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副市長蘭燕:打造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桂林樣本”

桂林市副市长兰燕:打造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桂林样本”

桂林市副市长兰燕:打造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桂林样本”

“到2030年,桂林将建设成为国内同类城市和世界同类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样板,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范例。”

2018年2月和2019年5月,国务院分别批准太原市、桂林市、深圳市以及郴州市、临沧市、承德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自今年6月下旬以来,在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要求下,创新示范区及时总结建设成效,凝练可持续发展经验和模式。桂林作为第一批示范区之一,备受关注。

两年多来,桂林全市上下紧扣“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主题,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桂林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近期,桂林市正在针对示范区建设开展前期工作成果评估和中期方案编制,示范区建设即将进入新阶段。那么,示范区建设给桂林带来了哪些改变?已经探索了哪些“桂林模式”?未来示范区建设有哪些新计划和新部署?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桂林市副市长兰燕。

桂林市副市长兰燕:打造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桂林样本”

坚持创新引领,“生态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Q: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您现在如何看待示范区建设对于桂林的改变和影响?

A:桂林以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着力破解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高等难题,对桂林的生产生态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改变和影响,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人民更幸福的“生态蓝图”正在一笔一笔成为眼前实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首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这些年,桂林市环境面貌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推进以漓江为核心的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累计投入160多亿元,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更清。另一方面,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状况逐步改善。近两年,持续实施自然遗产地喀斯特生态修复工程,修复面积达11万平方米。

其次,产业发展更加绿色协调。通过积极探索景观、环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高端绿色现代产业体系,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包括:着力发展现代工业,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半壁江山,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升级发展生态农业,成功创建恭城月柿、全州禾花鱼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永福福寿田园等17个田园综合体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生态旅游,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1.38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达1874亿元,桂林旅游世界品牌、国内标杆、区内龙头地位不断提升。

再次,创新驱动更加坚实有力。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和重大技术解决方案,突破了新能源电池、国家一类新药、下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等一批产业重大技术难题。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8家,广西瞪羚企业20家。

聚焦可持续发展,形成示范区建设合力

Q: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需要转变思维,结合实际开展探索与创新。桂林市政府领导班子在示范区建设中是如何理解并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索具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A:桂林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桂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探索实践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宗旨,大力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一是坚持以法治建设保障示范区建设。出台《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推进《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等相关地方立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法规支撑。

二是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示范区建设。严格坚持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底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推进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漓江城市段污水集中治理、漓江岸线及洲岛湿地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是坚持以产业绿色发展带动示范区建设。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生态旅游业、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康养业、特色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四是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统筹推进重大产业技术攻关、高层级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Q:建设创新示范区除了政府的全力推进,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的支持,而这正是企业的优势所在。桂林市政府如何吸引和激发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

A:实践证明,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难题确实需要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也希望桂林示范区能为企业带去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桂林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在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激发企业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在广西率先推行“双容双承诺”改革,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市本级调整取消行政许可等事项50项,认领国家监管事项950项,企业开办办结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

二是实施“三企入桂”行动。全面落实奖励项目业主、中介机构等20条激励措施,重点引进中央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和大湾区企业。

三是强化创新支撑。推动落实广西“科改33条”等创新政策,在鼓励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创新项目、人才团队、技术成果服务示范区建设。通过综合施策,引进了以华为、深科技、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头部企业,例如依托华为、深科技技术优势,深科技一期已经投产,今年年产值将达到40亿元。同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华为成立桂电—华为鲲鹏联合创新中心,将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示范基地。

汇聚创新资源,打造多元“桂林模式”

Q:桂林示范区的目标是探索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桂林模式”,如今已经初步探索了哪些典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A:围绕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桂林不断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初步探索了一些可持续发展模式,得到了国际国内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一是创新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模式。近年来,桂林深入推进漓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挂牌成立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对漓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通过开展漓江生态保护和综合整治行动,统筹推进漓江沿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漓江旅游品牌建设,出台《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水上游览项目经营权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为守护好漓江绿水青山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二是探索恭城瑶族自治县“三位一体”乡村发展模式的升级。恭城曾率先创立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恭城模式”,在全国推广。近年来,恭城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富民安居,积极探索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新“三位一体”乡村发展模式。如今,恭城沼气入户率达89.7%,居全国第一;人均水果种植面积、人均水果产量、人均水果收入,均居广西第一;森林覆盖率达81%,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新路径。

三是探索“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模式。龙胜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扶贫一盘棋战略,积极保护和发展以龙脊为代表的多彩民族文化,创新特色村寨旅游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扶贫、村寨旅游联盟开发等多种旅游扶贫模式,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旅游扶贫成为龙胜最有效的扶贫方式,初步形成了高山湿地生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农旅融合”助推脱贫攻坚的“龙脊模式”。

此外,通过实施“五大行动”,桂林还将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桂林模式”。如:通过实施自然景观资源保育行动,探索形成景观资源保育及科学利用模式;通过实施生态旅游创新发展行动,探索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行动,探索构建与环境功能相适应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Q:桂林市非常注重加强合作交流、汇聚全球资源,在利用国际合作推进示范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

A:桂林坚持以汇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依托,不断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建设创新开放发展型新桂林。

一是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合作平台。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广西政府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创新合作国际论坛,并列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议程,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构架下常态化举办的重要高层论坛。以论坛为纽带,促进了一批创新合作项目落户桂林。

二是推进与联合国相关国际机构的合作。例如,依托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联合国、科技部首期“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班在桂林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创新示范区的国际影响;通过实施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合作等项目,获得亚洲开发银行后续项目1.4亿美元贷款,开展漓江生态修复保护。

三是支持桂林高校院所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例如,岩溶地质研究所牵头启动了“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组织40多个国家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地勘单位在国内外开展了相关工作,为桂林喀斯特地貌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研究成果。

开启新征程,着力破解保护与发展瓶颈

Q: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预期目标,还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即将进入“十四五”,桂林市政府对于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计划和重点是什么?

A: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生态环境脆弱,景观资源保育任务繁重,生态资源利用需求和环境实际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同时,桂林地处西南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等存在短板。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再接再厉。未来三年,桂林市计划投入1580亿元人民币,重点实施79项建设项目,支撑当地建设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十四五”期间,桂林将继续通过科技创新不断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重点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争取全面完成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

一是进一步加强景观资源保育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好以漓江为核心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工程,加快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项目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二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广泛应用生态绿色、高效安全、循环利用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加快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加快推动工业振兴,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带动产业集群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转变;推动生态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确保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并实现升级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鼓励高校院所参与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研发、孵化、转化为一体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发挥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的作用,实施一批可持续发展科技重大专项;新增一批创新平台和基地,建立人才培养引进基地;组建一批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所和新型研发机构。

四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投融资体制创新,筹备发行专项绿色金融债券,建立创新投资基金,加强与上市企业合作,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法治创新,制定完善相关地方法律法规。

五是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汇聚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坚持开放合作,提升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创新合作论坛、“智库专家桂林行”等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加强与全国其他创新示范区的交流合作;加快实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项目。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长远目标:到2030年,桂林将建设成为国内同类城市和世界同类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样板,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范例。

文、编辑|王秋蓉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年09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亲爱的读者和朋友

订阅2020年《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每期30元,全年12期共360元


桂林市副市长兰燕:打造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桂林样本”

1、电话订阅

联系人:王影 电话:010-62116819 13801241296

收款人:《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杂志社
开户银行:中信银行中关村支行
银行账号:7111210182600071438

2、通过邮局订阅,本刊国内邮发代号为82-5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