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大明“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明孝宗——朱佑樘(chēng),也作朱祐樘,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年號弘治,在位十八年,是明代第九位君主。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朝有兩類皇帝是最難寫的:在位時間短的,執政局勢穩定的。朱佑樘顯然就是後者。這位在史書裡被讚譽為締造了“弘治中興”的中興之主,最的特點也就是一個穩字。人心穩定,社會穩定,朝局穩定,一切都看起來那麼按部就班,自然也沒有了太多的跌宕起伏,以致於弘治年往往被很多講明史的朋友一語帶過。

在我的眼裡,朱佑樘就是一個老好人也是一位搖擺而順應時勢的守成之君

這哥們的身世,看不懂

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朱佑樘的悲慘童年吧。

生母紀氏,諸多信息不可考,是明軍對西南少數民族用兵後俘獲的“戰利品”。甚至紀氏到底是不是“大藤峽之戰”時期被明軍所獲,到底是瑤族還是壯族,到今天依舊有很大的爭議。也難怪有人開玩笑說,紀氏可能是大明歷史上真正的穿越者。

入宮後紀氏因為讀過書,被安排看管皇家圖書館。因為與朱見深非常偶然的一次相遇,被臨幸後便懷了身孕。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代仕女圖

接著就是大量的篇幅說這對母子如何躲避萬貴妃的迫害,如何在宮中好心人的幫助下屢屢脫險,朱佑樘又是如何吃百家飯長大的,直到6歲才與父親相認云云。

其實我對這個故事是抱懷疑態度的,或者說我們知道的應該只是整個故事的一些片段。皇城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有良善之人,也必有險惡之徒。紀氏母子躲在宮女養病的安樂堂一藏就是數年,以當時萬貴妃在後宮的權勢怎麼會沒人為了自己的富貴去告密狀?要知道,連朱見深的皇后都被萬貴妃拉下了馬。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故宮一景

再者,長到6歲的孩子,第一次與生父朱見深相見,朱見深憑什麼第一眼就確定這是自己的兒子?明清皇室子弟,特別是皇帝的孩子,從母親被臨幸開始就有一整套完整的記錄和憑證以保證血脈的純正,但凡孩子的出生來歷有一點瑕疵,都可能進不了皇室家譜。朱佑樘這麼一個突然冒出來的“野孩子”,就這麼簡單地被皇帝認可,且馬上被封為太子?到底是皇家的草率還是有我們不知道的隱情?

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事出無常必有妖。當然,我既非專家學者,祖上也不是此事的親歷者,僅僅以一個歷史愛好者淺薄的認知提出了這個疑問,自然也無法給諸君一個肯定的答案。但這件事情渲染到今天這個版本,應該與後來追捧紀氏有關。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朱見深 像

但不管怎麼樣,有兩點我們可以確定。

第一,朱佑樘最後他做了大明第九位君主,說明的確是明憲宗的親生骨肉

第二,朱佑樘的童年的確過的不幸福。考慮到他之前的哥哥姐姐們或早夭,或胎死腹中,他最後能存活下來並長大成人,確是不幸中的萬幸。

於是很多人就把朱佑樘後來溫和的性格與這段苦難的童年經歷結合起來。這個其實有點勉強。朱佑樘的父親明憲宗朱見深童年同樣多災多難,兩度成為太子,生父更是被囚禁了長達7年時間,而朱見深的性格就和朱佑樘有很大的區別。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代宮廷人物 劇照

所以我的理解是,朱佑樘的溫和性格,來源於紀氏的遺傳。畢竟,如果沒有紀氏的好人緣,怎麼會有史書裡這麼多人豁出性命地幫助。而好人緣往往也代表了不爭,溫潤,順從,於是才有了這對母子的東躲西藏,有了紀氏最後的不正常死亡。

但不管怎麼說,成化十一年,朱佑樘被冊立為了皇太子,成化二十三年明憲宗駕崩,朱佑樘登基為帝,當時他剛滿18歲。

這哥們的性格,很矛盾

朱佑樘是一個性格非常隨和寬厚,待人非常友善的皇帝,應該說是大明脾氣最好的君主,沒有之一

朱佑樘疼愛自己的老婆,一夫一妻的皇帝,大明就出了他這麼一個。皇后張氏偏巧又是那種很會“作”的女人,一點點不如意,就對著朱佑樘耍各種小脾氣。你還別說,朱佑樘偏偏就吃張氏這一套。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孝康敬皇后 張氏

