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贾鲁河(五):农科所


相对于水文站而言,农科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中牟可谓是家喻户晓。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中牟农科所和中牟农校、中牟农业局的科学技术人员、中牟一大批“土专家”一起,活跃在田间地头,为粮食的增产增收,为防治农田的病虫害,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改良土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记忆贾鲁河(五):农科所

农科所大门

中牟农科所位于贾鲁河和中万(中牟县城至万滩镇)公路交汇处,路北由办公、实验室和宿舍、仓房构成,路南是他们的实验基地,许多研究成果就是从试验田里走向广袤田野的。

中万公路是那个年代通往刘集镇、万滩镇和大孟镇部分乡村的唯一公路,尽管现在中牟的路网已经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许多人还是习惯的沿着这条公路走到余庄,然后再转向广惠街,上物流通道,走郑开大道,逛绿博园和方特世界,玩文博园和电影小镇,吃小龙虾和大闸蟹,采草莓和摘苹果,文旅中牟的风生水起,尽在诗情画意的惬意之中。

记忆贾鲁河(五):农科所

当年的小册子

在百度中,查到了一份出自中牟农科所的1970年油印的关于农药实验的小册子,应该说,这份小册子能保存到今天,实属不易。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长期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成为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除了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农村基层组织进行卓有成效的农业生产外,还积极调动一切力量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动员有农业技术专长的各类人才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同时还逐渐的建设了一批农业高校和中等学校,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培养了众多的农业专门人才,省市县都建有诸如农科所之类的科研机构,为今后中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忆贾鲁河(五):农科所

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样子

记忆贾鲁河(五):农科所

当年农科所的所标

记忆贾鲁河(五):农科所

院内的墙上和保留在“计划生育宣传栏”

记忆贾鲁河(五):农科所

西南角的变电室和摇摇欲坠的房子

今天,当再次经过农科所时,看到当年曾经辉煌的农科所变得满目疮痍,禁不住悲喜交加,感慨万千。办公科研楼破败不堪,院内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北面的院墙外被垃圾包围,可以说,这里已经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近在迟尺的贾鲁河上,新改建的大桥贯如长虹,贾鲁河沿河公园垂柳依依,花团锦簇,周围高楼林立,就连河对岸岗头桥村的民房也鳞次栉比,生机勃勃。

记忆贾鲁河(五):农科所

站在贾鲁河堤上远眺农科所

记忆贾鲁河(五):农科所

和近在迟尺的贾鲁河形成鲜明的对比

农村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党和国家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就是对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最好的褒奖,就是对解决十四亿人民吃饭问题和保证粮食安全最大的鞭策。

图文:格律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