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詩證2019》,一部振聾發聵的新書

東嶽:《詩證2019》,一部振聾發聵的新書

好久沒讀到馬啟代的詩集了,《詩證2019》讓人想到米沃什的《詩的見證》。這樣的時代,詩人和詩歌要見證什麼呢?馬啟代作為“為良心寫作”的倡導者和踐行者,這本書,是又一個證明。

在當代優秀漢語詩人的序列裡,馬啟代有著與眾不同的美學姿態和精神面孔。在他的詩裡,對淺薄和無病呻吟有著與生俱來的免疫力,他獨特的詩學秉賦與強烈的生命體驗和直指生存本相的勇氣相結合,從而鑄造出一顆具有自由意志的良知之魂。

正如很多頒獎詞和評論家們所言:相對於沾沾自喜的優雅和不痛不癢的按摩式抒寫,馬啟代詩句中雷電般的思想能量與精神強力顯得不合時宜而振聾發聵!可以說,他一以貫之的寫作立場和毫不妥協的書寫姿態深化著當代漢詩的精神傳統,承續著古已有之的道義血脈,多少為當下一派平庸和獻媚表情的詩壇挽回了一點顏面。

在一個言論被控制的時代,把技藝視為藝術的全部來談論,這是聰明人最為安全的存在方式。馬啟代顯然是超越了技藝層面的詩人,他寫作的起點與著眼點都高於這個海拔。他凌然的風骨氣度正形成一座雕像,有人無法看到,有人視而不見,但它的確已經存在。

擁有這樣的詩人,是時代的不幸,也是時代的大幸!

2019,一個大變局之年,一個詩人的一部詩集,留存下了歷史蹁躚的步履!

東嶽:《詩證2019》,一部振聾發聵的新書

附一:

馬啟代:《詩證2019》後記


無紙化勢不可擋,紙質書卻仍然是我最為心儀的讀物。

在網絡和紙媒都逃不脫嚴格過濾和審查的當下,遵照《憲法》賦予的權力,編一本基本(!)原貌的小書獨自欣賞,以撫慰時間的蟄傷,恐怕是唯一的選擇。

我一向認為,一個作家的全部價值在於處理自身命運與時代話語之間失敗的經驗,寫作是我對現實妥協的無奈之舉,但這種行為及其文本,絕不能成為苟且於世的遮羞布。因此,我的詩行裡幾乎包含著我個人全部的精神挫傷和所有留在心底的風雷。我始終看到一雙眼睛,在正視著這個世界,包括人類的內心。在“應當”和“只能”之間,我也不斷監視著自己內在奴性的生長。

喚醒和捍衛,是的,這是我寫作的兩個基點,而良心是其核心。我認為,所有偉大的藝術都是殘缺的,在不可能完美的、大變局的時代,真誠地留下殘缺,以保持我們本真的、原始的、粗糲的直覺,見證發生的一切,拒絕遺忘,為反省和清醒留下參照,就是送給未來的最好禮物。

是的,喚醒被遮蔽和麻醉的人的靈性,喚醒被鉗制和禁錮的靈魂的自由,捍衛語言的優雅和純潔,捍衛人格的獨立和尊嚴,警惕汙染、戕害、收買和同化。因此,這是一部實證之書,也是憂憤之書、救贖之書和吶喊之書。

本想附錄幾篇年內文友的評文,多是鞭策鼓勵之語,讓我惴惴不安。想了又想,情誼留下,文章就沒敢收錄。

感謝那麼多熟悉或陌生的詩人、學者、編輯以及各地不同年齡和職業的朋友所給予的關注支持!他們是伊甸、張中海、曹有云、羅暉、高偉、魯揚、柏明文、李立、吳茹烈、劉西英、劉雅閣、蘇慧、王啟章、杜吏倉、王德興、查鏡洲、段維榮、鄧紅瓊、馬永珍、童士娥、邵竹君、楊立春、王維霞、房峰、王利、高連利、李星、羅鳳鳴、熊福民、陸璐、賈斌、塗琳、馬迅、鄭興勇、劉為紅、羅瑜芳、王循禮、王景雲、張文龍、羅傳賦、楊戰波、秦毅、李鴻印、田愛平、王愛玲、孫松波、陳金順、王成元、李緒明、高豔梅、祖雪玲、蕭陽、柳兒、王豔玲、燕希柱、喬豔俠、陳革非、施舒姍、杜煜宇、王豔、郭永謙、張凱、楊紅嵐、魯俠客、趙愛東、劉平平、朱蕾、李冰、董會英、魯學蕙、童心、左新國、虎興昌、林春泉……

偌大的人間,蒼茫如斯,偶爾回收到遙遠的迴音,知道這世上還有那麼多不死的靈魂有著相近的頻率。請接收我深深的感激與敬意!

這是我們共同的、怯懦、溫柔而勇敢的反抗!

2020年初明夷齋


附二:

巖峰:寫給啟代君

就像一個革命者 他一直為某種東西搖旗吶喊

這也是他文字的核心與精華 明白的自然明白

不明白的打著罵著也不明白 最有趣的是那些裝不明白的

一有風吹草動 他們一定跑得比兔子還快

我和他是一根繩上的兩個螞蚱 或者說

他是一匹烈馬 我是一頭病虎 悲催的是

我們都被關在一個看不見的籠子裡 是吃飽後出來曬曬太陽

還是餓著肚子繼續咆哮 全憑自己的天性或者良知

東嶽:《詩證2019》,一部振聾發聵的新書

馬啟代(1966——),男,山東東平人,“為良心寫作”的倡導者,創辦過《東嶽詩報》等民刊,出版過詩文集24部,作品入選過各類選本200餘部,詩文被翻譯成英、俄、韓等多國文字,曾獲得海內外多種獎項,入編《山東文學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