有一次張氏生了個口瘡,難以下嚥,在寢宮裡對著宮女太監發脾氣,還把藥碗打翻。正巧朱佑樘走進來,什麼都沒說,重新端一碗藥,用勺子舀起少許,輕輕吹涼,一點一點親自餵給張氏吃。不難想象,這樣一對帝后,整日在宮中同居同飲,會是怎麼樣一副生活化的場景。

朱佑樘也疼兒子。明武宗朱厚照後來的紈絝作風,很大的原因就是朱佑樘縱容的

。兒子不想讀書,朱佑樘就默許他逃幾天課;兒子要出去散心,朱佑樘就帶著他出關轉轉。雖然總體上朱佑樘並沒有放鬆對朱厚照學業的管教,但朱厚照心中因為得到父親的溺愛而滋生的無法無天的秉性,朱佑樘難逃干係。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朱厚照 像

朱佑樘疼外戚。張家兄弟,張延齡,張鶴年是朱佑樘的小舅子,也就是國舅爺。張家兄弟在外多有不法之舉,也屢屢被朝臣彈劾。朱佑樘偏是不聞不問。張家兄弟最猖狂的時候,居然在宮宴之中想調戲宮女。後來朱佑樘實在架不住輿論,“教訓”了小舅子,但也只是喊進宮罵了一通而已。

朱佑樘還疼朝臣。弘治朝堪稱明代君臣和睦的典範。朱佑樘和朝臣的親近,幾乎到了“戀人”的級別。早上朝會剛開,中午喊幾個大臣又去書房開小會。聊得盡興了,就留哥幾個在宮裡吃飯了。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代官員

除此之外,還有經筵和日講,就相當於皇帝的讀書研討會。每天和朝臣們談古論今,聊治國,聊文學,聊歷史,聊未來,不亦樂乎。還有批閱奏摺,弘治初年朱佑樘的勤政程度,應該不比朱元璋,雍正這樣的君王差。

在弘治朝,你是沒機會看到大臣們挨板子的場景,朱佑樘就從來沒有體罰過大臣。甚至考慮到很多官員晚上加班值守弄到深夜,他還專門派軍士提著燈籠護送這些官員回家。

我個人覺得吧,朱佑樘並不貪戀女色,卻在三十多歲的年紀身體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累的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代官員

歷史早就告訴我們了,和大臣們走得太近的皇帝,大多數都不長命。但你反過來,這樣一個皇帝,他在文人階層的口碑怎麼會不好?要知道,歷史就是這群文官寫的。

但是朱佑樘的這種性格也有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搖擺,反覆,沒有大的主見。

比如登基之初,朱佑樘就遣散了很多明憲宗時期的方士,僧道,停止了一系列法事和煉丹項目。此舉不僅節省了皇室開支,也肅正了朝廷風氣,為朱佑樘籠絡了大批人心。

但在弘治晚年,朱佑樘自己也開始沉溺此道,大量僧道又充斥著朝堂,奸佞之徒圍其左右。中間雖有朝臣上疏後使朱佑樘稍稍收斂,但總體趨勢依舊呈發展狀態。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代太監 劇照

這種搖擺矛盾的心理,也表現在政務上。

他一方面對成化年間的宦官進行打壓,另一方面自己也寵信太監李廣,致使其干預政事,索賄地方,把持鹽政;他執政時期頒佈眾多舉措限制土地兼併,禁止土地投獻,卻依舊對皇室宗族大肆賜田,僅張家兄弟最後所持田產便有數千頃之巨。

以上種種事例,在弘治年數不勝數。

那麼問題來,在我的眼中,朱佑樘到底能不能配得上“中興之主”的名號?他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皇帝?

這哥們的成績,被誇大

文章開篇的時候我就說過,朱佑樘是一個非常穩的皇帝。穩是什麼?是取中正持重之道。

我們可以看看朱佑樘的用人情況。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代官員

弘治年是名臣輩出的時期。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劉健,謝遷,李東陽,王鏊,丘浚等人,都是後世高度評價的賢臣。而且這些人更有所長,互有所專。王恕是累朝老臣,統攝全局;馬文升長於軍務,為人剛直;劉大夏重節守則,不畏強權;還有所謂的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但這些還只是表面。

弘治年間,王恕被啟用的時候已經72歲了,馬文升做兵部尚書是62歲,劉大夏做兵部尚書是67歲,就連年輕的李東陽在入閣的時候也已經49歲了。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代官員

所以弘治年的諸多政務,其實是一群老臣在處置。老臣,說明經驗豐富,面面俱到,不會出大紕漏,卻也代表了朝廷進取之心的缺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只能說弘治年的朝廷,是一個守成的朝廷,絕對不會有朱元璋,朱棣那時的驚天偉業。

