选配教员到制订教学方针,他全面落实“包造”、“包教”的合同条款,为中国培育出了一批能设计监造驾驶轮船的技术人才、海军干部以及能管理工厂的领导人员。

同时,日意格还十分注意遵守“中国规矩”。

为防止法国人操纵福州船政局,左宗棠亲手制定《船政章程》,明确了正副监督的权限,规定在重大问题上,正、副监督一定要向总理船政大臣请示,由总理船政大臣作出最后决定;同时,还要求洋技师们放弃“治外法权”,以防他们利用“治外法权”抵抗福州船政局的约束。对于这些约定,日意格都表示支持。

从侵略者到友好人士:法国人日意格帮助中国造军舰始末

福州船政局洋教官于中国学员合影

左宗棠卸任闽浙总督、沈葆桢接任后,全按《船政章程》办事,日意格同样积极配合支持。有一个叫博士巴的雇员,态度蛮横,经常辱骂他人,另一个叫巴士栋,还煽动一些洋员不服调度。沈葆祯命日意格依据“合同规约”第十条的规定,让两人卷起铺盖卷滚蛋。法国驻福州副领事想干涉此事,也爱莫能助。

1874年合同期满后,日意格觉得工作还没做好,留在船政局担任留学生洋监督,亲自安排船政学生到法国、英国留学。这些留学生绝大多数学有所成,并且日后都成为中国在军事、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开创者、奠基人,如翻译《天演论》的严复、军舰制造专家魏瀚,清末外交官陈季同等。

鉴于日意格的成绩,清政府除金钱酬劳外,也给了他诸如赏一品提督衔、花翎、穿黄马褂、一等男爵、一等宝星等荣誉。

从侵略者到友好人士:法国人日意格帮助中国造军舰始末

建立不久的福州船政局厂房与船坞

梦想再次为中国打造全新海上舰队的法国人

1875年,日意格与福建船政的合约结束后,回法国家乡结婚,并在婚后将妻子带回福州。

不幸,一年多以后,妻子因难产过世。

此后,日意格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生活在福州,直到担任船政留学洋监督,他才带着女儿再次回到法国。只是,这次一去不再回。

据说,日意格回到法国后,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为自己布置了一个“中国房间”,将他从中国运回来的中式家具、华美绣品一一陈列。可见他此时与中国感情至深。

从侵略者到友好人士:法国人日意格帮助中国造军舰始末

日意格与他的中国房间

尽管日意格已经成为一个感情上的“中国人”,但这并不能阻挡拿破仑三世侵华脚步。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夏天,战火烧到闽江口。

半小时内,法军摧毁了福建水师十几艘战船——日意格在马尾这十几年来的全部心血。

1885年4月,中法战争结束,两国重启和谈,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夺取了对法属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

也许,此时“中国情结”已深入骨髓的日意格,已经承受不了中法战争将他十几年心血毁于一旦的打击吧?

1886年2月19日,日意格在法国戛纳去世。而就在未去之前,他在病榻上甚至坚持着为再次回到中国做临行前准备,并梦想着再次为中国打造一支全新的海上舰队。

一周后,日意格的葬礼在巴黎玛德琳教堂举行。主持仪式的神父手捧着一个黑色的天鹅绒蒲团,上面摆放着日意格生前的遗物、战争中所获的若干纪念章,满清朝廷御赐黄马褂也在其中。

从侵略者到友好人士:法国人日意格帮助中国造军舰始末

福州船政局旧照

日意格去世不久,清廷出于对他的感激与怀念,为他精心打制了一尊半身塑像,作为礼物送给日意格家人。

这件事,于2014年2月为法国外长洛朗·法比尤斯到福州访问期间得知。当地政府向法比尤斯外长表示,希望他们帮助找到这尊塑像,做一个复制品带回福州。

于是,不久,我们就看到了2014年10月19日那动人一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