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共写了五位刺客的事迹,其中就有刺杀了吴王僚的刺客专诸。然而在春秋时的吴国,还有一位著名的刺客叫要离,他利用苦肉计成功地刺杀了吴公子庆忌,其事迹要比专诸壮烈和惨烈得多。然而司马迁却并没有在《史记》中给他留下片言只语。
专诸和要离,他们的功成与身死,都与逃亡到吴国的楚国人伍子胥有关。
伍子胥因受到楚平王和费无忌的陷害而奔逃,一路历尽艰难,终于来到了吴国的都城吴市,这时他已经穷困窘迫得狼狈不堪,为了活命,他不得不赤裸着身子,爬在地上,用膝盖走路,不停地向人叩头,还"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有时甚至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又把泥土涂在脸上,假装疯傻,胡言乱语,向路人乞讨。
吴市的人们好奇地围观,谁也不知道这是从哪里来的一个疯汉。时间长了,吴市官吏中有一个会看相的,见了伍子胥,大为惊异,说:"吾之相人多矣,未尝见斯人也,非异国之亡臣乎?"(《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不敢怠慢,便把伍子胥引见给了吴王僚。
而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则记载,"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在《伍子胥列传》中又说:"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也就是说,伍子胥到了吴国之后,先结识了公子光,然后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才见到了吴王僚。
吴王僚见了伍子胥,大为惊异,只见他身长一丈,腰大十围,两眼眉梢之间相距一尺,状貌十分魁伟,和他谈了三天三夜的话,一句是重复的,不由得赞叹说:"贤人也!"
吴王想用伍子胥兴兵伐楚,却遭到了公子光的反对。
这位公子光是何许人呢?原来,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堂兄弟,他的父亲是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馀祭、馀昧和季札,也就是公子光的叔叔。依照吴王寿梦临终时的意见,在他死后,王位依兄弟顺序传承下去,也就是说,长子诸樊死了以后传二弟馀祭,馀祭死了传馀昧,馀昧死了传季札。传到季札,季札因不愿做国王而逃走,王位就由馀昧的儿子僚继承了。
而公子光却认为论次序这王位应该是由他来继承,因为他是祖父寿梦长子诸樊的长子,为此,他心中常常感到不平阴谋杀死吴王僚,夺回本应该属于他的王位。现在他又担心僚和伍子胥亲近而阻碍他阴谋的得逞,所以,他对吴王僚说:"伍子胥伐楚是为了报私仇,大王不要轻易相信和作用他。"吴王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势力强大,又有野心,想杀掉吴王僚自立,不让他达到夺取王位的目的,自己伐楚报仇的心愿也很难实现,因而掉转头来投靠公子光,并把一个叫专诸的勇士推荐给他,之后便和原楚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到乡下种地去了。
专诸是伍子胥初到吴国时结识的一位勇士。当时,伍子胥逃到吴国一个叫堂邑的地方,正好遇到一个汉子在和人打斗。这人生得额头像擂槌,深深的眼眶,虎背熊腰,和人打斗时那种拚死相搏的凶悍之气实在让人害怕。正打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听见他老婆站在门口一声呼喊:"住手!"那汉子就乖乖地住了手,很驯服地回去了。
伍子胥觉得奇怪,就向人打听他的姓名。别人告诉他说,这汉子名叫专诸,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然而怕老婆,所以只有他老婆才能管束得了他。
伍子胥便去请教专诸,问他:"为什么你在别人面前这样强悍而一听到老婆的呼唤就回去了呢?你能说说这是什么道理吗?"专诸却说:"你看我的相貌是那种无知的愚人吗?你也认为我这样卑微?不是的,我只是屈服于一人之下,却要伸张于万人之上啊!"
