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潑面:碗大,面多,味道濃烈,帶著王者之氣的西北面食

西北美食之一:油潑面


第一次吃油潑面是在30年前。那是一個雨天,西安大雁塔附近,在一家半露天的簡陋麵館裡。看著老闆,一勺熱油下去,香味四溢,滿口生津!心想,面還可以這樣做!

油潑面是西北地方特色美食。做起來簡單,吃著舒服,色彩豔麗,營養均衡,色香味俱佳。至今,還記得那家人做的油潑面,一口大鍋,淡綠色麵湯翻滾,只見店家拉出幾條扯麵,“啪”的一聲,摔在面案上。再一扯,如同皮帶一般,然後啪的一聲,面就飛進了湯鍋。


油潑面:碗大,面多,味道濃烈,帶著王者之氣的西北面食


師傅不緊不慢拿著漏勺,在鍋裡攪上幾圈。緊接著,抓出一把早已洗好的小油菜,“嗖”一聲,如同天女散花般,穩穩飛進了湯鍋。

片刻之後,面熟了。小油菜也變得油綠油綠,師傅手腳麻利地取出幾隻大碗,一字排開,先撈麵後放菜、放豆芽,再放上蔥花,鹽、味精、辣椒麵。

這時,鍋上的油早已冒起了輕煙,師傅端過來,舀起半勺油,“呲”啦一聲,香味四溢,食客口裡生津。

“面好咧!”隨著,在老闆暖暖的關中話裡,面便送到了每個人的桌子上。

油潑面:碗大,面多,味道濃烈,帶著王者之氣的西北面食

吃油潑面首要拌麵。這要自己動手,仔仔細細把面拌好,讓辣椒、鹽、味精、花椒的滋味,沾在面的每一部分。拌好後,第一口先感覺到鹽味,然後是辣椒 ,再次是濃烈的蔥油味。

油潑面和牛肉麵有一拼,它們的共同點,快速方便,美味實惠。不過,油潑面大氣,有著關中的豪氣,有股子帝王之氣。碗大,面多,味道濃烈,紮實,算是面的王者。

當然了在蘭州,油潑面的價格要比牛肉麵高出一些,競爭力自然也就不如牛肉麵。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對油潑面的熱愛。不僅喜歡吃油潑面,也學會了做油潑面。


油潑面:碗大,面多,味道濃烈,帶著王者之氣的西北面食

不過我家做的油潑面。和陝西關中吃到的油潑面,有所不同。這自然是因地制宜的結果。面有時候是掛麵,有時候則是壓面,也有的時候是夫人做的拉條面。菜還是習慣選用小油菜或者綠菠菜。

拌麵技術不行。我就先做了一種底湯,一般先放點生蔥花,再少許鹽和味精。也可以放點肉臊子之類的。再放少許蠔油,撒點生抽,再澆上一勺熱湯。就差不多了。

撈麵出菜後,撒上辣椒麵、蔥花、鹽、味精、花椒,再來半勺熱油。瞬間,香味四溢,一如三十年前那樣!

濃濃香味,紅色的辣椒,白色的面,綠色菜,黃色的豆芽,令人胃口大開。小夥子吃了一碗,不過癮,非要再加一點面。


油潑面:碗大,面多,味道濃烈,帶著王者之氣的西北面食

附記:

油潑面,為明代出現的麵食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宋元。據元代有“水滑面”。這種面的做法,已經和油潑面中面的做法十分相似。

“用十分白麵揉搜成劑。一斤作十數塊。放在水中,候其面性發得十分滿足,逐塊抽拽,下湯煮熟。抽拽得闊薄乃好。”“白麵慢慢入水,和搜成劑。用手拆開作小塊子,再用油水灑和,以拳揉一二百拳。如此三、四次,微軟如餅劑,就案上,用一拗棒納[捺]百餘拗。如無拗棒,只多揉數百拳。至面性行,方可搓為面指頭。入新涼水內浸兩時許。伺面性行,方下鍋。”


油潑面:碗大,面多,味道濃烈,帶著王者之氣的西北面食

這種做法的,類似於西北各地行面(醒、餳、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拉條面。

故而,有人言,水滑面未必就是油潑面。因為後面還有一段話,並沒有說油潑。而是要澆上一種類似於臊子的,類似於今天菜拌麵。

油潑面需面、油、辣椒末。辣椒原產於墨西哥和哥倫比亞之間,晚明時傳入。真正的油潑面,怕是明清之際才出現。


油潑面:碗大,面多,味道濃烈,帶著王者之氣的西北面食


王文元原創作品

請關注 請轉發

版權已保護,轉載微我, 以免誤傷,盜用必究!


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