而大量啟用高齡官員,也就表示朝廷在官員隊伍的培養上是出了問題的,官員階梯是存在斷代的這也導致了後來朱厚照即位後,弘治年間很多的政策在正德年得不到延續。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故宮一景

於是,弘治年間,我們看到了一個性情溫厚卻沒什麼主意的皇帝,還有一個穩重持周,穩得不能再穩的朝廷。

開疆拓土是不指望了,創造性地完善上層建築也沒戲,那就只能在已知的認知範圍內去力所能及地做到最好。

我們看弘治年的為政舉措,很多其實是延續了明初的諸多做法,就是“法古”。當然,這個法古不像建文朝那麼極端,只是重新使用完善了明初的政策。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軍圖卷

朱佑樘還是很務實的,遇到問題就去解決問題。

弘治年各種自然災害頻發,他就減稅,平均每年減免地方賦稅達到了800萬石,是明代減稅數額最多的一個皇帝;黃河氾濫,漕運不暢,他就治河,僅僅從弘治二年到弘治八年,就動員治河民夫六十餘萬人次;

成化年幾次對北方用兵效果不佳,大明邊軍戰力迅猛下滑,他就積極防禦,不主動出擊,並且讓馬文升推行軍務改革;因為嚴重的人地矛盾無法獲得根本性扭轉,他就加強儒家文化的推廣,以圖在思想層面讓世人遵從社會秩序;而像那些整頓吏治,完善監察體系,約束勳貴枉法等舉措,更是常規操作。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代市井圖

朱佑樘的所有舉措其實都是在做一件事情:緩和明代中期的社會矛盾。

事實證明,即使這種小小的補漏舉措,經過長年堅持,同樣能取得不俗的成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人口和朝廷收入的增加。

以財政收入來說,從景泰,天順,成化年間來看,朝廷的財政收入平均數在2600萬石左右,而弘治年這個數字到了2700萬石。不要小看這區區100萬石的增長,要知道這個數字的增長有兩個重要前提:未進行深化的土地改革和常年保持大額賦稅減免。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明代市井圖

所以,朱佑樘執政的十八年時間,作為一個守成之君,他的確做的不錯,但如果你要說這是大明朝的“中興”,又似乎有些言過其實。

“弘治中興”這個評價,更多的來源於大明皇帝間縱向的歷史對比。

明初洪武,永樂兩個時期,算是初代的創業皇帝,各種創造性的文治武功。這個正常,王朝的開局總歸是一片朝氣蓬勃。建文朝我們暫且不提,接著就是洪熙,宣德了,著名的“仁宣之治”,本質上是大亂之後的大治,只要朝廷不折騰,經濟民生自然能夠恢復。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朱棣 像

然後就是正統,景泰,天順三個時期。正統年本來有機會把大明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而“土木之變”把這個趨勢徹底打斷。景泰時期基本上就是讓大明走出“土木之變”的陰影,天順年朱祁鎮復辟後,也因為之前栽的跟頭太大而謹小慎微。

成化年大家都知道,朱見深還是想做事情的,對蒙古,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對建州女真,對荊襄暴亂,都是主動出手的。這麼一折騰,國力又損耗了,這才來到弘治年。

而往後的帝王呢?正德年的朱厚照是什麼秉性大家都知道;而從嘉靖時期到萬曆年,皇帝們走的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另一個路數。晚明的時局又太糜爛,皇帝們除了拆東牆補西牆,基本也沒精力忙別的了。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民變

所以明孝宗朱佑樘,算是大明最後一位走儒家正統路子的皇帝,恰巧人緣好,也確實有一點成績,那麼這個“中興”之主的讚譽,就給他了。

結言

朱佑樘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一位皇帝。從被立為太子,出閣讀書,到登基繼位,朱佑樘差不多接受10年左右正統的儒家文化薰陶。客觀地講,從人品這個角度,朱佑樘確實在帝皇之中屬於佼佼者。試想,一個想賞賜給宮中樂人幾兩碎銀都做得偷偷摸摸,怕被言官知道的皇帝,人能壞到哪去?

閒話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 像

但也就是這股“畏畏縮縮”沒什麼主意的樣子,始終讓我很難去喜歡這個人。也許看慣了朱元璋的殺伐決斷,見識了朱棣的金戈鐵馬,哪怕是正德的不管不顧,嘉靖的陰沉權謀,到了朱佑樘身上,總少了些老朱家的血氣與幹練

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一家之言,聊以解悶。

朝史暮想,獨家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