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在礼古迹,除无极洞庙院外还有七堂八庙。七堂由南向北分别为文殊菩萨堂,彭祖堂,火神堂,药王堂,井王堂,白祖堂和普贤菩萨堂。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文殊菩萨堂位于在礼村最南端李家祖祠南路东位置。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在这里常给万名弟子演说佛法。文殊是外来语,意为“妙德、妙吉祥”。为佛祖左侍。

彭祖堂稍靠北些,在石桥西侧。相传,彭祖是古代仙人,是中国历史与道教史上第一长寿人。

《列仙传》中记载:“彭祖是帝颛顼之玄孙,历夏至殷未,常食桂芝,善于引导行气”。药仙葛洪的《神仙传》中称彭祖“三岁失母,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百年有余”。不但用野味药果养生活命,而且还擅长房中术,才使得自己寿命得以延续八百余岁而不死。

村人又说彭祖堂为在礼村彭氏祖祠,看来彭家在在礼居住年代已久。但彭氏人丁不旺,至今人数很少。一个小堂作为祖祠,证据不足难以为信。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火神堂在南街郭家(man),中国的火神数祝融、炎帝、吴回三位名气最大。还有一位管理火种的小火神,叫阏伯,在河南省商丘县有一个古迹叫火神台,祭祀的就是阏伯。在礼的火神只能是个象征,因为人类生存离不开火。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在刘家官大门对面路东有一个药王堂,祭祀中国药王邳彤。邳彤,河北省安国人,东汉开国功臣,刘秀部将,后任曲阳太守,才兼文武,精通医理。死后曾显灵,为人治病,于是名声大振。宋徽宗特加封邳彤为灵贶(况)公,奉为药王。还有一种说法指这个堂为白云菩萨堂,即白蛇传中白娘子堂。白娘子也曾施药医人,不论哪种说法,都与医药有关。难怪这一带的李家、刘家世代出名医,与菩萨堂的灵气或许有牵连。

在中寨郭家(man)也有一个小堂,堂旁边有一口井,故称井龙王堂。说是龙王堂,其实敬的是井神。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井,故把水井也当神敬,称为水井公或水井婆,南方北方称呼有别。但不论南方或北方都讲究年三十夜封井,初一不许打水,初二开井时,烧纸祭井。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在北寨内西南角,有一个白祖堂,相传,在道教史上有一位号称第一睡仙的道士叫陈抟,世人也称为陈抟老祖。陈抟生于五代十国时期,是北宋时著名道士。据《宋史》记载:“陈抟是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境内人。后唐长兴年间(933年),他应考进士不中,心灰意冷,放弃仕途,遂到名山大川游历,慕道求仙。在湖北武当山就室岩隐居修行,服气辟谷,长达二十余年。随后在华山隐居,跟麻衣道人学习相术,造诣很深。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世宗宣陈抟入宫,欲拜师请教养气炼丹,飞升成仙之道,陈抟婉言谢绝。世宗敬佩陈抟的为人之道,任命为谏议大夫。陈抟看破红尘,无心留恋功名,固辞不受回到华山。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因此世人尊称“白祖”。

由于陈抟参悟道家内炼养气真传,独创修炼方法,就是以睡炼功。他经常不吃不喝,久睡不起,或半月,或数月,有时候是一年半载不起,甚至最长好几年沉睡不起,对身体一点妨害也没有,堪称道教得道高人。后人戏说:“彭祖活了八百岁,不如陈抟一觉睡”。

陈抟老祖不仅是睡仙,还对周易相术研究透彻,曾做“太极图”于华山石室。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帝时,路过华山,陈抟与其看相,预言赵将来能得天下,并与赵对弈,赢华山一座,留下“赵匡胤卖华山柿(是)树除外”的歇后语。以后赵匡胤果然得帝,寻访陈抟朝为官,陈避而不见,辞而不去。宋太祖仰慕其仙术,赐号为“希夷先生”。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在礼村南北设彭、白二祖堂,足显在礼先辈重礼尊道,道教文化之深厚。古往今来,彭、白二祖,也给在礼百姓带来福寿,在礼长寿老人多,就是沾了彭、白二祖的灵气。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北寨的寨门口处路东有一个普贤菩萨堂。普贤为佛祖右侍,他专管“理德”,表大行,意为“遍吉”。即把佛门之“善”普及到一切地方,可谓功德无量。普贤菩萨说法道场是四川峨眉山,其坐骑为—白象。

如今这些小堂除药王堂和普贤菩萨堂外,其余都不存在,但冥冥之中各路神灵一直在福祐着在礼百姓。

在礼的神文化丰富多彩,各路神仙应有尽有。除七堂外,还有八庙,从南向北有龙王庙,岱王庙,关帝庙,奶奶庙,牛王庙,山神庙,禹王庙和土地庙。

龙王庙和岱王庙在村的正南方,原在河沿以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场大水,一夜之间龙王庙付诸东流,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本来人们敬奉龙王,是祀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谁知龙王竞不领情,嫌这里庙小,借洪水游入大海。