伍子胥知道他是一个有特殊风格的勇士,便倾心和他结交做了朋友,将来或许有得着的地方。现在,他知道公子光是有夺取王位的野心,为了达到他复仇的目的,便把专诸举荐给了公子光。
公子光得了专诸,"善客待之"(《史记·刺客列传》),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把自己的心事吐露给了专诸。专诸十分感激公子光的坦诚,表示愿意为他效命。专诸对公子光说:"凡是要杀人君,总要投其所好,那么,吴王最爱好的是什么呢?"公子光说:"吴王最爱好的就是食物的滋味。"专诸问:"吴王啊爱好什么食物的滋味?"公子光回答说:"他最爱好烤得恰到好处的鱼。"
于是专诸辞别了公子光,到太湖找了一位名师专门学烤鱼。学了三个月,便烤得一手好鱼,以至于
"香闻数里"(《金楼子·杂记篇》)。然后他回到家中,耐心地等待公子光的使命。机会终于来了。公元前515年冬,楚平王死。第二年春天,吴王僚便命他的两个弟弟盖馀和烛庸兴兵伐楚,又命他的叔父季札出使晋国,吴王身边无人。公子光利用这个机会,在家里大摆酒宴,请吴王僚前来喝酒,并且特别地告诉他说,酒宴上有非常美味的烤鱼。吴王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却不知死期将至。
公子光事先把几百个甲士埋伏于密室之中,待机举事。而吴王僚也是全身盔甲,从宫门至公子光家门口,这一路上都有卫士把守,庭前阶下,也都是僚的亲信。看来吴王也是有所防备的。
到了公子光家中,公子光命人摆上宴席,接下来便是杯盏交错,不一会便都吃得半醉了。这时,公子光假装足痛病发作,回到密室,命专诸把烤鱼奉上。专诸把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藏在鱼腹内,膝行走到吴王僚跟前,用手擘鱼,趁机迅速地抽出鱼腹里的匕首,向僚胸前刺去。吴王僚的两边卫士反应也十分快捷,见状挺戟钩住了专诸的两肋,用力往后拉。专诸的胸肋被拉开,血流如注。他拼死地把手中的匕首刺向僚的乳部,把吴王僚护身甲都刺穿了,匕首直达吴王僚背部,连他背后的屏风也给刺了一个洞。
吴王僚死了,专诸也被卫士杀死。公子光带领埋伏在密室里的甲兵攻杀吴王僚的卫士,把他们都消灭了。吴王僚的公子庆忌逃奔卫国。
于是自立做了吴王,这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专诸用来刺杀吴王僚的那把匕首叫"鱼肠剑",据《吴越春秋·阖庐内传》记载,越王允常曾经让一个叫欧冶子的造剑名师造了五把宝剑,其中一把就是"鱼肠剑"。越王允常把"鱼肠剑"拿给善于识剑的大臣薛烛看时,薛烛就说:"鱼肠剑逆理不顺。"于是越王把这把剑连同另外两把磬郢、湛卢宝剑送给了阖闾,所以这把剑后来被用作刺杀了吴王僚。也有人说"鱼肠剑"是因为专诸把它藏于鱼腹而得名,想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公子光做了吴王以后,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并召回伍子胥,封他为行人,和他共同策划国事。行人是古代一种官名,掌管接待宾客的礼仪。
当时吴王僚派出去攻打楚国的盖馀和烛庸,因被断了后路而不得回国,后来听说阖庐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就领军投降了楚国,楚国把舒地封给了他们。
阖闾做了吴王之后还有一个心头之患,那就是逃到卫国去的吴王僚的儿子庆忌。据史书记载,庆忌身怀万夫不挡之勇,行走可以追上奔跑中的牛,伸手可以抓住飞掠而过的燕子。如今他逃到卫国,阖闾心里总是担惊受怕,常常惴惴不安,生怕有朝一日庆忌来找他寻仇。
