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好穿胡服、偏爱袒胸装,唐代的潮牌服饰,得益于外来文化


喜好穿胡服、偏爱袒胸装,唐代的潮牌服饰,得益于外来文化

人们的意识形态影响一个社会的风尚,其中服饰就成为了这种意识形态最具体的表象。服饰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潮流与趋势,更是一种社会政治的表现。唐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和隋朝的纷乱政局。同时,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大唐盛世,这段历史中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呈现着繁荣昌盛。此时的中国外交发达,生产力旺盛,百姓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唐朝成为了亚洲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在那时与唐朝进行过经济交往或文化交流的国家不少于300个,由此培养了民众多元化的审美眼光,对于这些来自于异域风情的服饰,唐朝的人们怀着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使得外来服饰特色逐渐被吸收容纳。由此,汉服中所包含的元素,不仅仅来于华夏大地,更是一种兼容并收的文化表现。

喜好穿胡服、偏爱袒胸装,唐代的潮牌服饰,得益于外来文化

一、盛世大唐的包容

在唐朝之前,中国历史上南北纷乱的动乱局面一直持续了370年,直到唐朝建立。自公元618到公元907年,唐朝历经了289年的历史,经历了21个皇帝。正是由于唐朝的包容性,与开放的文化制度和治国理政方针,使得唐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星。那大唐是如何做到成为当时亚洲民族的文化交流聚集地的呢?

1.大唐的开明治国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是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同时也使得当时的朝政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达到了鼎盛的时期。唐朝的经济实力那是不容分说的。在朝局稳定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文化和生活的发展,这使得唐朝由上至下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对于这样的多元化文化发展表示了接纳和认同。商业、贸易和服务形成了一种势如破竹式的发展。

喜好穿胡服、偏爱袒胸装,唐代的潮牌服饰,得益于外来文化

2.唐朝的文化包容

历史上对于唐朝的描述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异族同胞的亲密往来,无疑促进了服饰的更新与发展”。由于国力的强大和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唐朝的大地上进行沟通与交流,并且逐渐的被唐朝当地的百姓融合了汉族文化。因此,汉服融会贯通了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

二、汉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唐朝时期的汉代服饰在其装饰色彩上进行了革命性的变化,除了商业贸易的沟通交流,使得文化服饰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外,更多的是唐朝汉文化的包容。大唐盛世是古今中外文化,经济和贸易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袤,有频繁的敲留的一个时期。

同时,唐朝作为亚洲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使得唐朝的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于异族的包容性达到了顶峰。各个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使得各类事物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唐代汉文化服饰的改变。

喜好穿胡服、偏爱袒胸装,唐代的潮牌服饰,得益于外来文化

印度沙丽

1.异域风情——印度沙丽

《大唐西域记》卷二这样记载:“横腰络腋,横巾右袒”。除了史料记载之外,唐代的绘画和陶永中,我们也能发现沙丽的存在。在张萱的《虢里国夫人春游图》,和周舫的《簪花仕女图》中都可以看到妇女穿着较窄的衣服,胸前袒露露出半只胳膊,穿着乳房以上的长裙,被披着披帛。榆林窟第25窟的北壁送别场景中,也大可以见到如此穿着的女子。

白居易的《吴宫辞》:“半露胸如雪,斜回脸似波”。如此的穿着与印度女子当时的沙丽有何不同呢?追溯历史可见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一个顶峰的状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服装形式最早可能是源自于印度。

喜好穿胡服、偏爱袒胸装,唐代的潮牌服饰,得益于外来文化

胡服

2.文化的融合——胡服

《旧唐书·舆服志》:“ 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堡御,尽供胡服,士女皆竞衣胡服”。护肤的流行并不起源于唐朝,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有穿胡服骑射的改革,东汉的汉灵帝也对胡服有着异于常人的喜爱。到了唐朝时期胡服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由于上层的贵族女性,对于马球的喜爱,在逐渐地形成了当时女扮男装的潮流趋势,也是胡服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服饰原因之一。从封建社会笑不露齿,站不倚门行,不得露面,传统风俗要求过渡到唐朝时期的女性要求平等。

太平公主就是以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的社会时尚。“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国带、皂罗折上巾,歌舞帝前,帝后大笑问:'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在?'”

当时的胡服小襟窄袖,衣领与当时的汉朝传统服饰也不相同,胡服为翻领。在乾陵的陪葬品中,不图的胡俑达到50余件,随着文化贸易的交流与发展,让西方文化也扎根于百姓们心中。

喜好穿胡服、偏爱袒胸装,唐代的潮牌服饰,得益于外来文化

幕离

3.西域雅致——幕离

幕离源自于戎夷,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有装束。大多数为藤席或者是粘粒做成的帽型骨架,周围糊裱了绢帛。因为当地的地域特性,使得当地的少数民族利用幕离来遮挡风沙。

黄正建在《唐代衣食住行》中言:“署隔似来自西域,样子是签状帽,帽檐周围下垂有布帛,长可过膝,将全身遮蔽。”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认为署篱“有如软胎观音兜风帽;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署服的长大、短小完全可以因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帽胎有硬有软。”

莫高窟第217窟唐代壁画中有一位戴幕离的女子,女子衣着十分显眼,上身是红色的衣袍,下身穿着蓝边长裙,幕离的帽裙垂至双肩,颇有一番意境。在敦煌五代第61窟西壁五台山图,其中不乏戴幕离的人物形象。

三、总结

在沟通与交流中,各个文化都开始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也是文化历史上一个大跨度的飞跃。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各个民族的文化发展趋势都呈现着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从汉服文化而言,从服饰上的改观,可以看到宗教、文化、政治乃至于性别平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 《唐代衣食住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