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曾經的我“格格不入”,只想活成最真實的自己

《局外人》曾经的我“格格不入”,只想活成最真实的自己

确认生命中的荒诞感绝不可能是一个终点,而恰恰是一个开始。 ——加缪

加缪的《局外人》创作于1942年,可谓当之无愧的二十世纪的文学经典,平淡而又曲折的故事情节,令无数人为之感叹。

他凭借《局外人》一举成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生命也犹如小说的结局一样唐突而无法扭转,于1960年,因一场车祸而身亡,年仅47岁。

《局外人》曾经的我“格格不入”,只想活成最真实的自己

《局外人》讲述了一个典范的现代人形象默尔索,他看似荒诞的人生态度,实则活的如此真实,为真实而死。

小说的以一句“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为开场,一句平淡而又离奇的话语,吸引了无数读者。

是呀!他怎么连妈妈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也因此,为他悲剧性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世间的荒诞,让他感到悲凉。他很真实:如果说就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葬礼后与女友追求精神和肉欲的享受;在葬礼上抽烟,喝咖啡。因为他的寡言寡语,就证明:他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所以持枪意外杀人绝非意外,就是冷漠所导致,最后被判处了死刑

一切原因都因为:“他不参加游戏,他徘徊在社会边缘,他拒绝撒谎”,生活中的我们同默尔索一样,也曾遇见过如此困境。从《局外人》中看出,社会对不参与社会活动,生活没有激情的那些局外人是多么冷酷,让人们感受到一个无法融入社会的人多么悲惨。

01. 凡是不在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将被判处死刑。人们渴望遵循内心,做到问心无愧。

《局外人》曾经的我“格格不入”,只想活成最真实的自己

人世间认为:在母亲的葬礼上出于规范一定要哭泣,至少要表现出哭的样子。这在默尔索看来是荒诞的,他拒绝这样的形式,从这里看出:他活的如此真实,遵循着内心的想法,敢于表达最真实的自己。

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这是对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生老病死,是人生所经历的一个过程,具有着偶然性。

对于一个不在母亲身边的人,却因为他的种种不知情,一味的责怪他的无情冷漠。

他是爱母亲的,默尔索为了赶上汽车,他是跑着去的。这一路他都忍受着颠颠簸簸和汽油味,每次去看母亲,都要占用一个礼拜天,这还不算赶汽车,买车票,再坐两个小时的周转车。

可这些,在面对那些冷漠的证明面前,一文不值。

在外人看来,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就是一种无情和不孝。母亲的档案上,清清楚楚的写着,默尔索无力负担母亲,因为薪水微薄,他不得不上班工作。平日里,母亲自己在家,也是与他不怎么说话。可来到养老院,院长先生说:她有了自己的朋友。但在法庭上,院长却说:他是无情的,连妈妈的最后一面都不想见。

无论怎样,当检察官在法庭上询问院长时,这一切被理解,都成了他冷漠的表现,不愿意打开棺材看母亲最后一眼,葬礼上不落泪,下葬后立即就走了,晚上守灵时还睡觉了,回去的路上见到以前一直没有追到的女同事,就去看电影了。

在局外人眼里,失去亲人的人,就应该悲痛欲绝,痛不欲生。但默尔索的平静在他们的眼里就是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冷漠无情的人。无论这场杀人案件对于默尔索多么不幸,他就应该是一个杀人犯。

人们往往用固有思维,去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只看表面,而忽略事物的本质。这样无疑是不公平的,一个在葬礼上没有落泪的人,就说明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吗?荒谬的理论,难道在一个不落泪的人身上,就不能看到他坚强的一面吗?遵照事实,不偏激,才是看问题的中心。

02. 人性对性追求的本性,却成了一个人的恶劣本质;现实让他失去对生活的追求。

《局外人》曾经的我“格格不入”,只想活成最真实的自己

默尔索曾说:

我们从来不能改变生活,无论如何,生活都是一样的,我在这儿的生活也不会令我不高兴。

他是一个对于任何事情,都以“我怎么都行”,这样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平淡而与世无争。

他和玛丽是早就认识的同事,他们彼此的好感在以前的工作单位就有所体现。而他们的再次相遇,又恰恰在葬礼后的第二天。这样的相遇,却局外人的眼里却勾画了一个为追求肉欲而冷落无情的人。

玛丽了解默尔索,他很真实,他工作努力,认真负责,从不惹事,与人无争。

对于感情,更是很少用肉麻的语言去哄她开心,甚至连玛丽问他:你爱我吗?默尔索都不太会表达;是否愿意与她结婚,他说:怎么都行,你想结就结。他反而觉得这些问题都毫无意义,他们现在拥有快乐才更重要。

而在审判席上,玛丽却被审判官以特殊的口吻去逼问他们的私生活。审判席上只被问道:在葬礼后,是不是发生了关系?是不是又去游泳了?是不是看了幽默电影?完全以一个不孝子的模版去刻板提问,无论玛丽如何解释都毫无意义。玛丽哭诉着:不是你们想象这样的!可是法官不再理睬。

把人性的本质,看作一种罪行,事实在局外人面前苍白无力,法律所遵循的公正毫无意义。看似常规的审判,实则缺乏理智的误判。埋没了人性对生活最基本的追求。人应该活的更简单,更单纯。

03. 每个人都以局外人看待问题,以道德为辅佐,毫无证据。依靠事实的根据,才是人们追求的真理。

《局外人》曾经的我“格格不入”,只想活成最真实的自己

默尔索的遭遇是悲惨的,他只是因为朋友聚会,朋友雷蒙与情妇的哥哥产生了矛盾。作为一个路人,被突然袭击的报复性攻击,防不胜防,被太阳晃得睁不开眼。于是拿起“被”放在他裤兜里的手枪,无意识的正当防卫,意外杀害了当事人。

结果却被认为是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自己母亲。“被”认为是冷血的,必须遭到谴责,律师甚至质疑:这是对杀人犯的审判,还是对杀害母亲的审判!

悲哀的社会背景,完全用道德去辅佐法律,用荒谬的逻辑推理,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命官,任何正确的出庭,都毫不理会。

在我所度过的整个荒诞的人生中,从我未来的深处,一股昏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向我扑来,这股气息一路袭来,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岁月并不比我已经度过的岁月更真实。

这是默尔索临死前的感悟,一切都那样释然,他意识到即使这次发生了意外反击,未来也无法逃脱世人的“荒谬”人生态度。

这个结果也许是他预料到的,他对现实的苍白狡辩和无力反叛,让他彻底失望。

这也是作者加缪在《局外人》里,对“荒诞”最深入的写照。无关紧要的辩词,走形势的审判,一切都与公正背道而驰。

默尔索是一个肯为真实赴死的勇敢男人,他依旧希望,在他执行死亡的那一天,会有无数正义的人,来见证他的无辜,他悲惨的命运。

默尔索以最简单的方式对抗这一切的不公平:就是拒绝撒谎。他的真实,让他无力为自己辩解,荒诞的评判标准让他在临死前依旧怀着对社会的期盼。

一个正义的社会,不应该出现如此荒谬的事情,这也是《局外人》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所揭露的最黑暗的一面,同时也希望未来的审判一定是有理有据的,这种荒谬的判决必然遭到社会的谴责,终将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