《金楼子·杂记篇》记载:"阖闾患之,石室铜户,藏翳备之也。"也就是说,阖闾害怕到住的房子都要用大石头垒起来,门窗都是用铜来铸造,把自己隐藏、保护得十分严密。
这样的日子可不是阖闾想要的,解决危险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危险彻底消除,于是阖闾便和伍子胥商议除掉庆忌的办法。像上交推荐专诸那样,伍子胥又向阖闾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就是要离。
要离家住无锡鸿山山北,身材瘦小,身高仅五尺有余,腰围一束,且相貌丑陋。然而人不可貌相,要离虽生得如此,却足智多谋,有万人之勇,是当时有名的击剑能手。况且他的父亲生前也是一名职业刺客。
《韩诗外传·卷十》记载着一个有关要离的故事:
东海有一个勇士,名叫菑丘,此人以勇猛闻名于天下。有一次经过雷神在下界的居地神渊,从马背上跳下来,把缰绳交到仆人手里让他去饮马。仆人却说:"这神渊里可不能饮马啊!凡是在这里饮马的,马都会死。"
菑丘执意让仆人饮马,仆人不敢场合,便牵马去饮,马果然被神渊里的蛟龙拖入渊底。菑丘这次是奉了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到吴国,眼看着自己的马被沉渊,心中大妈,于是脱去朝服,纵向跃进渊中,拔剑和水神搏斗。连战三天三夜,斩杀了三条蛟和一条龙,又奋身跃出水面。雷神不服气,紧追在他身后,挥动雷槌打他,用雷火烧他,又激战了十天十夜,结果雷神也只是弄瞎了他的一只左眼。
为此,菑丘自以为是天下之勇,名声大震。
要离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到菑丘家里去见他,得知菑丘去参加朋友的丧礼,于是要离便在丧礼上见到了他。
要离见了菑丘,劈头就是一顿数落:"听说你和雷神战斗了十天十夜,被雷神打瞎了左眼谁都知道要报天仇,不待全天;要报人仇,不待旋踵。你受了雷神的伤害和侮辱,此仇至今不报,还算什么勇士?"
斥骂完之后,头也不回地走了。丧礼上的很多人都吃惊地看着,弄得菑丘很没有面子。
要离回去之后,对他的家人和弟子们说:"菑丘是天下勇士,今天我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了他,他今晚一定会来找我算账。晚上不要关大门,睡觉时也不要关门窗。"
夜晚的时候,菑丘果然来了,一路畅通无阻,径入内室,用剑抵住要离的脖子,说:"你可知道你有三桩死罪吗?在众人面前侮辱我,此其一;晚上不关大门,此其二;睡觉不关窗户,为第三桩,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要离并不害怕,不慌不忙地说:"我认为你有三不肖,你可知道?"
菑丘愣了一下,看样子是不明白。要离接着说:"你听到我几句侮辱你的话就跑来找我算账,这是一不肖;用剑抵着我又不杀我,这是二不肖;既然要杀我又说了那么多废话,这是三不肖。如果你真的杀了我,也不过像用毒药毒死我一样罢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番话说得菑丘沉默不语,最后只好收剑,垂头丧气地走了出去,自言自语地叹息说:"我所不及的,天下就只有这小子了。"
这件事,足以证明了要离的胆识和智慧。
阖闾初见要离,确实让他很失望,这样瘦小的身材,猥琐的相貌,又何以能把具有万人之勇的庆忌除掉呢?他甚至怀疑伍子胥怎么会向他推荐这种人。所以要离来了好大一会,阖闾都没有说话。
要离似乎看出了吴王的心思,上前对阖闾说道:"我是本国东方千里以外的人,身体瘦小无力,迎风一吹就会僵倒,背风一吹就会仆伏。虽说没有什么能力,但是大王既然有命,我又怎敢不尽心竭力?大三王所担心的不就是庆忌吗?我能替你把他杀掉!"
阖闾狐疑地说:"庆忌的勇武是天下闻名的,你的力量又怎能及得上他?"