岱王庙,即泰山庙,岱宗庙。泰山庙为何也挡不住洪水,据知情人讲,洪水冲走龙王庙后,逼近岱王庙,人们担心岱王庙难保,就把岱王庙扒掉,结果扒出一条青蛇,就把青蛇扔进水里,青蛇又游回岸上,好事人又把它扔进水里,一连三次最后青蛇昂头向南岸游去。大浪则扑向北岸,北岸迅速坍塌,在场人惊慌逃窜,一夜之间洪水又吞掉北岸数十米的良田,直逼关帝庙。

关帝庙也在村南,规模较大,有庙院、配殿还有戏楼。原是宋朝大臣花御史花用吉家族祠堂。元朝花家遭难后,明初在礼人将关老爷请入。洪水逼近关帝庙,关老爷圆瞪双目,满脸怒容逼退洪水。不知是关帝爷喝退洪水,还是花祖在天之灵保祐在礼百姓,结果洪水在此拐了一个弯,乖乖地向南拐去,至今留下一个大河漕。

奶奶庙在中寨临近寨门30米路东处。紧靠大路,面向西。据说这里敬奉的是为民除害,杀死大蟒蛇的麻婆。关于麻婆杀死蟒蛇的故事在奶奶庙的传说中已讲详细,这里不再多述。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牛王庙在奶奶庙的背后,面向南。作为一个大村,敬奉牛王爷是少不了的。牛是庄稼人的宝贝,因为过去种庄稼全靠牛耕地、牛积肥、牛拉车。所以牛在庄户人家的眼里看得很重,顶一半家业,敬奉牛王顺理成章。众所周知,姜子牙封众神,结果没有给自己留神位,最后钻进牛圈当上了牛王爷,因此牛王爷即为姜子牙,供奉封神之人,比敬奉其他神灵更为重要,说不定还能封自己一个神位。

山神庙在洞沟沟口。作为无极山的山神,一定会比其他小山神名分更尊一些。有三间大庙,还建有配殿。山神塑像在解放初破除迷信时被毁。随后曾在此办过学校,当过生产队仓库。近来山神庙也被拆毁,住上了人家。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再往北走又有一个小庙,称为禹王庙,禹王庙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小学生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令人感动。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可佩可敬,光照千秋。聪明的大禹采用疏流的办法制服了洪水,为人类免除了水患。听起来大禹治水的故事十分遥远,但它离我们却很近,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历史故事。

大禹是黄帝的第六代传人,夏朝开国帝君,故称夏禹。他曾亲自率领百姓在豫西治水,斧劈洛河禹门山,使洪水顺河洛流入大海。禹门山、禹门河就在洛宁境内。洛宁境内到处建禹王庙则合情合理,即敬奉先祖而又彰显大禹救世之功德。

第八个庙是土地庙,在水沟中间,就是现在炸药库所在位置。原来在水沟有一块地叫小庙坑,在小庙坑北侧有一个小坪,土地庙就建在这个小坪上。

土地,俗称土地公、土地爷,乃阴间冥吏,因级别低,故与人们最亲近。在西游记中好人坏人都拿土地爷出气,但土地爷却不在乎,热情地在“天仙配”中当上了大媒人。

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的土地崇拜,古人对土地极为敬重,有了土地才有了农业,才有了衣食。土地是人民的衣、食、住、行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最初的土地神是社神,社的本意就是“示、土”即祭祀土地。古人曰:“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土地爷名分卑微,为了使他安于职守,好好工作,往往都与夫人在一起。在土地庙里,土地爷或土地公旁边都有一位老妇人,称土地奶奶或土地婆。

以前讲过专管土地的神是后土娘娘。后土则是总管土地的神,或相当于现代的中央级别,具体土地事务则由各级地方土地神管理,府、州、县、乡、村都有土地管理的小神,由名人去世后奉为当地土地神。现已满员,今人很难再顶替。例如:重庆有条街叫总土地,今为八一路勤劳巷。这里有一座大土地神庙,为重庆总土地爷公馆,里边除总土地爷外还有三十多对小土地爷,原来这位大土地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韩大人当了总土地后,恪尽职守,到各地视察,把那些不称职的撤换,并带回总土地府,接受“再教育”,改好了再去上任。那三十几对小土地公婆,都是在这里正“闭门思过”的。

过去这八庙神灵有:山神,水神,地神,祖神,习俗神都香火鼎盛。但凡作一方神圣,都要保一方平安,这些神灵分别在各个领域保护着在礼民众,给在礼百姓带来福祉康宁。

一百单二钟景观位于在礼村南街最南边的花家祠堂院内。花家祠堂在金代花家被灭门后曾改做关爷庙,解放前夕办过学堂——在礼初小。

访问在礼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在这里上过学,还清楚地记得在花家祖庙正殿前三丈开外偏东的位置,有一棵古柏。柏树东南西北各方位都枝繁叶茂、浓绿葱郁,唯在下部东北方向突出一枯枝,当时已成为五六尺长的干橛儿,上挂一口直径约70厘米的铁钟。钟上有花纹,但无铭文。今无人能说清此钟是什么时间,何人挂起,只知此钟毁于大炼钢铁的年代。悬挂此钟是何用途?或为警钟,或为庙钟,不得而知,留给人们不尽的遐想。

在铁钟对应的西南方向则挂着一口小铜钟,是指挥学生上下课作息用的。两钟对称,像一付担子挑了两个钟一样。因此,人们戏称“一柏担二钟”。仅此而已,并非奇观。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作者简介:马老虎,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