要离胸有成竹地说:"我可以去投奔他,假意与他亲近,趁机把他杀掉。"
阖闾沉吟地说道:"庆忌也不是轻易就肯相信人的,尤其是从我这边跑过去的人。"
"我有计策让他相信我。"要离说:"我早就想好了,我要上演一出苦肉计。"
"何为苦肉计?"阖闾问。
要离毫不犹豫地说:"我请求大王砍断我的右臂,再把我的妻室儿女杀掉,我假装负罪潜逃,这样他就会相信了。"
要离的话说出来看似十分轻松,他根本就没有拿自己妻儿的生命当一回事,就连阖闾听了也不免心里一惊。这似乎不是刺客的作派,倒像是一个死士所为。
"这怎么可以!"阖闾说:"这样岂不太过于残忍,无辜连累你的妻儿,实在是太委屈你了。"
阖闾的话听起来未免有些惺惺作态。
"这算得了什么?"要离说,"我听说,安于妻子之乐而不尽事君之义的,那是不忠;怀着室家之爱却不替国君除去祸患的,算不得是义。我的主意已经拿定了,请大王不必多虑。"
"好吧。"阖闾略显无奈地点点头,但脸上却流露出一种宽心的笑容。
要离果然被砍掉了右臂而且被关进大牢,他的妻儿也被抓去杀掉,并在闹市上焚尸扬灰。这本是一场表演,却瞒过了不明就里的吴国人,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要离究竟如何得罪了吴王。
之后,伍子胥又设计了一个要离越狱的事件,这样,要离便拖着那条只剩下一条胳膊的身子跑到卫国,去投奔了庆忌。
庆忌早就听说了要离便宜被遭到阖闾诛杀的事情,,如今又见要离断臂投奔,因而对要离已是深信不疑。要离言称自己掌握着吴国国内的所有情况,而庆忌这里还有一部分能攻善战的军队,庆忌也常常怀有复国报仇之心。于是庆忌就在要离的怂恿下,带着军队乘船东下去攻打吴国。
要离和庆忌同乘一条船,庆忌对要离没有丝毫戒备之心。船行到中流,突然刮起一阵怪风,船行不稳,要离乘机顺着风势把手中的短戟猛然间向庆忌刺去,一下子刺进了庆忌的心窝。庆忌负痛用大手将要离抓起,倒提着他的身子,将他的头在消遣反复沉溺了三次,然后像抱孩子似的把他抱在膝头上,笑着说:"天下岂有这样的勇士,竟敢把刀子动在我的身上。"
庆忌的侍从们要把要离杀掉,庆忌却说:"他确实是天下的勇士,不能在一天之中杀死两位勇士,放他回去吧,以表彰他对主人的忠诚……"说完把要离从膝上推了下去,自己用手拨出胸口上的短戟,顿时血流如注,颓然倒在船上而死。
船到江陵,庆忌的侍从们遵从主人的吩咐放要离上岸,要离却坐在船头,用残存的左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沉思着什么。在众人的催促下,他站起身来,脸上已是泪流满面。他沉痛地说:"我要离究竟做了一件什么蠢事啊!我舍弃了妻儿的性命去为吴王做事,这叫做不仁;为了新国君而把故君的儿子杀掉,这叫做不义;为了实现他人的意愿而把自己弄得身残家亡,这叫做不智。我身负这三种罪恶,还有什么心思和脸面活在世上呢?"
说完这番话之后,要离便纵身跳入江中以求一死,却又被众人救了上来。要离微微睁开眼睛说:"你们为什么要救我呢?死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归宿了。"船上的人说:"你回到吴国,可以得到爵禄和奖赏啊!"要离说:"我连家室妻儿和自己的性命都不爱,爵禄奖赏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趁众人不备,要离猛然夺过一把利剑,先砍断了自己的双足,然后自刎而死。
也有记载说,要离被庆忌的侍从们救起后回到了吴国,吴王阖闾亲自迎接,并且要重重赏赐要离。要离不愿接受封赏,说:"我杀庆忌,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吴国的百姓生活安宁,免受战乱之苦。"说完,要离拔剑自刎。
要离刺杀庆忌是春秋时期的一件重大事件,但司马迁却并没有把此事载入《史记》,想来司马迁对要离的做法是极为不赞赏的。但是也有人评论,庆忌的死不但消除了吴国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而且使当时百姓避免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要离刺杀庆忌顺应了当时政治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对于推动春秋时期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就连《吕氏春秋》也认为:"要离可谓不为赏动矣。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
这是否就是对要离最正确的评价呢?还是大家来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